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复习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61702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必修3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必修3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必修3复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必修3复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复习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课,湘潭县第七中学 丁天宇,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中获取生存所必需的( ),并把( )直接排入水中。,养料和氧,废物,2、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 )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 )。,以水为基础,体液,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3、体液之间的关系:,细胞内液 ( ) ( ),组织液,淋巴,血浆,4、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即( )、( )、( )三者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1)、内环境作用:是(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 (2)、大多数

2、细胞生活在( ); (3)脚掌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属于 ( ); (4)、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和( ); (5)血细胞生活在( ); (6)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和 ( ); (7)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和( )。,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媒介,组织液,组织液,淋巴,血浆,血浆,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二、内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1、细胞外液本质上是( )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生命起源于( )。 2、血浆中90%是( ),其余10%分别是( )、( );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 )。 3、淋巴、组织液的成分和含量与( )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

3、较多的(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 )含量很少。 4、内环境中存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等( );也存在CO2、尿素等( );还有激素、抗体、组织胺等;不存在血红蛋白、载体、H2O2酶等。,盐,海洋,水,无机盐,蛋白质,蛋白质,血浆,蛋白质,蛋白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三、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 )、( )和( )三个主要方面。 2、渗透压:指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为( )。 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 ),渗透压越( );反之则越( )。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和( )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

4、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 )。 4、酸碱度:人体血浆的pH为( ),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 )等离子有关。 5、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溶质微粒,770kPa,高,高,低,无机盐,蛋白质,Na+和Cl-,7.357.45,HCO3-,HPO42-,37,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1、内环境是( )变化的: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 )的不同有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之内也有变化,不超过(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 2、内环境的每一种理化性质和成分都处于( )中。 3、正常机体通过( ),使各个器官

5、、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叫做( )。,动态,年龄,性别,1,37,动态平衡,调节作用,相对稳定,稳态,二、稳态调节机制以及生理意义: 1、人体(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 2、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 )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 ),或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 )时,内环境的( )就会遭到破坏。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 三、生物体维持pH的机制 1、血浆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与血浆中的( )有关。例如:NaHCO3/H2CO3 、 Na2HPO4/ NaH2PO4 2、

6、与自来水和缓冲液相比,生物材料更像( )。,各个器官系统,神经体液免疫,限度,剧烈,障碍,稳态,必要条件,缓冲物质,缓冲液,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2.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基础巩固,B,C,3.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B,4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组织液 B血液 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5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

7、环境是( )A 组织液 B 血浆 组织液 C 淋巴 组织液 D血浆,D,B,6、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PH值是: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C,7、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织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A,8、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9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 A消化 呼吸 神经 内分泌 B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C循环 泌尿 消化

8、 神经 D呼吸 内分泌 循环 运动10.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桥梁是(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 组织液 D细胞外液11.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B,D,C,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它是指在( )的参与下,人和动物对内外环境作出的( )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9、3、反射弧由( )、传入神经、( )、( )和( )五部分组成。 4、反射可分为( )和( )。,神经元,反射,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反射弧,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条件发射,非条件发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刺激后,由 (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 ),也称 ( )。 3、传导过程:(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电位为( ),这称为( )。 (2)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该部位电位变为( ),成为兴奋部位;而邻近的部位仍然是( ),仍处于( )。 (3)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存在( ),而发生

10、电荷移动,形成了( )。 4)静息电位( ) 刺激 ( ) (内正外负) 电位差 局部电流 5、兴奋在神经纤维之间的传递特点:( )。,相对静止,显著活跃,电信号,神经冲动,内负外正,静息电位,内正外负,内负外正,未兴奋状态,电位差,局部电流,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双向性,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 );突触由( )、( )和( )组成。 2、( )内有很多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可以释放一种化学物质( )。 3、传递过程:突触小泡释放( ) 突触前膜( ) 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4、信号转换:( ) ( ) ( )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1、特点:( )。 原因:神经递质只能从( )释放,作用于( )。,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单向性,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四、高级神经中枢:1、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水平衡,呼吸,平衡,最高级中枢,低级中枢,2、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 (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 ) (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 ) (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 3、人脑的高级功能( )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 )、学习、记忆和(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生物体的一切感觉的神经中枢都是( ),例:痛、 渴、痒等。 4、大脑皮层语言区的划分与障碍症特征:S区(运动语言中枢):( ); W区(书写语言中枢):( );V区(视觉语言中枢):( ); H区(听觉语言中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