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转城822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661574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转城822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转城822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转城822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转城822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转城822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转城8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转城822(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城镇山上、园区上山、农民进城”及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的重大部署,充分利用水源区、“农转城”、劳动力转移和保障性住房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业人口转移进城,妥善解决好水源区保护与民生发展问题,探索一条促进水源区保护和水源区农业人口稳步有序转移进城新路子,制定本实施意见。,内容提要,一、松华坝水源区农业人口转移进城的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源保护区发展与民生问题,从2006年以来,我市先后制定了昆明市松花坝保护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的实施意见、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群众生产生活补助

2、办法等文件,对强化生态建设、治理水环境、增强涵养水源功能,保障水资源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推进饮用水源区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松华坝水源区农业人口转移进城的重要意义,但随着水源区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水源区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移民安置等民生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松华坝水源区农业人口转移进城的重要意义,一、松华坝水源区农业人口转移进城的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配套完善水源区“农转城”转户政策,深入落实水源区保护已有政策制度,大力开展实施“退耕、转户、就业、就学、养老”行动,推进水源区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 。

3、,多措并举,同步推进,指导思想,二、松华坝水源区农业人口转移进城的思路,长期谋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将水源区农业人口转移进城,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不懈抓紧抓好。创新制度设计,明确阶段性目标,统筹考虑和兼顾政府、水源区群众的承受能力,兼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不同地区发展差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分期、分步、逐年推进水源区农业人口转移进城。,以着力退耕、就学优惠、就业优先为抓手,采取城市化分散转移安置为主,分类推进水源区农业人口转移进城。分区域实施,重点推进水源保护区一级核心区人口转户外迁。分群体实施,对在读中小学生实施教育移民,对农村劳动力实施安居就业移民,对老年要实施养老移民。率先

4、对主动进城人员转户,加快转户外迁进度,多措并举转移水源区农业人口。,综合配套、全面保障,政府主导、社会分担,结合实际健全完善配套政策,贯彻执行省有关文件精神,让转移人员兼有城乡两个身份、享有五项保留、提供五项保障。一方面要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保障原有的住房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等农村基本权益。另一方面让水源区转移进城群众和城市居民享受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努力确保水源区转户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持政府主导,城市化安置,就近就便,引导水源区转户人口向主城区、开发(度假)区、周边城镇迁移。主城四区(除呈贡外)、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均承担水源区转移人口的教育、就业

5、培训、就业安置任务,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又调动企业、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水源区农业人口转移进城工作。,实现一级保护区80%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居住、创业就业,2015年,实现一、二级保护区5万亩土地退耕还林,工 作 目 标,2012年,实现保护区84039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实现一级保护区60岁以上老年人按城市居民标准老有所养,一级保护区现中小学学生随父母进城读书,实现教育移民,结合实际,创新推动,综合采取退耕还林、转户进城、创业就业、教育移民、完善保障、补偿退出等措施,推进水源保护区农业人口平稳有序向水源区外迁移,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松华坝一级水源保护区群众平稳有序转移进城。,2013年,20

6、15年,2015年,三、促进水源区农业人口转移进城的工作措施,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业人口转移外迁模式,政府统一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居民养老保险,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老年人生活补助 ,每人每月不低于400元。 鼓励老年人随子女外出养老。60周岁以上随子女转户进城的老年人,按年龄分五档均享受100元至180元老年人生活补助。符合享受高龄保健补助的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继续执行高龄保健补贴政策。 引导集中养老。对转户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意愿,可由市民政部门协调转入地安置到老年公寓、敬老院集中供养或在水源区腾退出的民房内就地就近集中供养。,最低生活保障。转户进城居民及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月

7、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居住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就地纳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原来已纳入农村低保的人员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临时困难救助。因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低保边缘人群按照昆明市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意见执行。,四、组织实施,多渠道筹集资金。从2012年开始增加市级、四区和三个开发区水源保护专项资金筹措基数,主城四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筹措分别2000万元,其中8000万元专项用于松华坝水源区生态保护和转移外迁工作 ;争取国家、省的补助和水资源费返还;土地出让金中提出用于水利建设资金的15%用于水源区保护。 加大各级财政预算投入,所需资金列入市区两级年度财政预算,市、区两级财政按 4:6(滇源、阿子营按5:5)比例分担。转入地共同承担教育、就业培训安置、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转户成本。,(四)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进城转户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广泛发动,深入动员,开展政策宣讲,引导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五)加强宣传引导,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