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管理专题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638723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业管理专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畜牧业管理专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畜牧业管理专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畜牧业管理专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畜牧业管理专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牧业管理专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业管理专题课件(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讲,中国畜牧业经济发展历程与转型,中国畜牧业的发展,一、畜牧业经济发展历程,分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 19491957 年 恢复与发展时期 19571978 年 曲折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 19781996 年 改革开放时期 1996至今 畜牧业发展新阶段时期,(一)恢复与发展时期(19491957年),背景:不分、不斗、不划分阶级,牧工、牧主两立政策;初级互助组;改造牧主;私有制.结果:畜牧业恢复并稳定发展,(二)曲折发展时期(19571978年),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 结果:第一阶段(19581961)牲

2、畜头数下降 第二阶段(1962 1965)调整逐步上升 第三阶段(1966 1978)受政治冲击,但牲畜相对保持稳定增长,(三)改革开放阶段(19781996年),背景:改革开放,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畜产品流通体制放开;三多局面出现。,结果:畜牧业大发展.但前期市场不成熟.后期走向畜产品专业化、商品化之路。,政策,主要政策,实行家庭草畜双承包,畜牧业的所有制出现新格局 放开价格,改革畜产品流通体制,实行农牧户自主经营 推动畜牧业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扶持饲养专业户 允许多渠道融资,鼓励各种经营模式,(四)畜牧业发展新阶段(1996至今),背景:牧户家庭经营主导地位已形成,主要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并

3、出现结构性、地区性的相对过剩。,目标,如何提高畜产品质量、优化与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和畜牧业的社会效益、改善畜牧业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及时把畜牧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突出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禽业。改良畜禽品种,提高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技术,发展饲料工业”。,农业部政策,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和肉鸡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 把研究、开发和推

4、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 发展畜牧业区域布局,二、畜牧业再生产特点,畜牧业是自然在生产和经济在生产交织在一起的 畜牧业是以第一性植物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 畜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力影响和制约,经营风险大 畜产品综合利用率高、价值大 畜牧业生产适应于家庭经营,三、中国畜牧业的地位与作用,2003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2004年33.6%,2005年33.7% 德国61%、英国42%、芬兰70%、加拿大50%,作用,畜牧业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经济部门 畜牧业是改善食物构成,提高人民营养与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经济部门 畜牧业发展能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5、,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发展畜牧业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四、畜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生产贡献 营养贡献 制度贡献 产业贡献 世界贡献,(一)生产贡献,19801996年肉、蛋奶分别增长2.18倍、6.7倍 4.4倍,1996年肉、蛋、奶4584、1965.2、735.8万吨 20世纪90年代中期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 2005年肉、蛋、奶分别是7743.1、 2879.5、 2864.8万吨,人均占有量,2005年我国肉、蛋、奶的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47.2千克;22千克;21.1千克。其中:肉类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蛋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倍,奶是1/5倍。 2

6、005年内蒙古肉、蛋、奶人均占有量96.1千克;19.36千克;292.07千克。,(二)营养贡献,1980年我国人均摄取动物蛋白7.6克,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23.3克的33% 1990年翻了一番,达到14.4克,但仍相当于世界水平的57% 2000年又翻了一番,提高到29.8克,已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28.1克),(三)制度贡献,率先步入市场化轨道,放开畜 产品市场,随行就市。,(四)产业贡献,20世纪50年代,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0%15%;2005年则占33%,(五)世界贡献,1990年开始,我国肉类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肉类产量1994年开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羊肉人

7、均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猪肉和禽蛋都已超过发达国家水平。,2003年中国畜产品状况,肉类、猪肉、羊肉、禽蛋均第一;禽肉第二;牛肉第三,成 功 经 验,国家支持政策是畜牧业发展的前提。 市场机制是畜牧业发展的动因。 科技进步是畜牧业发展的支撑 产业化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中国畜牧业经济的转型,一、畜牧业经济转型,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家庭副业,补充地位 第二阶段:19801995之间,全面发展,奠定农业支柱产业地位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阶段,二、转型基本特征,1.规模化饲养比例稳定提高,传统农户散养开始分化发展和接受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造,2003年规

8、模,奶牛存栏20头以上饲养规模达到27.4% 肉牛出栏10头以上饲养规模达到28.1% 肉羊出栏30只以上饲养规模达到43.7% 猪50头以上规模的饲养户出栏生猪量占总量的比重28.7% 2000只以上肉鸡规模饲养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7.1% 500只蛋鸡规模生产占56.9%,养殖小区作为整合散养农户进入规模化饲养新模式。 浓缩饲料、订单生产 散养与规模化饲养并重,规模化饲养将逐步占据主导和主体地位,2.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肉年均增长率为8.7%;蛋为13.6%;奶为11.1%,猪禽常规为3%5%;牛羊肉为5%7%,3.城市居民进入质量安全阶段, 农村居民在数量扩张阶段,1978年我国

9、人均肉蛋奶消费量7.67、1.97、1千克,人均动物蛋白摄取量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2000年以后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995年以后城镇居民的鲜肉、鲜蛋消费稳定在25和11千克。 2003年我国农村肉蛋消费量则为18.24千克。4.81千克。2020年全国居民消费进入质量安全型消费状态.,4.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龙头企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火车头,5.农业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 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和主导,趋势,预计2010年、2020年,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分别达到40%和50%。畜牧业比重的不断提升标志着我国农业正从植物农业向动物农业方向发展。畜牧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核

10、心。,畜牧业发展机遇、挑战与未来战略地位,一、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机遇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机遇二:地方政府和农民发展畜牧业具有持续的内在动力 机遇三:种植业结构优化和非粮食性饲料资源的开发为畜牧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1992年国务院发表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与对策的报告,做出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将传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二、发展制约因素,生态环境制约: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养殖厂周遍环境污染 饲料资源制约: 动植物疫病制约: 成本制约: 科技服务体系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弱 组织管理

11、体制制约:,三、畜牧业发展未来战略地位,畜牧业仍将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行业 畜产品与粮食一起将成为国家食物安全的支柱 畜牧业将成为建设现代化的关键和突破口 畜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草原畜牧业将成为繁荣民族经济、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发展目标与战略举措,(一)发展目标,构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畜牧业生产体系 建立比较完善的畜牧业生产支撑体系 畜牧业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二)重大战略举措,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现代化水平 加强草原建设,促进草原生态协调发展 扩大饲料生产,打破饲料资源制约瓶颈 构建质量安全体系,提高畜产品质量 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和生级 促进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加快

12、现代化进程 推进畜产品出口,提供新的支点和亮点,(三)政策建议,草原建设扶持政策 饲料生产支持政策 畜禽良种补贴政策 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政策 建立畜牧业行业发展基金政策 实行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四)重点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已垦草原的退耕还草工程 生态移民工程 畜禽良种工程 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五)支撑体系,草地资源监测管理体系 饲料安全检测体系 种畜禽种质评定检测体系 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 畜牧业经济信息管理及预测预警体系,第 二 讲,草原资源,中国草原资源极其丰富,仅次于澳大利亚,据世界第二位,全国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2%,且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13、、甘肃、四川等省区,共有牧区、半牧区旗县266个、牧区人口5000多万。,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组合的复合系统.是生态系统通过人类物质、能量、信息和价值的不断运动统一在一起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系统。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基础,经济系统是主体。生态经济系统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必然性在于: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生态空间进行,都必须依赖于生态资源的供给和生态环境的消纳。凡是人类活动涉及的空间,都打上了经济活动的印记。即使是天然草原也深深地打上人类活动的痕迹。草原也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耦合。,草原生态经济现状,牛肉:总产量711.5万吨(2005年) 羊肉:总产

14、量435.5万吨(2005年) 牛奶:总产量2753.4万吨(2005年) 牧区人口:7805万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2386万人。 牧民生活水平很大提高(定居,家具; 1994年内蒙古牧民人均纯收入1664元,2004年3571.2元,全国农村居民293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国9422元,内蒙古8123.08元;恩格尔系数,全国36.7 农村45.5 ) 草原生产结构也有所调整(农业、矿产业等),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面临的生态问题,草原退化,草原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指草原生态经济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输入与输出,经济上的投入与产出,在总量与时空比例失调

15、,导致结构破坏,功能下降,灾害增多,稳定性减弱.,草原退化,李博认为:指放牧、开垦、樵柴等人为活动下,草地生态系统远离顶级的状态。 黄文秀:指草地承载牲畜的能力下降,进而引起畜产品生产力下降的过程。 陈佐忠:认为草地退化不仅是指草的退化,又指“地”的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草原退化的现状,目前我国的草原资源90%以上都处于不同程度退化,其中,中等退化的草原面积已达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1.9%的速度扩大。草原生态灾害已成为除工业排放大量“三废”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外的第二大生态灾害。,草原退化的宏观危害,大风日数增加,风力强度加大。最近10年持续干旱,扬沙和沙尘暴频繁发生。1950-

16、1990年间,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1992年以后几乎每年发生多次,1998年在40天内连续发生6次,2000年连续发生13次。2001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扬沙和沙尘天气达30多起。此外,出现风蚀。轻的风蚀可以刮走农田表层肥沃的土壤,重的可以风蚀土壤深度达110厘米,使农作物根系外露或连根刮走。全国有5万多个村庄和1亿多人口经常遭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袭击和危害。风沙淹没村舍,沙进人退的现象屡见不鲜。,草原退化的微观危害,产草量下降 草原植被结构变劣 草原载畜能力下降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珍稀动物濒临灭绝,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退化成因分析,关于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几个基本理论,戴利的 “空的世界”向“满的世界”转变模型 自然是有价值的、有限的、甚至是稀缺的。稀缺性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代表人物瑞士经济学家瓦尔瓦斯) 戴利又提出:“但是自然是稀缺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它一天天地变得更加稀缺”。草原是一种自然资源,它同样也具有有限性和稀缺性。,“空的世界”向“满的世界”转变模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