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考前20天地理备考方略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649404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考前20天地理备考方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018年高考考前20天地理备考方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2018年高考考前20天地理备考方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2018年高考考前20天地理备考方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2018年高考考前20天地理备考方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考前20天地理备考方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考前20天地理备考方略(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高考考前20天 地理备考方略,2,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1日第3版刊载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的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一文。文章中指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和科学构建,形成“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 的问题。 “四层”和“四翼”: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高考“考什么” 和 “怎么考” 的问题。,一、

2、熟知“一体”“四层”和“四翼”,3,3,突出一点四面 聚焦核心素养 力鉴学习能力,二、明确高考的根本性变革,1突出一点四面,如工匠精神: (技术娴熟的个人),2015乌梁素海水污染,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大 违法排污的执法力度,庄园经济, 莫干山民宿旅游,“篁岭晒秋”乡愁,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2聚焦核心素养由学科知识本位转向学科核心素养本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四个要素三个维度构成。,基本活动经验,基本价值观念,基本思想方法,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地理观念、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

3、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突出的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7,7,素养一 人地协调观念,人,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造、利用和尊重,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8,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具有人地协调观念的考生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的空间特征;能够

4、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9,素养一 人地协调观,9,2016年全国文综丙卷的44题。,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育苗等。,考查考生是否理解人类活动影

5、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是否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是否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11,素养二 综合思维,11,地理学的 研究对象,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地理环境 整体性,土壤,人口,城市,交通,时空综合,产业 活动,地方综合,联系影响,素养二 综合思维,12,2016年全国文综卷在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品质和能力方面提出较高要求。要求考生能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够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制约的关系,解释地理要素及地理环境发生、发

6、展和演化的过程;能够分析和认识不同尺度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13,13,(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2分) 水网稠密,水运便利;(2分) 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2分)对雨林环境破坏大。(2分),从人地关系角度,从自然、人文的四个方面对“河上很少有桥”做出合理的解释。河流上的桥这一更小尺度。,14,(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2分)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2分)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2

7、分)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2分)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2分)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2分),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说明赞同与否的理由。,15,人们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具备区域认知,便能够形成从区域空间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16,素养三 区域认知,16,素养三 区域认知,区域,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交流、协作,开发整治,区域发展,17,综合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地理必修3的四大核心理念

8、,(1)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2)开发、保护、利用相结合; (3)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 (4)因地制宜思想,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野外观察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 图像识别能力问题解决能力,19,素养四 地理实践力,19,2016年全国文综乙卷的37题。,20,20,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

9、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该试题将科考队在野外考察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作为题文题图材料,让学生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思考,进而解决科考中发现的问题。虽然考生没有承担科考研究的全过程,但也参与了地理科考研究即地理实践的重要过程。,21,21,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

10、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22,22,什么是学习能力呢?指的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学习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对学生而言,学习能力是与学校学习密切相关的一组能力。简单地说,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算与交流、思考的能力。,3力鉴学习能力:,近几年来的地理高考十分重视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在情境和案例的选取设置中,会融入一些新概念和新知识,让考生理解之后解答命题。例如,全国文综乙卷的79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

11、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图1,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2016年文综甲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

12、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2016年文综甲卷,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三、把握高考试题命制的六个趋向和三个新常态:,六个趋向: 1试题命制以人地关系

13、为支点,突出核心素养立意。 2试题思路以实际联系理论为主脉,突出实践能力考查。地理学科与现实联系、与学生成长联系、与其它学科联系等。 3素材选取基于生产生活与生态,体现区域性、综合性、时代性、现实性、特殊性、真实性、思想性。突出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价值观。,4.设问强调选择性和开放性。重视创新思维与批 判性思维的考查。综合性、创新性之翼。 5.调用已知基于“二基”,提升至“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基础性、应用性之翼。 6.答案注重论证的完整性、逻辑性、开放性。,1习惯题目的创新(题型、情境设置、设问、评价标准的创新);2习惯答案的开放(有共同评价标准、但不追求

14、标准答案);3习惯情境结构的不良性结构。 (不良结构情境:隐含的求解条件较多、干扰信息较多、情境结构较复杂。),三个新常态:,四、回归课本,熟读教材,查漏补缺,地理高考试卷中的任何一道试题都是围绕学科知识、方法、思路、观念的灵活应用,都要利用学科术语来表达。达成这一要求的第一课程资源是我们手中的课本。,(一)我们应当将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所依知识对照课本进行梳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做到“二补二回归”:补知识漏洞补能力欠缺,回归考纲回归课本。,(三)回归课本的另一目的是训练与提高图文数据材料的视觉敏锐度。阅读课文成为最后阶段备考的重中之重。,课文的阅读方法,1课文目录法:目录是按照

15、一定次序开列出来供查找备考的事务名录,也叫目次,一般放在课文的前面。课文目录一是能让人清楚地知道课文的框架 内容,一目了然:二是能理清框架思路,大致了 解课文的内容梗概。,2章节解意法:课文中每一章节简要的文字都在揭示本章节的 内容概要,以及将要说明、阐释、论证的问题。章节读书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章节的大致内 容和主题,在建立知识结构方面作用重要。,例,高中地理必修课文的第二章的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其阐述的内容是地壳是由那些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是怎样形成的,具有哪些特性;地壳中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在循环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影响和结果。,3课题探究法:例,高中地理必修的“二、高低高模式

16、”这一课题,需要我们探究的是人口增长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模式出现的年代、分布地区、形成原因、主要表现等。,4段落大意法:段落大意是这个段落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概括段意,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的。经过分析、思考、综合,就可以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了。,4段落大意法:,高中地理必修课文:“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进城的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