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脉学金口诀 医中百误歌 青草药歌诀

上传人:给**** 文档编号:54637987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中药:脉学金口诀 医中百误歌 青草药歌诀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中药:脉学金口诀 医中百误歌 青草药歌诀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医中药:脉学金口诀 医中百误歌 青草药歌诀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医中药:脉学金口诀 医中百误歌 青草药歌诀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医中药:脉学金口诀 医中百误歌 青草药歌诀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中药:脉学金口诀 医中百误歌 青草药歌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中药:脉学金口诀 医中百误歌 青草药歌诀(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脉学金口诀 医中百误歌 青草药歌诀 中医歌诀节录脉学 金口诀 脉学金口诀,原箸是吉林省已故老中医李治民,(由李维贤,李维学整理)李老享年 86 岁,行医 61 载,此为其课徒之作,体例仿捣练子词牌格调,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 记忆。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 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

2、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

3、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伞?br/长脉: 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

4、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5、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青草药歌诀 - 肉质性清凉,有毛便退黄. 乳汁多含毒,锯叶破血凉. 方骨主疏散,扁骨主胃肠. 空心驱风好,有刺排脓疮,披针叶凉血,心形叶性刚. 竹形叶利水,黄花解毒强. 辛臭可杀虫,芳香能止痛. 此是一般法,临症要审量. 医中百误歌 清彭钟龄 医中之误有百端,漫说肘后尽金丹,先将医误从头数,指点分明见一斑。 医家误,辨证难,三因分证似三山,三山别出千条脉,病有根源仔细看。 医家误,脉不真,浮沉迟数不分清,却到分清浑又变,胸中了了指难明。 医家误,失时宜

6、,寒热温凉要相时,时中消息团团转,惟在沉潜观化机。 医家误,不明经,十二经中好问因,经中不辨循环理,管教阳证入三阴。 医家误,药不中,攻补寒温不对证,实实虚虚误非轻,举手须知严且慎。 医家误,伐无过,药有专司且莫错,引经报使本殊途,投剂差讹事辄复。 医家误,药不称,重病药轻轻反重,轻重不均皆误人,此道微乎危亦甚。 医家误,药过剂,疗寒未已热又至,疗热未已寒更生,劝君举笔须留意。 医家误,失标本,缓急得宜方是稳,先病为本后为标,纤悉几微要中肯。 医家误,舍正路,治病不识求其属,壮水益火究根源,太仆之言要诵读。 医家误,昧阴阳,阴阳极处没抓拿,亢则害兮承乃制,灵兰秘旨最神良。 医家误,昧寒热,显然

7、寒热易分别,寒中有热热中寒,须得长沙真秘诀。 医家误,昧虚实,显然虚实何难治,虚中有实实中虚,用药东垣有次第。 医家误,药姑息,症属外邪须克治,痞满燥实病坚牢,茶果汤丸何所济。 医家误,药轻试,攻病不知顾元气,病若怯时元气伤,似此何劳君算计。 医家误,不知几,脉动症变只几希,病在未形先着力,明察秋毫乃得之。 医家误,鲜定见,见理真时莫改变,恍似乘舟破浪涛,把舵良工却不眩。 医家误,强识病,并不识时莫强认,谦躬退位让贤能,务俾他人全性命。 医家误,在刀针,针有时宜并浅深,百毒总应先艾灸,头面之上用神灯。 医家误,薄愚蒙,先王矜恤是孤穷,病笃必施真救济,好生之念合苍穹。 医家误,不克己,见人开口便

8、不喜,岂知刍荛有一能,何况同人说道理。 医家误未已,病家误方兴,与君还细数,请君为我听。 病家误,早失计,初始抱恙不介意,人日虚兮病日增,总有良工也费气。 病家误,不直说,讳疾试医工与拙,所伤所作只君知,纵有名家猜不出。 病家误,性燥急,病有回机药须吃,药既相宜病自除,朝夕更医也不必。 病家误,不相势,病势沉沉急变计,若在蹉跎时日深,恐怕回春无妙剂。 病家误,在服药,服药之中有窍妙,或冷或热要分明,食后食前皆有道。 病家误,最善怒,气逆冲胸仍不悟,岂知肝木克脾元,愿君养性须回护。 病家误,苦忧思,忧思抑郁欲何之,常将不如己者比,知得雄来且守雌。 病家误,好多言,多言伤气最难痊,劝君默口存神坐,

9、好将真气养真元。 病家误,染风寒,风寒散去又复还。譬如城郭未完固,那堪盗贼更摧残。 病家误,不戒口,口腹伤人处处有,食饮相宜中气和,鼓腹舍哺天地久。 病家误,不戒慎,闺房衽席不知命,命有颠危可若何,愿将好色人为镜。 病家误,救绝气,救气闭口莫闭鼻,若连鼻子一齐扪,譬如入井复下石。 两者有误误未歇,有恐旁人误重迭,还须屈指与君陈,好把旁人观一切。 傍人误,代惊惶,不知理路乱忙忙,用药之时偏做主,平时可是学岐黄。 傍人误,引邪路,妄把师巫当仙佛,有病之家易着魔,到时昏迷永不误。 更有大误药中寻,与君细说好留神。 药中误,药补真,药材真致力方深,有名无实何能效,徒使医家枉用心。 药中误,失炮制,炮制

10、不工非善剂,市中之药未蒸炒,劝君审度才堪试。 药中误,丑人参,或用粗枝或小参,蒸过取汤兼灌锡,方中用下却无功。 药中误,称不均,贱药多兮贵药轻,君臣佐使交相失,偾事由来最恼人。 仍有药中误,好向水中寻,劝君煎药务得人。 煎药误,水不洁,油汤入药必呕哕,呕哕之时病转增,任是名医审不决。 煎药误,水频添,药炉沸起又加些,气轻力减何能效,枉怪医家主见偏。 此系医中百种误,说与君家记得熟,记得熟时病易瘳,与君共享大春秋。 中医歌诀节录(1)总纲领 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肾司二便之开合,少阴虚寒大便溏, 小便也是清和长。小便灼热渴饮冷,此是阳证莫分说。 阴结便秘大便干,溲频淡黄

11、口不干,或者口渴喜热饮。阳结便秘口干渴,渴喜冷饮溲黄赤。 烦躁潮热或盗汗,口渴饮冷真阳证,五心烦热或盗汗, 渴不思饮或喜热,溲频便溏虚阳越。 阴证 唇口青白目无神,声低息短但欲寐,身重懒言体畏寒,饮食无味吐清涎,舌质青滑或黑润, 苔白浅黄舌滑润,津液满口不思饮,口渴思饮不欲咽,或者口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 口气腥臭寒热杂,寒多热少食不下,脉息无神是阴证。舌虽无苔但口润,二便自利口不渴, 专注回阳无差错。 阳证 阴虚面目唇口红,精神不倦不知眠,口臭气粗声音亮,恶热身轻大便干,溲赤黄短烧灼热, 口渴饮冷饮不休,六脉长大有力气,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满口刺,烦躁潮热或盗汗, 干咳多痰或少痰,脉

12、息有神是阳证。口渴饮冷身发热,二便不利烦谵语,身冷如冰形如死, 此是热极内潜伏,阳不达外似纯阴,此时还需验口气,口气虽微热气蒸,舌根虽红但不青, 急宜攻下存津液,莫认阴证误性命。 二、阴阳辨证真假杂病诀 阴寒阳热是阴阳,只在真假作文章。真热口渴小便黄,渴喜冷饮下肚肠,有神烦躁不安宁。 真寒溲频面色苍,无神倦怠但欲寐。真热口渴喜冷饮,假热漱水不欲咽,真热便干面红赤。 假热面赤溲清长,真热息热气粗长,真寒息冷气短微。真热舌焦苔干黄,真寒舌青苔水滑。 阴极似阳属戴阳,阳极似阴肢冰霜。真假寒热来斟酌,阴证阳证断无错,真热阳证苦甘寒, 真寒阴证温热汤。识得阴阳造化机,疑难杂病有处医。先天立极是水火,水火

13、既济无沉疴。 太阴虚寒大便溏,肝脏因此遭了殃,乙肝病毒逞威风,附子干姜作文章。少阴阳虚溲清频, 精微下泻眸不润,头昏腰痛也是因,回阳救逆四逆汤。白血病是阴寒邪,寒彻骨髓白 C 增, 西医只知杀白 C,徒将阳气杀戮尽。此病中医少阴病,太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 简便廉验神功显。艾滋病是阴阳离,西医验血便可知,常人验血一条线,艾滋血液两分离。 阴平阳秘精神治,阴阳离绝精神绝,和合阴阳中医药,简便廉验最神奇。 三、六经阴阳辨证用药金口诀 配伍原则 有是证用是药。 用药规则 临证先分阴和阳,再把六经仔细详。阴证必用阳性药,阳证阴性药物商。清升浊降分清楚, 少阴少阳转枢忙。 五味归六经 酸苦厥阴少

14、阳经,咸苦少阴太阳经,辛甘淡太阴阳明经。 辨证用药金口诀 太极中医辨阴阳,用药参合阴阳伤。大便稀溏太阴伤,干姜温中健脾阳。口渴引饮溲清长, 此是坎中一阳伤,津不上承口和咽,回阳化气四逆汤。 四逆汤中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生姜多汁入脾脏,辛热醒脾祛湿忙。饥不欲食肝阴伤, 一贯煎汤来煎尝。燥实痞满四证现,急下存阴莫迟缓。 舌体胖大有齿痕,此是湿伤脾太阴,少阳枢机被湿困。柴胡桂枝干姜汤。苍术薏苡和半夏, 燥湿健脾功堪夸。食难求饱常常饥,湿邪困阻太阴脾, 芳香化湿开太阴,此后肚腹会舒适。肺为娇脏不耐寒,寒邪伤肺咳嗽连,宣肺散寒是关键, 麻黄汤可急急煎。肺为娇脏不耐热,热邪伤肺痰黄粘, 宣泄肺热方法可

15、,麻杏石膏汤煎喝。发热无寒病太阳,宣肺散寒麻黄汤;汗出恶风营卫虚, 桂枝汤方煎来嘘。无热恶寒病少阴,附子姜草四逆汤, 若兼咳嗽麻附辛,麻辛生姜四逆汤。 六经阴阳辨证用药论 澄空药性论阴阳,辛甘发散热性阳,苦甘酸寒阴药商。阴证就用阳性药,阳证苦甘寒药商。 太阴之病食不下,咳嗽腹满也是它,太阴湿土需燥化,苍术苡仁和半夏,少阳枢机要流转, 重用柴胡开太阴,配合四逆升清阳。湿重热轻用附姜,湿去热将无处藏;热重于湿四妙散, 祛湿清热功来现。阳黄小便必定黄,阳黄就用茵陈汤,阴黄小便要清长,阴黄再加术附汤。 少阴之病但欲寐,畏寒蜷卧脉微细。少阴虚寒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太少两感麻附辛, 少阴虚寒四逆汤。从

16、阳化热渴燥烦,黄连阿胶汤来煎。厥阴寒热药错杂,姜附椒柏乌梅下。 太阳寒水需温化,桂枝麻黄姜枣加。发热无汗太阳病,无热恶寒病少阴。恶风有汗桂枝汤, 发热无汗麻黄汤。太阳蓄水五苓散,蓄血桃核承气汤。太阳寒水为何因,少阴虚寒气化亏。 少阳寒热要往来,小柴胡汤用应该。 或者当归四逆汤,鼓足阳气邪祛外。阳明之病胃家实, 三承气汤因证施。阳明经证便未结,白虎汤方去实热。 用药法则 扶上之阳参桂芪,理中之阳砂蔻姜,乌附硫磺温下阳。理中甘草干姜汤,中阳不足是妙方。 附子细辛真武汤,温肾助阳是好方。胸胁胀满舌苔滑,口苦咽干齿痕舌,少阳枢机不流转, 柴胡桂枝干姜汤,引阳化阴功效全,食疗生姜白面煎。肩背冰冷不出汗,咳嗽腹满流清涎, 麻黄附子细辛煎,可加四逆增效验。 六经见症辨证用药 大便稀溏太阴病,生姜干姜用之行;溲频清长少阴病,干姜附子要酌情;四肢青冷厥阴病, 四逆柴胡引入经。 阴阳辨证用药总纲领 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元阴元阳藏肾中,肾司二便之开合, 太阴虚寒大便溏,生姜干姜开太阴;少阴虚寒溲清长,四川附子配草姜;舌边齿痕太阴湿, 少阳枢机不流利,柴胡气香升清气,味苦还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