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全麻恢复期药物后遗作用及处理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638974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全麻恢复期药物后遗作用及处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成人全麻恢复期药物后遗作用及处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成人全麻恢复期药物后遗作用及处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成人全麻恢复期药物后遗作用及处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成人全麻恢复期药物后遗作用及处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人全麻恢复期药物后遗作用及处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全麻恢复期药物后遗作用及处理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人全麻恢复期药物后遗作用及处理,前 言,全麻恢复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大约分4阶段: 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 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控 呼吸道反射恢复 清醒,麻醉后恢复室(麻醉复苏室,PACU)是现代麻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现代化医院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PACU的建立其目的对麻醉后病人进行密切观察,使术后病人平稳地度过麻醉苏醒期,也是加速手术室周转,提高手术室利用率的途径之一。,PACU的概念,药物后遗作用是全麻恢复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高血压(17.49%),(一)常见发生原因 原有高血压病史 疼痛 吸痰刺激 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复苏室内高血压标

2、准,收缩压190mmHg、舒张压110mmHg。 超过术前基础血压的25。,(二)预防和处理 1、全麻加硬膜外麻醉 全麻加硬膜外麻醉,不仅镇痛良好,且能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有效控制手术时有害刺激的传入 利于病人早期拔管,病人清醒后,手术区无痛,可保持病人安静合作。不但对减轻术后疼痛有效,而且抑制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二)预防和处理 2、充分镇静、镇痛 1利多卡因(1mg/kg) 芬太尼、瑞芬太尼等 不仅可消除气管内吸引及拔管时的心血 管反应,使循环相对稳定,且可避免咳嗽 反射,降低耗氧量,(二)预防和处理 3、减少吸痰刺激,尽早拔除气管导管 手术结束后,如两肺呼吸音清,无须常规气管内

3、吸引 吸痰操作时,动作应轻柔,滞留时间不要过长,病人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时,一旦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循环稳定,应考虑尽早拔管,(二)预防和处理 4、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去除可能的原因后血压仍持续升高(MAP12kPa),若无呼吸循环紊乱和低氧血症,可给以血管扩张药 对年老、体弱、心功能不佳的病人可用硝酸甘油降压,且停药后血压恢复较缓慢,较少发生反跳性血压升高 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用硝酸甘油降压可能无效,压宁定0.5mg/kg可有效地预防拔管引起的短暂高血压反应,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一般不影响心率和心排血量。 尼卡地平1030g/kg钙通道阻滞剂,可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心肌氧耗,一般不影响心率。 艾司洛尔

4、0.250.5mg/kg为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与扩张血管药和用,能明显降低术后高血压,全麻后病人常可较快唤醒,但也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定向障碍及骚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躁 动(0.86%),(一)常见原因 1、年龄 术后躁动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老年病人较少见 2、术前脑功能障碍 有脑疾患、精神病病史者是术后发生谵妄、躁动的危险 3、药物 术前用药中东莨菪硷可致术后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麻醉用药中依托咪酯、氯胺酮、异丙酚和高浓度吸入麻醉药,均可引起术后躁动,肌松药残留作用也可导致术后严重的焦虑和躁动,(二)预防和处理 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充分的术后镇痛,保持呼吸循环稳定以及

5、避免不良刺激,可明显减少或避免术后躁动 去除可能的病因,如不能耐受气管导管者尽早拔管。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如咪唑安定、哌替啶 注意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等严重并发症,寒 战(1.50%),麻醉后寒战是指麻醉后病人苏醒期间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和中心体温下降。麻醉后寒战使机体氧耗增加,易导致低氧血症和乳酸性酸中毒。,(一)可能引起的原因1、体温及外界温度降低尽管麻醉后寒战与体温和外界温度的关系无明显相关,但控制和调节热信息的输入可影响寒战的发生,其机理可能是由于麻醉恢复期大脑中枢对寒冷反应减低,而脊髓反应正常所引起,2、病人因素寒战的发生男性

6、病人高于女性病人,择期手术病人高于急诊病人,ASA分级1级病人高与其他ASA分级病人,青壮年高于小儿和老年人,3、术前用药术前使用抗胆碱药与安定药的病人可减少寒战的出现,而术前给止痛剂的病人寒战的发生率高于不给止痛剂的病人,4、麻醉及手术因素挥发性麻醉药易产生寒战,芬太尼和哌替啶可减少寒战的发生。手术时间越长,寒战的发生率越高,(二)预防和处理1、注意保温,防止体温下降尽管麻醉后寒战与体温的关系尚无定论,但是围术期注意病人的保暖对防治麻醉后寒战还是有效的,2、药物治疗以哌替啶为主的阿片类药物能有效治疗麻醉后寒战,其有效率73% 芬太尼对寒战的治疗效果比哌替啶差,且维持时间短 其它如多沙普伦和可

7、乐定也能有效预防麻醉后寒战的发生 多沙普伦治疗麻醉后寒战剂量为1-1.5 mg/kg, 可乐定为75-150g,并且有剂量依赖性,苏醒延迟(0.31%),全身麻醉后超过预期苏醒的时间仍未苏醒者,称苏醒延迟 采用现代麻醉方法,多数的人能在手术后不久即可清醒 如全麻后超过2小时意识仍不恢复,即可认为麻醉苏醒延迟,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以防意外,(一)苏醒延迟的原因 1、麻醉药物过量 不论是单位时间内过量或总剂量过大,是麻醉后苏醒迟缓的多见原因。 但常见者为相对过量如病人因肝功能障碍致使药物不能正常降解,肾功能障碍者则呈排泄能力低下,使药物在体内蓄积。 因病人对麻醉药的高敏反应,以及对药物的耐受

8、性差也可导致苏醒延迟,2、麻醉中低氧 这是苏醒慢的常见原因。老年人对低氧耐受力差,婴儿较强,且与体温有直接关系。一般认为呼吸空气时,呼吸停止至意识消失时间约为90秒钟,3、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 当血清钠高至160mmol/L或100mmol/L时均可引起意识不清血清钾低于2mmol/L时还可并发心律失常 血清镁值低于2mmol/L(正常值34.4mmol/L)时亦可导致意识障碍,(二)预防和处理 单纯因麻醉药量过大所致的苏醒慢,一般预后较好,加强护理,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多可恢复 手术结束前尽早停止麻醉,若是吸入性麻醉,可提前加大通气量,加速麻醉药排出 静脉复合麻醉,则需根据药物作

9、用时间、手术时间、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病人情况等决定用药剂量,麻醉期间按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加以调整,以促早醒,(二)预防和处理 肌松药亦可因肌松和低氧而延迟苏醒时间,可用新期的明拮抗。 因麻醉性镇痛药所致,可用烯丙吗啡或钠洛酮拮抗 巴比妥类药物则可用美解眠或利他林对抗。但要注意排除其它并存的原因,否则盲目性处理是危险的。如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所致等应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进行纠正。脑血管意外者,则要与其它有关科室共同研究处理 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用氟马西尼拮抗。能逆转咪唑安定的镇静和催眠作用作用。,术后恶心、呕吐,病人因素 女性明显地高于男性 70岁以上者发生率显著低于年青者 手术因素 前庭、头颈、

10、上腹部的手术容易发生呕吐 手术后疼痛低血压、缺氧、经鼻胃肠减压导管的刺激也为呕吐的常见原因,麻醉因素 麻醉前用药吗啡可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如同时并用阿托品则可使之减少 术中使用芬太尼、吗啡或术后用吗啡镇痛等易引起 吸入麻醉药如氟烷、异氟醚、安氟醚等也可引起 静脉麻醉药氯胺酮、乙咪脂均可诱发术后的呕吐,而异丙酚者则较少,术后恶心、呕吐,治 疗 术中如静脉注入氟哌啶2.55mg或灭吐灵1020mg,枢复宁48mg均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盐酸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镇吐药。它能同时作用于多巴胺和5-HT3受体,理论上兼有氟哌利多和枢复宁的抗呕吐作用,但术中常规剂量(10mg

11、)应用,不出现相应抗呕吐作用。因此,通常此药用于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与治疗。,上呼吸道梗阻,全麻神经肌肉阻滞恢复不完全、舌后坠、喉痉挛和气道水肿、颈部手术切口血肿压迫引起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造成严重水肿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声带麻痹导致误吸。,喉痉挛,喉痉挛是喉头肌肉痉挛使声门关闭而引起上呼吸道的功能性梗阻 原有呼吸道炎症或哮喘等过敏反应者(轻者托起下颌或面罩吸氧后即可解除),浅麻醉下喉头或远方敏感部位,均可诱发喉痉挛,常见原因: 浅麻醉下拔除气管导管 婴幼儿插管后并发喉水肿 误吸酸性胃内容物,防止 为防止喉痉挛发生,应掌握好拔管时期,同时在插管与拔管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过度刺激或损伤咽喉部 防止误吸,有过敏病史者术中或拔管前后可给予地塞米松510mg 通常轻度喉痉挛时,托起下颌或面罩吸氧后即可解除,严重者需琥珀胆碱控制呼吸解危 紧急病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人采用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心率失常,1、常见病因 交感神经兴奋、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 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 心肌缺血等。,2、常见的心率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室上性心律失常 窦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律失常,3、心率失常的处理 窦速:寻找原因进行适当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 维拉帕米和艾司洛尔、西地兰、同步电复律 窦缓 可用阿托品或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无效时装起搏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