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教育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656316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糖尿病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糖尿病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糖尿病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糖尿病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教育(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教育,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 糖尿病知识教育,内容提要,1. 什么是糖尿病? 2.目前的流行病情况? 3.临床表现 4.诊断标准 5. 血糖监测 6. 治疗方法,什么是糖尿病?,提起糖尿病,我们马上会提到胰岛素,什么是胰岛素呢?,什么是糖尿病?,胰岛素: 它是一种蛋白质,由胰岛中的细胞分泌产生,是我们身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什么是糖尿病?,人体要保持血糖稳定必须依靠胰岛素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运输到细胞中以利用。 当胰岛素数量不足或作用障碍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运输到细胞内,将导致血糖的升高,形成糖尿病。,目前的流行病情况?,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

2、严重的问题,中国人群中的25岁64岁年龄段人群中的患病率已经从80年代的0.9%上升至90年代的 2.5%,另外还有 3.2%的成年人患有糖耐量减低。,目前的流行病情况?,根据 WHO 的预测,中国到 2025 年将会有 5000 万人患糖尿病,而且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系,其他如肥胖、精神压力、怀孕、药物、营养失调、胰腺受到病毒侵袭或损伤,都会促进糖尿病发生。但是糖尿病绝对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別人,也不会受別人的传染。,谁易得糖尿病?,近亲有得糖尿病的人 父母皆有糖尿病时,子女得到糖尿病的机会可高达60-70%,而双亲只有一人有糖尿病时,子女得到

3、糖尿病的机会则约为20-30%。,谁易得糖尿病?,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40岁以后,100人中约有10人会患糖尿病,所以人到中年以后应特别留意。,谁易得糖尿病?,体型肥胖的人。 糖尿病的初发病例中约有60%是肥胖的人。一般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BMI)大于27kg/m2時,即为得糖尿病的高危险人群。,谁易得糖尿病?,葡萄糖耐受性不良者(IGT)或空腹高血糖症者(IFG)。 有妊娠糖尿病病史或曾生下4公斤以上体重之新生儿者。 高血压患者。 血脂肪异常者。,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的症状,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大多数人都没有症状,除非做健康检查,否则不易发现。渐

4、渐地,病情随时间加重,血糖逐渐升高,才有尿多、口渴、饥饿、疲劳、视力模糊、体重减轻或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出现。,糖尿病分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特点: 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 由于体内不能产生胰岛素 需要使用外源性的胰岛素进行治疗,糖尿病的分类,2型糖尿病特点 超过90%的病人属于2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作用障碍而产生。,多发于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分类,妊娠糖尿病 在妊娠时出现,通常在分娩后消失,但随年龄的增加以后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将会增加,如何确定糖尿病,实验室检查 一、血葡萄糖(血糖)测定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

5、要 依据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如何确定糖尿病,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糖尿病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但是它好的快,恶化的也快,甚至致死。 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感染,糖尿病的并发症,慢性并发症: 它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早预防、早治疗;通过严格的血糖监控,尽量把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症,心脏病变,脑卒中,下肢血管病变,大血管病病变,糖尿病的并发症,慢性并发症

6、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的并发症,慢性并发症 神经病变 糖尿病伴随病情 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糖尿病足、骨关节病和性功能障碍等,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 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治疗,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改善血糖、血脂、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饮食的治疗原则。,一般原则,运动治疗,运动的过程是机体消耗能量的过程,通过运动,血糖被降低了,胰岛素的效用被提高了,与血糖有关的一些代谢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被改善了。运动也会消耗脂肪,肥胖患者的体重也会相应变化。同时运动还能加强体质,放松心情,因此运动是

7、增进健康的很好方式。,一般原则,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口服降糖药。 在服用药物的同时不能替代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减少体重的作用,治疗原则,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种类及特点,药物治疗,磺脲类药物 机 理: 刺激胰岛素释放,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应症:2型患者,饮食和运动疗效不满意者 禁忌症:青少年发病的1型糖尿病;B细胞完全损害2型 患者;糖尿 病急性并发症;严重感染;妊娠;对磺脲类药 副作用:低血糖反应、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物过敏者;,药物治疗,双胍类药物 机 理:作用于胰岛外组织,增加周围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 适应症:肥胖的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不满意; 禁忌症:同上 副作用:胃肠道反

8、应,乳酸性酸中毒,药物治疗,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减慢小肠上段对糖的吸收,形成全肠道的吸收,餐后血 糖曲线平稳 临床应用: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肠胀气,与磺脲类或胰岛素联合用时,易引起低血糖,药物治疗,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如罗格列酮类 此类药物对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效果比较好,单独使用这类产品不会引起低血糖,但是要注意经常检查肝功能的变化。,药物治疗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生理性的降糖药物。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妊娠、口服药物失效或口服药物失效或控制不理想时,或有严重肝肾功能不佳者。,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胰岛素治疗,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

9、似物,胰岛素的分类,药物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按作用时间分类 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药物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 它是一种小型可携带的自动输注胰岛素的装备,可以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曲线,所以又称为人体外的“人工胰腺”。,药物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的功能 可以设定很多不同间段,持续的胰岛素输注,餐前给予相应剂量的胰岛素; 胰岛素吸收更稳定。,自我血糖监测 (SMBG),SMBG是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主要方法;通过简单便携的医疗仪器,对血糖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准确可靠,帮助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及时地调整治疗。,自我血糖监测 (SMBG),自我监测血糖,可以使您很快

10、地知道自己血糖的高低,进而作为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份量的依据,使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以减少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危险,同時預防长期合并症的发生。,自我血糖监测 (SMBG),在血糖监测中的主要注意点: 监测次数 血糖仪的使用方法的准确性,自我血糖监测 (SMBG),自我检测方法举例,自我血糖监测 (SMBG),血糖监测意义 重要性体现在: 坚持记录,储备供长期、准确的资料 使医生了解患者,提供准确指导 使患者了解自己,把血糖控制的更好,自我血糖监测 (SMBG),提倡患者长期记录监测数据: 非评判式的态度 实际的控制目标 持续的教育支持 学会自我分析血糖监测结果,患者教育意义,确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加强糖尿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认识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大血管及微血管)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教育意义,不但患者通过教育能明确自己的健康情况; 同时也让糖尿病的家属参与其中; 通过教育更让整个社会重视糖尿病患者,关注糖尿病患者;,我们的目标,关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成长的每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