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汉语课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51638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汉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认识汉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认识汉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认识汉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认识汉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汉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汉语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汉语的世界,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材料一: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 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 所。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在美国3000 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材料二: “汉语危机”,当今的汉语热多少显得有点“内冷外热”。英语崇拜席卷神州,汉语在中国已经成为弱势语言。当代学生,对汉语表现出令人震惊的冷漠这种冷漠源于在现今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只需要学两项技能,那便是英语和计算机。学生的中文水平明显下降,文句不通、辞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

2、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王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法都德最后一课,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余光中,什么是语言?,(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什么是现代汉语,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语言。 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正式语言之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目前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语言。,一、引子导读,两个事例,对比说明了汉语没

3、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二 、课堂活动: 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杯子?被子?:不知道汉语的音节有声调; 男狗?女狗?:不了解汉语词语的搭配; 我给了他一刀:分不清汉语的量词。,(一) 现代汉语语音的特点,A、 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其高低升降,都 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 音节构造简单而又有规律,每个音 节都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构 成。,三、现代汉语的特点,课堂活动 1、你能听得懂吗? 活动目的:让学生感受汉语的奇妙,并认识现代汉语语音的一个主要特点: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sh sh sh sh shsh sh sh sh sh sh ,sh sh,sh sh sh sh 。sh sh sh

4、sh sh sh sh sh 。sh sh,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sh 。,这段话妙在只用了一个发音,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

5、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讲解:这段文字是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编的。就这段文字而言,发音全都一样,唯一有变化的是声调。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这正是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一个特点。声调在汉语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1) 按要求读下列句子:,一个季度就生产了四百辆汽车。A 表示生产速度快 B 表示生产速度慢,A 重音应落在“四百”上 B 重音应落在“就”上,(2)按提问阅读下列句子:,昨天,他偷偷溜出校园去看电影。 A 什么时间? B 谁,哪一个? C

6、 干什么?,注意重音落实,(3)下面是台湾某作家写得一副 对联,请准确朗读。,上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下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是告诫年轻人要刻苦读书。乍看此联,上下一样,何以成对 ? 其实,认真思考,便知奇妙。上联是说,一个人年少的时候,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时光大好,此时为好读书也;可惜有人不知读书的重要,只顾玩耍,不爱读书,这叫不好读书。下联是说,年老时方知读书重要,而好读书,却因耳聋眼花力不从心,不能好好读书 ! 这个好字,一字两个读音,两重意思,交错相对,耐人寻味,就是这副对联的奇妙所在。,汉语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

7、含蓄的特点。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二)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1)双音节词占多数 (2)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A 重叠式:爸爸、星星、偏偏、刚刚、轻轻、田田、沉沉B 派生式:前缀式:老师、老鼠、第一后缀式:桌子、馒头、盖儿,C 复合式 (最多),(3) 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一 桥 一 屋 一 泥 一 沙 一 珠 一 树 一 筷 一 衣,一 汽车 一 火车 一 粉笔 一 纸扇 一 糨糊 一 美酒 一 清水 一 水泥,一 虫 一 羊 一 牛 一 马 一 猪 一 鱼 一 花 一 戏,一 轮胎 一 蓝天 一 耳机 一 河水 一 咖啡

8、 一 美味 一 池塘 ,量词又分名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汉语也有直接在动词后用“数词+名词” 的形式,如“给了一刀、踢了一脚、看了一眼”等,表示动作的量,就是动量词。 如“去过一次、叫了一声、等了一会儿 玩了三天、走了三趟”等放在动词后面表时间的量就叫做时量词。比尔“我给了他一刀”就犯了把动量词 当作名量词使用的错误。,(三)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没有形态变化。他:he his himdo: doing does did done,() 虚词重要而丰富,虚词包括连词、副词、助词、叹词,2、活动二:你会改诗吗? 活动目的:认识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没有形态变化,句法灵活。 请看杜牧诗清明。这首诗

9、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了。曾有好事者对这首诗进行改编,有人把它改成五言绝句,有人把它改成词,有人把它改成一出短剧。你知道怎么改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1)有人认为这首诗还不够精炼,应该删去一些词句,把它改成了: 清明时节雨,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改者认为:既然是“清明时节雨”,自然是“纷纷”然,不说自明;行人不在路上,又在何处?故“路上”亦属多余。“借问”二字去掉,不影响句意;“遥指”者也不必是“牧童”,比如“村姑” 又有何妨?改得有无道理,这里不去谈它;有趣的是诗中每句都去掉了两个字,由七言绝句变成了五言绝句,也很自然

10、。,(2)有人将这首诗变为一首词。请看: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相同的字,构造出不同的句子,表达出相同的意境。,(3)有人将这首诗加上一些标点符号,改编成了一出短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讲解:汉语真是奇妙!这种游戏只有汉语可以“玩”,西方语言绝作不出这种游戏的。原因何在?就在于汉语没有形态,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态管着,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都是一样的。因而句法关系灵活多变,形成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品格。,课堂小练习,1、 判断

11、下列句子,来中国以前我不学过汉语。 我眼睛近视,所以昨天不看见你。 我一直对战争片没感兴趣。 她的男朋友以前没抽烟,没喝酒。 他才丢了钱,昨天再丢了书。 今天我再发烧了,还不能去上课。 我没听清楚,请又说一遍吧。,两句表示已发生的情况,应该用“没”, 两句表示经常性的情况,应该用“不”, 两句表示已发生的情况,应该用“又”, 句表示未发生的情况,应该用“再”。,2、 “或者” “还是”,你用汉语还是英语讲都可以。 他每天晚上12点还是1点才睡觉。 你喝点什么?啤酒或者可乐? 你们是明天回国或者后天回国?,两句是一般陈述句,不能用 “还是”,应该用“或者”;两句 是疑问句,不能用“或者”,应该用

12、 “还是”。,3、让人头疼的“了、着、过”,在一个村子里住一对老夫妻。 妈妈拉自己的儿子上楼了。 我看见老师正在操场跑步着。 兄弟两个在房间里拼命吵架着。 我很小就发现了我喜欢中国。 吵架后,他请求了我原谅他。 我在大学学习时打乒乓球过。 他长这么大从没有看见大海过。,4、“有点儿”“一点儿”,规律(1)词语搭配的语序特征。“有点儿”只能放在形容词之前;“一点儿”既可以放在形容词之前,又可以放在形容词之后。(2)词语搭配的选择限制。“有点儿”既能修饰形容词的肯定形式,又能修饰否定形式;“一点儿”只能修饰否定形式。(3)词语搭配的色彩区别。“有点儿”后的形容词多半是消极意义或贬义的,“有点儿不”

13、后的形容词多半是积极意义的或褒义的;“一点儿不”后的形容词没有这种限制。,一个词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其语意 也就不同。就地取材。 动词好,就来。 副词就这个问题来说 介词,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帮助你 有效地推敲判断古文一词多义。,() 语序有重要的作用,A 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存在问题 : 寻找原因: 改正措施:,好喝酒,酒好喝,喝好酒,语序不当,会造成语病,如: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 3、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4、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损失。 6、钢铁是怎么练成的对于我们很熟悉。 7、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判断着, 寻找

14、着,思考着.,活动三:这些话有什么不同? 活动目的:认识虚词和语序对汉语表意的影响。 故事一:近代大草书家于右任是国民党的元老,曾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可那时的一些“国府大员”,表面上衣冠楚楚,但背后一点斯文都没有,随处小便,搞得堂堂国府大院臭气熏天。于老先生没有办法,只得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让秘书贴在墙旮旯处。但不一会儿,告示便不翼而飞。原来老先生的字太漂亮了,且从不轻易书字送人,好书法者只得揭此字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此人聪明绝顶,他把字序重新排列,改成了“小处不可随便”,且请人装裱好,即变成了一条颇为严肃的警世箴言。,故事二:从前,有一个店小二很会说话,可就是太势利。一天,一

15、个穷人走进饭店问:“小二,有什么好吃的?”小二瞥了对方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有什么?你吃什么?”接着,又踱进一个阔人,小二忙去招呼,阔人问:“小二,有什么好吃的?”小二躬身笑答:“先生,您吃什么,有什么。包您老满意。” 分析:“有什么吃什么”“吃什么有什么”,待客的态度完全不同。前者爱理不理,态度傲慢;后者热情,态度恭敬。,故事三:清末湘军在攻打太平军之初,连败于湖南岳州、靖港。湘军首领曾国藩痛不欲生,陷入绝望,投入江中,想以死洗辱。被其左右救起后,上书朝廷报告军情时称湘军屡战屡败,请求严议。其左右建议曾国藩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曾接受了这一建议。朝廷看到奏章后,认为曾国藩虽然连遭失

16、败,但仍坚持战斗,其忠心可嘉,不仅没有严议,反而予以重用。曾国藩从中受到鼓舞,精神大振,便重整军务,誓与太平军血战到底。最后,终于攻破天京城池,成了清朝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有功之臣,受到朝廷嘉奖。 分析:“屡战屡败”强调结果,有批评之意;而“屡败屡战”强调过程,有赞扬意志顽强之意。,故事四:云南解放前夕,国民党省主席卢汉准备起义,而军统特务在昆明逮捕了近百名民主人士。卢汉为这些人向蒋介石求情。蒋的回电是“情有可原,罪无可逭(hu n免除)”。卢汉等人则命译码员将电文译成“罪无可逭,情有可原”,再交给军统特务小组,从而救下了这近百名民主人士的性命。 分析:“情有可原,罪无可逭”强调“罪无可逭”,表达的是不赦之意;而“罪无可逭,情有可原”强调“情有可原”,表达的是可赦免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