现代企业管理part4.2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70736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管理part4.2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现代企业管理part4.2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现代企业管理part4.2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现代企业管理part4.2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现代企业管理part4.2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part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管理part4.2(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所谓决策,乃是在几个可能的方案中作一选择。(现代科学技术辞典) 所谓决策,是指思考“对策”(或称办法)以解决目前或未来问题之用脑行为。(哈佛管理丛书: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决策是自由意识行动的必要元素和实现自由意识行动的手段,自由意识行动要求先有目的和行动的手段,在体力动作之前完成智力行动,要考虑完成或反对这次行动的理由,等等。这个过程以制定一项决策而告终。(前)苏联大百科全书) 决策,是指公司或政府在确定其政策或选择实施现行政策的有效方法时所进行的一整套活动,其中包括搜集必要的事实以对某一建议做出判断,以及分析可以达到预定目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等活动。(美国现代经济辞典) 决策就是对未来实践方向

2、、目标以及实现方向、目标的原则和方法所作的决定。(决策科学基础),在本书中我们将决策定义为决策者在占有大量必要信息的基础上,对未来行动确定目标,并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影响决策的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从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方案的运筹过程。这一定义蕴含着以下内容:首先,决策是为了达到组织的某一既定的目标;其次,决策是在一定条件下寻求实现目标的较为满意的方案;最后,决策必须进行多方案的优选。也就是说决策是一出问题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经营决策是决策的一个分支,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在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从两个或两个以上

3、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经营决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因此,经营决策是否科学、可行,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经营活动的成败。 需要指出的是经营决策在选择行动方案时,应用“令人满意的标准”代替“最优化标准”。所谓令人满意的标准,是指在现实条件下,经过经验判断和定量计算等,从几个备选方案中,选取一个成功可能性大、风险小、效果好的方案。,412经营决策的分类 决策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决策。 决策的种类有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来划分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1)战略决策 (2)

4、管理决策 (3)业务决策,2 按决策事件发生的频率划分 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 3 按决策所在环境的可控程度划分 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 (2)风险型决策 (3)非确定型决策,4 按决策目标数量多少划分 决策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单目标决策 (2)多目标决策 5 按决策方法划分 决策可分为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1)定性决策 (2)定量决策,6按决策影响的时间来划分 决策可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1)长期决策 (2)短期决策,413决策的理论,1 古典决策理论 2 行为决策理论

5、3 当代决策理论,414决策的原则 1 信息准全原则 2 可行性原则 3 优选原则 4 系统性原则 5 追踪监控原则,415决策的程序,现代决策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表现为一定的连续性和序列性,这就是决策的程序,其一般步骤如下。 (1)发现问题 (2)确定目标 (3)确定价值标准 (4)拟订方案 (5)分析评估 (6)方案优选 (7)实施验证 (8)追踪决策,416决策方法,企业经营决策过程的每一步骤都需要与其相适应的决策方法及技术,科学合理地选择决策方法,是进行决策的前提,但是每一种决策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决策中经常把多种方法混合起来综合运用,以保证决策的准确性,使决策更加适应企业的生产

6、经营活动。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经常采用的有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 确定型决策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事件的各种自然状态是完全肯定和明确的,经过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到各方案的明确结果,据此可以进行最佳方案的选择。也就是说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对未来的情况只有一种并为决策者所知,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就应该采用确定型决策的方法。常用的确定型决策有量本利分析法和线性规划的方法等。,(1)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又称盈亏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法,它是通过对产量或销售量、成本、利润三者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盈亏变化规律的综合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等,是为决策提供依

7、据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又是企业经营决策中常用的方法。 量、本、利分析的核心是盈亏平衡点的分析。关键是找出企业不亏不盈时的产量(称为保本产量或盈亏平衡产量),在此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即利润为零,销售收入高于此点企业盈利,反之企业亏损。因此,企业在组织经营活动时,必须最大限度地缩小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尽最大可能地扩大盈利销售量,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如下:P利=S-C=S-V-F=(P-v)Q-F,(2)单品种生产的情况下量、本、利分析法的应用 (3)多品种生产的情况下量、本、利分析法的运用 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公式只适用于单一品种的生产和销售,当涉

8、及多品种的生产和销售时,由于不能把不同品种的产品的销售量直接相加,因此,必须把不同产品的销售量转化成以货币单位表示的销售额才能进行计算。这样,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公式就转变为: S0=F/(1-v/P)=F/U (见课本第99页)(4)线性规划分析法(见课本第100-101页),2 风险型决策 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进行决策时,如果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不只一种,决策者不知道到底是哪种情况发生,但能知道或者估算出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需采用风险型决策方法。常用的是决策树、决策收益表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最常用的是前两种。 (1)决策树法 (见课本第101-102页) (2)决策收益表法(见课本第10

9、2-104页) 3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小中取大法(见课本第104页) (2)大中取大法(见课本第104页)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见课本第105页) (4)折中的方法(见课本第105-106页),42企业经营计划 企业的经营计划,是为了有计划地指导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而编制的综合性计划,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纳入到经营计划的轨道上来,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行动纲领。编制生产经营计划是一个调查研究、分析预测、综合平衡和统筹安排的过程,经营计划在执行中若遇主客观环境的变化,要主动修正计划,这样既可发挥计划的指导作用,又可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421编制计划的目的和原则,1 编制计划

10、的目的 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目标与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相协调,从而使企业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计划的这一目的就规定了它必须完成的任务。 (1)制定目标,明确责任 (2)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3)协调生产经营活动 (4)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2 编制计划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 (2)平衡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效益性原则 (5)全员性原则,422计划的编制,在计划编制之前,准备工作越充分,计划制定的质量越高,计划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计划制定之前,应首先进行充分的准备。 1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 (1)确定计划的种类企业的计划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重要性划分计划可分为以下几

11、种。A.战略性计划。它是解决带有全局性、开拓性,对企业长远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计划,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B.战术性计划。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局部的、短期的,保证战略计划的实现,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C.执行性计划。它是基层单位根据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对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作出的计划,是企业现场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空间划分计划可分为以下几种。综合计划。它是协调企业所有技术经济活动的经营计划。专项计划。它是为企业的某项具体的技术经济活动而制定的计划。 按时间划分计划可分为以下几种:长期计划。计划期限一般要在5年以上。中期计划。计划期限一般在25年。短期计划。计划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

12、按内容划分计划可分为:营销计划、科研和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计划、技术改造计划、劳动工资计划、财务计划,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企业或某个单位的技术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它们的计划结构也不完全一样。,(2)确定制定计划的组织形式 (3)确定计划制定方法 (4)准备资料 企业所收集的资料就包括两部分: 外部资料。 内部资料。 (5)设计指标体系 (6)设计计划表格 ,基本的有3种: 计划平衡表,; 生产经营计划表, 工程项目进度表,,2 计划的编制 (1)长期经营计划的编制 研究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 提出总体规划目标。 制定长期经营计划。 (2)年度计划的编制 年度经营计划的主要内容 年度

13、经营计划的编制。,423计划的执行与控制,编制计划只是计划工作的开始,在计划编制结束后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执行计划和控制,以确保计划的实现。 计划的执行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将计划目标层层落实下去,做到层层有对应计划;二是在计划的执行中对计划进行修订和调整,也就是进行计划的控制工作。 1 控制的任务控制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偏差、分析偏差和纠正偏差。 (1)发现偏差 (2)分析偏差 (3)纠正偏差,2 控制的步骤 (1)确立标准 (2)测定执行结果 (3)比较执行结果 (4)纠正偏差,424计划编制的方法和技术,为了保证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计划编制时常常采用一些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编制计划,最常用

14、的有平衡法、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法和线性规划法等。其中平衡法是编制计划的基本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前3种方法。 1 平衡法 2 滚动计划法 3 网络计划法 (1)网络图的内容 (2)其他一些基本概念 (3)网络图的绘制 (见课本第117-120页),24,第5章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内容摘要 企业的营销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本章主要介绍市场营销的概念、构成,营销管理的概念、任务,并从营销管理过程入手,介绍了市场机会分析、市场调研、目标市场的选择、市场营销组合、市场营销策略、营销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控制,最后介绍了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学习目的

15、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内容和任务;认识营销管理哲学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掌握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各环节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市场营销策略。,25,51市场营销与营销管理,511市场营销概述,市场营销的概念 市场营销是指在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在适当的时间与地点,以适当的价格,通过适当的促销手段,把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市场营销系统的构成 (1)内部报告系统 (2)营销情报系统 (3)营销调研系统 (4)营销分析系统,26,51市场营销与营销管理,512市场营销管理概述,1.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 市场营销管理是指

16、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和联系,而对营销活动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会遇到目标市场上需求的有无、多寡等多种情况,因此,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就是调整市场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性质,以及供求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实现互利的交换和组织的目标。其实质是需求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是否在有效地工作?2.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 根据不同的需求状况,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可归纳为以下8种不同的情况。,27,51市场营销与营销管理,八种不同的情况,(1)负需求(2)无需求 (3)潜在需求 (4)衰退需求(5)不规则需求(6)充分需求(7)过量需求 (8)有害需求,28,51市场营销与营销管理,3.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是在特定的指导思想或经营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这种经营思想称之为营销管理哲学,不同的指导思想使企业产生不同的经营效果。为有效地开展营销活动,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 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可归纳为5种观念,即生产、产品、推销、营销和社会营销等观念。5种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范围,其发展变化与特定的市场形势相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