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第四节自然灾害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668201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8.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第四节自然灾害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版人教版第四节自然灾害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版人教版第四节自然灾害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版人教版第四节自然灾害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版人教版第四节自然灾害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第四节自然灾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第四节自然灾害(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洪涝、台风、干旱、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及在我国的分布,气象灾害,洪涝、台风、干旱、寒潮,广西河池因干旱“死”去的梯田,黄果树瀑布在长期干旱的侵袭下,失去了往日的雄壮风采,只剩下狭窄的细流。,干旱,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思考:为什么不是西北地区?,为什么我国东南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南地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容易引起洪涝灾害。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中下游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

2、洪涝灾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易发生台风灾害。 台风带来的影响: 利: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 弊:特大暴雨容易造成洪水灾害,台风,台风过后,一片狼藉,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若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 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 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震,滑坡,泥石流,二、灾害的分布,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读图归纳,完成下表:,长江中下游地

3、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势第二阶梯,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 至消失。,地处我国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 渡地带,坡陡谷深,破碎松散的岩石遇上暴 雨天气或冰雪大量融化,就会产生滑坡、泥 石流等灾害。,2. 我国西南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所以多地震。 我国中部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等高原、山地地带,坡度较陡;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在雨水的冲刷下,缺少植被保护的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我国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导致南方降水多,因此南方地区多发生洪涝灾害。 3. 台风、洪水

4、往往会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P58页活动,三、防灾减灾,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方面做出的努力有灾害预报、灾害预防和救灾等。,防灾减灾,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预报台风、寒潮 等灾害。,修建大量的防灾工程。 图为北方地区为 防御风沙灾害而营造的 防护林。,措施: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干 旱,洪 涝,防灾减灾,储备救灾物资,调动救灾人员,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地震的预防,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27,什么是地震活命三角区,物体越结实 形成三角形 空间就越大大床

5、 桌子 沙发 汽车,活命三角区,活命三角区,这是倒下的墙和梁,这是倒下的墙和梁,发生地震时一定要找到可以构成三角区的空间去躲避,泥石流的预防,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评价园地,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寒潮 B. 地震 C. 洪涝 D. 车祸,2下列现象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 地震 B. 滑坡 C. 台风 D. 泥石流,3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C 地震是指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D,C,B,评价园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D. 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5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B.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D. 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