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三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66691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三(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1、现代社会,区域发展的方向最主要取决于什么?,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2、每个区域有其发展的大方向,区域内部各个小区域农业特征是否一致,这又取决于什么?,自然条件,3、区域可能会有哪些自然差异?,4、农业生产的目标:,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及内部差异,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一、东北地区概况:,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东北三省、内蒙古的东部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2、农业地位:,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气候:,(一)自然地理条件:,不利:热量是最大的

2、限制条件,2、地形:,温带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地形多样、完整,山地:,平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松嫩、辽河平原,内蒙古高原东部,3、土壤:,黑土、黑钙土,丘陵:,辽东、辽西丘陵,沃野千里 山环水绕,(二)社会经济条件:,2、交通便利产品、技术有优势,1、工业发达、基础好,3、开发较晚,地广人稀,提供机械设备、化肥,以农产品为原料,规模经营,绿色农业和大农业,农牧兴工 工促农牧,发展外向型经济,思考:根据以上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大方向大概是什么?,三、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内部差异性),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大

3、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广大农区,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 鹿茸/人参/苹果梨; 柞蚕/苹果,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猪/肉鸡/肉牛/奶牛,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气候:,(一)自然地理条件:,2、地形:,3、土壤:,(二)社会经济条件:,2、交通便利,1、工业发达、基础好,3、开发较晚,地广人稀,二、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P70活动3:,()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谈谈对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建议。,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

4、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寒冻 养畜业和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人工播种优良草种,改良畜种 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轮流放牧,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思考,、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等。,、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

5、,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并且只能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思考,山环: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三大林区之首 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玛拉雅山南坡) 东南林区(人工林),平原: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千米。为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6、水绕: 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辽河,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高寒气候,中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区,1.降水: 东南 西北气温: 南 北,递减,递减,结合P69思考,2. 纬度,3.海陆位置地形,降水最多时的海拔是多少? 哈尔滨的降水量和积温分别是多少?,为什么大兴安岭顶部、牡丹江的积温差异这么大? 为什么大兴安岭东侧降水会比松嫩平原多?,黑土主要分布:,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松嫩平原中部 大兴安岭两侧,特点:,有机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高,活动P68:,邻近港澳台地区,光照充足,热带地区,水热条件好,气候温和

7、湿润,四季如春,()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寒冻 养畜业和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既充分利用资源 又可防止环境污染,3.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较广,但是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仍占绝对优势。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相似。,()结合地理2中学习的大牧场放牧业, 谈谈对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建议。,人工播种优良草种,改良畜种 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轮流放牧,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课时),1、地位:,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建设,东北地区是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

8、 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2、特点:,大规模、,专业化,P70活动,1.(1)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 C.人均粮食占有率高 (2)A.人均占有耕地水平高,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B.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耕地资源呈下降趋势。 C.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3)A.复种指数低 B.受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 C.南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2.美国玉米带与中国玉米带比较:,五、农业发展方向:,(一)存在问题:,(二)产生的原因:,(四)实现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人口激增、高强度

9、的农林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三)表现:,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3)方向:,(1)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2)发展重点:,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的转化,延长产业链,(五)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与重点:,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2.草原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草场退化加剧(过度放牧),(2)发展方向:,草类枯干期长,(3)

10、发展重点:,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采育失调,以采伐为主,(2)发展方向:,毁林开荒、森林火灾,以_,多元开发_产品,(3)发展重点:,(4)发展目标:,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向_及 _并举的转变,森林资源保育,特色农业产品,产品加工,原料,大批国营农场,我国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玉米带: 松辽平原,小麦区: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水稻: 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黑土流失触目惊心,初垦时,这里的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

11、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归纳珠三角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地形、气候,:气候,:气候,:海外市场,:当地市场,.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

12、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何作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工业等几种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不仅各业生产稳定,而且成本大大降低,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基塘生产环节将塘泥、蚕沙、蚕蛹、缫丝废水、滤泥、 蔗叶等副产品(或废弃物) 被充分回收利用,、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那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蛹、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否。因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成功地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