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8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61645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第8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微观经济学第8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微观经济学第8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微观经济学第8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微观经济学第8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第8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第8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一、垄断竞争的市场特征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指由众多厂商组成的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1)产品的差异性;(2)厂商较多,厂商自由进出;(3)厂商对价格略有影响力。,第一节 垄断竞争的厂商均衡,二、垄断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基本形状与完全垄断厂商一样的,其差异主要表现的曲线斜率的大小不同。一般说来,垄断性越大,曲线的斜率就越大。,1、预期需求曲线(主观需求曲线)厂商预期独自调整产品售价,引起销售量变动,这种反映厂商预期价格变化与销售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

2、是预期需求曲线。因为它是由任一厂商主观预期形成的,亦称主观需求曲线。,P,Q,Q1,Q0,Q2,P1,P0,p2,E,dd,2、比例需求曲线(客观需求曲线)同一行业所有厂商采取相同的价格变动措施,以致各个厂商产品销量发生同比例的变化,这种反映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比例需求曲线,它是由所有厂商同时变动价格所形成的,故又称为客观需求曲线。,Q,P,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的三种形态,从理论上讲,均衡条件是MR=SMC,均衡点为G,按厂商预期需求曲线dd0所确定的均衡点是G(Q1,P1)。 实际销售量为Q2,Q2P0时,任一厂商提价,其它厂商不会跟从,提价厂商的产品销量必随价格上升而

3、大幅下降,表明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因此,每一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V,该段曲线较为平缓。当PP0时,任一厂商率先降价,必引起其它厂商跟从,由此,每一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V,该段曲线较为陡峭。这样,寡头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VD,是一条弯折的曲线。,V,Q,Q0,P0,D,D,P,O,(三)价格刚性的解释DV对应的MRRA, VD对应的MR=BR,折点V处,MR=AB。RABR构成寡头厂商的 MR曲线。,V,Q,Q0,P0,D,D,P,O,R,A,B,R,AB段为垂直线的原因在于,当没有其它因素引起寡头厂商的MC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各个寡头厂商单方面采取价格行动都会引发价格战,结果两

4、败俱伤。为此,厂商一般不愿意过多地调整价格,即使MC略有变化,也会保持既定价格,从而呈现价格刚性。,V,Q,Q0,P0,D,D,P,O,R,A,B,R,MC1,MC2,只有当其它因素引起MC大幅度变动,超出AB段范围,厂商才会考虑变动价格。因此,在其它条件未出现大的变化情况下,在寡头垄断行业,价格一旦确定,总是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具有价格刚性。,V,Q,Q0,P0,D,D,P,O,R,A,B,R,MC1,MC2,MC3,(四)斯威齐模型的评价斯威齐模型的出现,曾一度得到理论界的肯定,但也存在不同意见,主要是:(1)P0是如何形成的,模型未作解释;(2)施蒂格勒认为该模型不具有通用性,许

5、多寡头垄断行业不存在弯折的需求曲线。,古诺模型的前提及其求解古诺模型(The Cournot Model)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在1838年出版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模型虽然简单,却抓住了寡头垄断情形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因此受到关注和引用。,古诺模型的假设前提:(1)寡头垄断市场上只有甲、乙两个厂商,是双头垄断。(2)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同一种产品。(3)它们的成本函数完全相同,且MC=0。(4)每个厂商具有完全信息。(5)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6)每个厂商独立行动,在决定自己的产量时,假定竞争对手的产量已经固定。(7)厂商轮换调整产量,被动地适应需求和竞争对手产量的变化。,(一

6、)MR=MC求解法,第一轮:厂商甲垄断经营,独占整个市场。DD:需求曲线DR:边际收益曲线MR=MC=DR相交于R。甲的最优产量为P=P1 , TR=ORHP1,Q,P,0,R,D,D,H,P1,第二轮:乙动,甲不动。厂商乙决定产量时,认为甲保持已有的产量不变,自己则供给剩余的市场需求量 其需求曲线为HD,边际收入曲线为HF。 在F点,MR=MC=HF, 乙的最优产量为,P,Q,0,P1,P2,R,F,D,H,B,D,第三轮:甲动,乙不动。厂商乙保持产量不变,甲调整产量。这时,甲的需求为整个市场需求减去乙的产量(FD),需求曲线为AF,边际收入曲线为AG,在G点MR=MC=AG,最优产量为,P

7、,Q,0,R,H,F,G,A,P1,P2,D,第四轮,乙又动,甲又不动。根据以上推导思路,乙的最优产量为:甲、乙轮流调整产量,依此类推,甲厂商的均衡产量为:乙厂商的均衡产量为:,两个厂商的总产量即行业的总产量为:可见,双头垄断行业的总产量占市场总容量的三分之二,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总产量OD,但高于完全垄断条件下的总产量( )若寡头厂商的数量为m,且每个厂商有相同的生产技术和成本函数,则: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每个行业的均衡产量为,(二)反应函数求解法,1、反应函数在寡头市场上,各厂商会根据其它厂商的产量变动而跟随进行产量变动,因此,一厂商的产量是其它厂商产量的函数,这种函数被称为反应函数。假设

8、在双寡头市场上,存在甲、乙两个厂商,甲厂商的产量随乙厂商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是乙厂商产量的函数,这一函数称为甲厂商的反应函数。Q甲f(Q乙)Q乙g(Q甲),经过博弈,两者最终在E(Q甲*,Q乙*)达到均衡,该点为古诺均衡点。,E,Q乙,甲,N,M,G,F,Q乙,Q甲,Q1=f(Q2),Q1=f(Q2),2、古诺均衡的求解令市场需求函数为:P=300QQ=Q1+Q2 MC1=MC2=0求解得:,价格领导制(The Price Leadership)是指寡头垄断市场的产品价格由一家充当价格领袖的厂商确定,而其他厂商自觉追随效信仿的定价方式。价格领导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主导厂商型2.晴雨表厂商型 3.效率型,价格领导制模型,四个市场的均衡及效率比较,四种市场的综合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