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主观题》课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37806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主观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主观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主观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主观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主观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主观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主观题》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文综试题中,政治主观题占了52分(38题32分,39题的政治部分20分),分别为第38题(有3问,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各一问),第39题中的第5、第6问(一般是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中选两个角度设问),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

2、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的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

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8分)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12分),39. 材料三:延安市位置见图9。延安市土地面积约370万公顷,人均页1.7公顷,且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属温热带季风气候

4、,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10多种,其中是有储量7.5亿吨,煤炭71亿吨。延安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山等。(5)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10分)材料四: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惠阳的一夜。从1935年道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子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

5、共产党冲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到那个取得这些伟大的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6)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0分),图表类(表格、柱形、饼状),【设问层次】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或问题)对图表中现象(或问题)或图表间关系的认识解决图表现象(或问题)的措施(合理化建议),材料一:2005年至2008年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净出口对GDP贡献率(单位)注意:目前世界各国消费对GDP增长

6、的平均贡献率为60。2008年11 月份我国出口下降2.2%,创1999 年5月以来的新低;进口下降17.9%,创1995年1 月以来的新低。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什么影响?,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或问题)思路:讲什么+怎么样+概括(主旨或加以点评)“讲什么”:看标题、注释 例如,20062009年我国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怎么样”:看变化(递增、递减、分段) 例如,逐年增加、提高,不断加大、增加、提高“概括(主旨)”:由前面“讲什么”“怎么样”,概括得出 例如,我国财政对“三农”投入逐年增加,说明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参考答案:(1)2005年至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

7、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大,但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投资贡献率过大;2008年19月出口贡献率下降较快,特别是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显现,我国进出口双双转为负增长;进口增速下降得更快,说明我国国内需求大幅收缩,经济已严重下滑。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2)影响是:消费不足,会削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使投资增长不能得到最终消费的支持;大量投资将形成产能过剩,居民收入增长困难;净出口贡献率低,使得促内需保增长压力增大。,参考答案:表一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跃升;人民收入显著提高。表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和农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从1988年到2008年

8、,我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我国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业机械总动力不断增加,对农业的物资投入不断加大,说明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不断提高,反映出农村中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说明农村中的二、三产业不断发展。,措施类,【设问形式】我们应该怎么做请你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措施、应该措施、采用的措施,措施类,【解题方法】从课本知识中找措施(要求记住,根据主体分类记)从当前政策中找措施(要求积累一些相关的政策),从课本知识中找措施,答题思路是分主体、分角度去答:国家:健全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整顿

9、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分配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自主创新);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个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0、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纳税人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答案: 就企业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限塑令”会使生产塑料袋企业直接面对需求减少的状况。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选择有:改进企业生产技术,转产不在限塑令范围内的其他塑料产品。被兼并或退出该领域。企业提高符合标准的塑料袋售价,将增加的成本转移给商业企业;或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将增加的成本消化在企业内部。就消费者而言,限塑令增加了消费成本,影响消费行为。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等。限塑令引导人们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如使用布袋等。,答案: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按价值规律办事,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合作经济的优势,从事农业规

11、模经营;通过农业、科技、教育的三结合,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通过上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措施,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认识评价看法类,【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设问形式】“如何认识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xxx进行分析说明”、“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认识评价看法类,【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或问题

12、“为什么”即说这些经济现象或行为或问题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危害性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这些经济现象或行为或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认识评价看法类主观题主旨是把事件讲清楚,力求全面完整。,认识评价看法类,1、如果出题角度从有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作用。,例1 参考答案: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其原因有三: A、我国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是我国税收

13、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B、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C、我国广大公民依法纳税、自觉纳税意识的增强,是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使财政收入得到了切实保证,为国家职能行使奠定了物质基础。(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认识评价看法类,1、如果出题角度从有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 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作用。 2、如果题干从不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 题干问的

14、“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实质是什么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应该怎么做?,例2 参考答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地区、行业存在不可忽略的收入差距问题。(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参与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这种差距的出现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出现这种经济现象会导致“

15、怎么样”的不良后果?)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缩小差距的根本措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就业和在就业工作;通过税收政策、分配政策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认识评价看法类,1、如果出题角度从有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作用。 2、如果题干从不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

16、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实质是什么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应该怎么做? 3、如果题干从不全面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有什么作用解决此问题还有那些途径,或者需要什么条件?,例3 参考答案: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政府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承诺。(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是加强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的有力措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取消农业税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充分体现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有什么作用)除了取消农业税外,还应该降低、甚至取消农民负担的各种费用。此外,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不仅仅只是税费改革问题,还必须采取其他各种有力的措施。(解决此问题还有那些途径,或者需要什么条件?)(注:如考生提出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其他措施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帮助农民工进城等,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