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末复习1.历史各课知识点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656436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期末复习1.历史各课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历史期末复习1.历史各课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历史期末复习1.历史各课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历史期末复习1.历史各课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历史期末复习1.历史各课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期末复习1.历史各课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期末复习1.历史各课知识点(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约170万年前,云南省 元谋县,约71-23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约3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我国最为著名的早期直立人(猿人),1.会制造和使用工具,2.知道用火,全世界最著名的晚期直立人,P3,1.会制造和使用工具,2.采集和狩猎,3.会使用天然火,4.过群居生活,与现代人无异,1.靠采集和渔猎为主,2.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3.有审美意识,4.会人工取火,1.概念:埋藏在地下的远古生物遗骸、遗迹经自然作用变成的石块。,2.作用: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一、化石,二、中国原始人类遗址,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

2、要作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1课),采集,狩猎,种植,饲养,原始农业,(有了稳定食物来源),定居生活,促进农业 手工业发展(磨制石器、陶器),(第2课),挖掘使用水井,原始农业文明(农耕)文明的特征?,(1)过定居生活,(2)从事农业生产,(3)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一、炎帝与黄帝,三、大禹,1.炎、黄的贡献,1、禅让的概念:,2、禅让典型:,尧 舜 禹,大禹的功绩贡献 (1)治水: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 (2)发展农业,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二、尧舜“禅让”,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的方法,(和平推举的方式),(德才兼备),2.华夏族的形成,炎黄二帝战蚩尤,炎黄

3、二帝的斗争,炎黄二部的联合,涿鹿之战,炎黄二帝联合战败蚩尤,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贡献:,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贡献:,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和指南车,下属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炎黄二帝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第3课),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夏桀,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亳,商纣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周幽王,公元前771年,夏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洛邑,统治者实行暴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

4、、夏商西周的更迭,(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第4课),(1)夏朝开始的传位方式: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尧,舜,禅让制,禹,启,世袭制,(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等),国家机构的实质:,是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2)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标志:,国家机构的建立,周天子,诸侯,卿 大 夫,士,士,平民:P24,奴隶:P23,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贵族,军队刑法,礼 仪 教 化,分封制,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第5课,1.目的:,3.内容:(P25),(1)周王的分封: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授民授疆土“) (2)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

5、周王、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服役。,4.对象:同姓亲属(王族)、功臣、前代贵族的后裔,5.作用:巩固了统治(具体见P26),2.基础(依据):宗法制,(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1.根本目的:,2.手段:,3.作用:,巩固统治,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等级制度,西周分封制,暴力镇压军队、刑法 思想上礼仪教化,(第5课),一、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原因:周王室衰弱诸侯趁机称霸(P28)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3.齐桓公首先称霸原因(管鲍之交、老马识途) 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注重发展经济(

6、根本原因) 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物质条件)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外交手段) 称霸标志:葵丘会盟 4.晋文公称霸的标志:城濮之战(成语:退避三舍) 5.楚庄王称霸标志:邲之战(成语:问鼎中原、一鸣惊人、饮马黄河) 二、战国七雄 1.七雄:齐楚秦燕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合众: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3.战国时代特征:,(1)战争频繁 (2)宗法分封制被进一步破坏 (3)各国竞相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第6课),评价春秋争霸的影响,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人民生活),1.消极:,2.积极:,(1)冲击旧的社会秩序,传统

7、的贵族统治体制逐渐瓦解,(3)促进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步伐,(4)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2)促使各国通过改革富国强兵,加速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东 周,战 国,春 秋,奴隶社会逐渐瓦解时期,封建社会逐渐形成时期,铁器牛耕,个体农耕,农民,地主,社会变革,各国竞相变法,商鞅变法,目的,主要内容,影响,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性质,知识框架,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农民)(2)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强制性的集体 劳作、垦荒,公作,自愿性的 个体耕作,分地,则速,积极,租田,则迟,消极,二、战国时期的改革风潮,原因:

8、(1)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打破由旧贵族世代控制军政大权的传统旧制(2)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占据优势,三、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商鞅(秦孝公支持),(1)目的: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 (2)主要内容,(3)影响:使秦国富强起来,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作用:进一步推动东周社会向建立在个体农耕基础上的地主经济转型(推动东周向封建社会过渡),第7课,1.(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判断改革成败的因素: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你得到什么启示?,原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

9、史潮流。(根本原因)秦孝公和百姓的支持商鞅本人有坚持改革的斗争精神和创新意识,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向前发展。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树立为实现抱负不怕困苦的精神,也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要与时俱进。,第7课,春秋,孔子,老子,(1)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2)思想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第9课),1、思想家,(1)“仁”,(政治) (2)“为政以德”,(儒家学 派创始人),主要思想,(核心),(仁政),“礼”,2、教育家,教育对象:,(1)教育行动:首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0、2)教育思想,3、影响:儒家文化发展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作品:论语(孔子弟子们),战国,百家争鸣,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1、原因:,2、诸子百家简表,墨家,墨子(墨翟),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孟子(孟轲),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道家,庄子(庄周),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3、影响:,各派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二、战国:百家争鸣(主要原因: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社会秩序

11、受到猛烈冲击。,(2)各国竞相改革,重建社会经济政治秩序。,(3)一批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各学派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见解。,(4)私学的兴盛,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第9课),大一统: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第10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秦王扫六合”,1.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历史条件)?,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王赢政开放进取,博采众长,重用人才,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2.秦灭六国的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3

1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4.统一的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将中国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3)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没有秦始皇,就没有中国的统一”。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不对!统一是历史潮流!,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所有措施目的:巩固统治,维护“大一统”,核心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六尺,(圆形方孔钱),(小篆隶书),(临洮辽东),(第10课),秦行政机构示意图,太尉,丞相,皇帝,御史大夫,(政事),(军事),(

13、监察百官),郡守,县令,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 三公制,地方机构: 郡县制,(废分封,立郡县),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吸取了哪一历史教训?,西周的分封制在后期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第10课),1、创建皇帝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中央:三公制,3、地方:郡县制(废分封,立郡县),(1)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2)太尉:掌管军事,(3)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1)郡:长官称郡守,(2)县:长官称县令,中央直接管辖,各级官员中央直接任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

14、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关系: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第10课),1.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分封制:以血缘亲疏为纽带,官职世袭 郡县制:官职由皇帝直接任免,中央集权,2.思考题:秦朝的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答:实行中央集权,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结束长期战乱,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 2. 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3.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4、修筑长城,维护了国家统一,1.暴政使百姓痛苦不堪,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15、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综合秦始皇的一生,总的来说功大于过。,3.评价秦始皇。(评价人物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功绩:,过错:,(第10课),一、秦统一,二、秦灭亡,1.根本原因:秦朝实行暴政,2.直接原因: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打击,(2)项羽刘邦起义推翻,三、西汉建立,楚汉战争,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局面,(第11课),一、秦末农民战争,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一)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地点、人物:,2、起因:,

16、(1)根本原因:秦朝暴政,(2)直接原因:大泽乡遇雨误期,3、口号:,张楚政权的建立,进军关中失败,大泽乡起义,4、经过:,5、结果:,6、意义:,失败,(二)刘邦、项羽的反秦斗争,1、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 人物: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2、秦朝灭亡:,时间:公元前207年,揭竿而起,(第11课),二、楚汉战争,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2、战争双方:,项羽、刘邦,3、战争性质:,为争夺王位,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5、战争结果:,4、经典故事:,刘邦胜,建立西汉。,(1)鸿门宴:(2)垓下之战:(公元前202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三、文景之治:,原因:汉初,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政策。(吸取秦亡教训),(1)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粮价下降,出现“文景之治”局面 (2)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