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院校竞争的“双师型”教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68865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职业院校竞争的“双师型”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基于职业院校竞争的“双师型”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基于职业院校竞争的“双师型”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基于职业院校竞争的“双师型”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基于职业院校竞争的“双师型”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职业院校竞争的“双师型”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职业院校竞争的“双师型”教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职业院校竞争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张桂春 教授 2012年11月6日,张桂春: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 委员;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副会长; 中国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分会 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 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 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 常务理事等。 联系方式: 041182158674(办);13591384509 116029 大连市黄河路850号,引言:辽宁省高等教育概况 普通高等学校115所: 中央部委属5 所,省属56

2、所,市属18 所,民办36 所。 按办学层次分: 本科院校63 所(含独立学院18 所); 高职高专学校52 所; 另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2 所。 研究生层次: 培养机构47 个,其中33所高校和14 个科研机构。,一、职业院校竞争的背景与逻辑 1.背景 知识社会能力本位,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知识依赖型社会”的能力法则。 知识经济,是指以人的知识为基础,以人的智力为资源,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分配、占有及使用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操控社会的四大力量: 血统(家族); 权力(政府); 金钱(银行); 能力(学校)。 “能力本位”的社会

3、凸显“知识与技能”的价值与作用。,2.“强者逻辑” “马太效应”规则: 从前,有一位国王要出远门,临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去做生意。国王回来后,三个仆人来交差。第一个仆人用一锭银子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把那一锭银子一直包在手巾里保存的好好的,没赚也没赔。于是,国王便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没收,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新约马太福音,“马太效应”规则的实质:“扶强不扶弱” “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抽

4、瘦补肥”;“逆向分配原则”。 两个结果:一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二是代际效应(孩子因父母“强”而“强”,因父母“弱”而“弱”),富二代与穷二代,当下的标志性口号? “二八法则”:社会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20%的财富。 1978年前“扶弱不扶强”;1978年后拨乱反正。 应然的分配政策:一次分配按生产要素和贡献率强制分配;二次分配应该关注均等性,弥补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两极分化及代际效应;三次分配搞最低生活保障。,3.高等学校(2800所)的实然排序与竞争 (1)“985学校”(39所),研究型大学: 2所(清华、北大)优先发展大学; 7

5、所(复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浙大、南大、哈工大)重点建设大学(C9联盟); 30所 (南开、武大、山大、大连理工等); (2)“211学校”(共112所;有73所),重点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 (3)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或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教学研究型大学; (4)无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本学院(包括三本)(以上共1112所本科院校), (5)职业技术学院(高专)(1276所,109所211),教学型大学; (6)成人高校、民办高等学校(412所)。 “2011中心”:取代原有格局和态势,最新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投资计划。四个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文化传承创新、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

6、心。,辽宁省115所普通高校的科层排序: 2所985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2所211高校(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 11所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中国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2所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高校(沈阳建筑大学、大连工业大学); 16所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共33所); 无硕士学位授予权本科院校(二本12所,三本18所); 高职高专学校(52所),其中四所211高职院校(辽交通高专、沈职院、大职院、辽农职院)。 另有成人高校(22所)。,3.高校竞

7、争的要件 教师:大师、名师、有发展潜力的高学历者。 学生:优秀生源智力、努力和毅力;有知识购买力的生源。(华约、北约、联盟等抱团招生) 学科(平台):学位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重大科技平台。(2011计划) 课题:各级各类研究项目。 名分:研究中心、基地、实验室、团队、示范性专业、精品课、排名、先进等。 经费:政府拨款;学费;横向经费;社会赞助。 品牌:学校声望(生源市场、劳动力市场中的知名度)。 大学的分层、分类、分型对教师和学生(合法性与合理性)身份的定格。,4.学术体制化对大学教师发展及其考核评价的影响 学术体制化的表现及其影响 (1)课题指导的知识生产机制 (2)知识生产的企业化模式

8、 (3)集体性知识生产机器 (4)“学术带头人”领军样态 (5)学术活动的行政化逻辑 (6)学术评价机制量化,5.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计划”生源问题 1977年招生21万人,报考人数570万,录取比例4%。2012年报考950万人,录取近700万,录取比例近74%。 2011年大学在校生3167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6.9%。 国家硬性规定,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规模相当。 2011年普通高中招生850.78万人;职业学校招生813.8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8.89%。 教育发展三大重点: 基础教育: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国民素质); 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就

9、业教育工人素质); 高等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精英教育拔尖人才素质)。,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数量): 2012年中职在校生2205.33万人;2015年2250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4500万人) ;2020年2350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4700万人);增加100万人。 2009年高职在校生1280万人;2015年139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3080万人);2020年 148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3300万人)。增加90万人。 辽宁省小学在校生于1997年达到高峰后(388.7万人)开始下降,到2010年218.25万。 职业教育机会的“买方市场”:职业学校抓“入学率”。,6.职业教育

10、改革措施内隐的风险或负面影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第六章 职业教育)。隶属关系变化。 “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由“国考”降为“省考”。 省级政府“依法审批设立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第十五章 管理体制改革)。降格。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自主考试或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第二十一章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生源质量下降。 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

11、上升,意味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不高。,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460多所,2015年调整为260所,2020年调整为160所。势必造成部分中职升格,必将对现有高职院校产生冲击和竞争。 就业岗位下移:研究生替代本科生,本科生替代专科生。 本科专业将替代专科院校的相同专业; 技术含量低的专业、与社会需求错位的专业将很快被淘汰出局; 当经济发展处于低谷时期,就业乏力问题将对职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学校的“出口”决定“入口”。,“在职业教育领域,专业人员的角色及其潜在作用往往被忽视。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职业教育教师的现实状况及其工作环境与其他职业相比要复杂得多。”(2页) “职业教育者在寻求专业认同中面临的

12、核心问题之一是基于这样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与培训者对于促进劳动力技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并未因这一角色而获得很高的地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2/3的劳动力都是技术工人,他们是各经济体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大多是在来自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教师和培训师的帮助下获得的。”(1页)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享有同等尊重仍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充其量不过是为后进生提供一种出路而已”。(2页) 德菲利普葛洛曼,菲利克斯劳耐尔主编,石伟平译:国际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

13、建设策略 (一)辽宁省高职概况 招生数量: 2011年全省共招收研究生30615 人,增长5.5 %。其中招收博士生2863 人,招收硕士生27752 人。 普通本专科招生263843 人,比上年增加11609 人,增长4.6%。其中本科招生165587 人,高职专科招生98256 人。 成人本专科招生88292 人,增长9.3%。其中本科招生33395 人,专科招生54897 人。 普通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本科、专科的招生比例为10.4 :56.2 :33.4。,在校生数量:2011 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3.5%,与上年持平。 全省在学研究生达87078 人,比上年增加5059人,

14、增长6.2%。其中在学博士生12917 人,在学硕士生74161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02231 人,比上年增加21984 人,增长2.5%。 其中本科在校生为624546 人,高职专科在校生为277685 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196973 人,比上年增加5843 人,增长3.1 %。其中本科在校生77196 人,专科在校生119777 人。 普通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本科、专科的在校生比例为8.8 :63.1 :28.1。,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二)辽宁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状况 2011年,全国幼儿园教师149.60万;中小学专任教师1068.62万人;中职专任教师86.72万;特殊学

15、校专任教师4.13万人;大学专任教师139.27万。 总计有1448多万专任教师,不包括民办学校和成人培训机构的教师。 大学专任教师中,高职专任教师42万,兼职教师5.8万。 2011年,全省普通高校教职工为94834 人;专任教师为58742 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为26247 人,所占比例达44.7%; 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为37543 人,所占比例达63.9%,同比增长2.7 个百分点; 生师比为17.7:1,每名教师所负担的学生数比上年增长0.5 人。,(三)教师培养制度与教师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1.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 教师队伍建设从“数量满足”转向“质量提高

16、”和“学历提升”。 中小学教师学历培养目标:旧三级向新三级或二级目标转化。 旧三级:中师专科本科; 新三级:专科本科研究生; 二 级:本科研究生。 大学教师学历目标:硕士和博士,“博士化过程”。 教师培养从封闭式定向培养向开放式非定向培养转变。 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2003年11月发表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 职业技术教育:硕士以上师资比例低于国家标准。,2.全国教师供给与需求情况 中小学教师结构性过剩: 小学教师有较大富余,过剩100万; 初中教师有所富余,过剩4060万; 高中教师基本满足; 大学教师主要需求博士、学术带头人 、“海归”者。 教师聘任新制度:国标、省考、县

17、聘、校用。 新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 老教师:解决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或“危机阶段”问题。,(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1.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 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 三是“双证书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 四是“双能力论”,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 五是“双融合论”,即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拥有“双能力”。 六是“双结构说”: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组成,但以实践课教师为主。“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