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学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37138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宫博物院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故宫博物院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故宫博物院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故宫博物院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故宫博物院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宫博物院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博物院教学(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宫博物院,中坪中学:姚明刚 2008年11月3日,叶圣陶,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4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简介:,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43年生。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 目的编辑。他是当代的作家。,故宫(紫禁城),紫:紫薇垣(天地之宫),天子所居 禁:守卫森严,常人难以涉足的禁区,故宫博物院简介:,故宫

2、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写读一篇说明文应掌握的基本程序,确定说明对象的特点;(最核心的) 确定说明事物的内容;(详略) 确定说明的顺序及结构;(空间;总分)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午门,太和门,中和殿,保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清 代 放 置 寶 璽 的 地 方。 這 里 收 藏 著 二 十 五 方 代 表 皇

3、權 的 印 璽,用 金 盒 盛 裝, 黃 綢 覆 蓋。,清 代 放 置 寶 璽 的 地 方。,坤宁宫,皇 后 的 寢 宮。 圖 為 坤 寧 宮 東 側 室, 是 皇 帝 大 婚 時 的 洞 房。 大 婚 時 皇 后 只 在 此 居 住 三 日,然 后 回 到 各 自 所 住 的 宮 內。,御花园,神武门,景山,磬(qi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字词积累:,金銮(lun)殿 蟠(pn)龙 鎏(li)金 玉玺(x) 妃嫔(Pn) 湛(zhn)蓝 上谕(y) 傀儡(ku l

4、i) 翊(y)坤宫 修缮(shn) 击磬(qng) 诏(zho)书,生字词,文章结构,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1段)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现状、规模、布局特色。(216段),文章结构,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2段) b紫禁城正门(午门)内外(3段) 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紫禁城中心)外观、规模(4段)太和殿外形 (5段)内景 (6段)位置 (7段)用途 (8段)中和殿: 概貌、用途 (9段)保和殿:用途 (10段) “前朝”“内廷”通道(分界地带) (11段),前朝,乾清宫:用途 (12段) 后三宫

5、交泰殿: (13段)坤宁宫:用途 (13段)(与前三殿比较)写后三宫特点(14段)御花园(园林特色) (15段)c从景山鸟瞰故宫 (16段),内庭,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要有一个

6、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小结,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