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课件3-1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

上传人:au****y 文档编号:54636914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鉴赏课件3-1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美术鉴赏课件3-1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美术鉴赏课件3-1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美术鉴赏课件3-1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美术鉴赏课件3-1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鉴赏课件3-1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鉴赏课件3-1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 术 鉴 赏,第三模块 中国古代雕塑、陶瓷艺术鉴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节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一、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特点 (一)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 (二)中国古代雕塑明显的绘画性 (三)中国古代雕塑的意象性 (四)中国古代雕塑内敛含蓄的特性,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商、周时期的雕塑,除了生活、乐器、兵器、工具等方面的青铜器外,最为突出的是用于祭祀、日常生活、服饰等方面的玉石雕塑。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手工业的发达形成了专门对铜、玉、石、木进行加工的行业,并出现了专门管理“百工”的人员和机构。此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雕塑艺术范畴是建筑中使用的配件或装饰,最常见的是有各种纹样浮雕的瓦当。 秦

2、代雕塑有了重大发展,秦代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秦始皇陵大型陶兵马俑和铜车马。虽然在整个雕塑史中,秦代只占据着短短的十五年,但兵马俑的出现,就足以改变中国雕塑史。 汉代雕塑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石刻作品上。如西汉霍去病墓,陕西省城固县饶家营汉博望侯张骞墓前的石辟邪,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出土建宁元年(168)雕刻的李冰石像等,都充分展现了民族雕塑艺术的特色。 魏、晋时期是一个佛教思想与儒学思想碰撞、交融的时期。因此,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建寺庙,凿窟造像,利用直观的造型艺术宣传统治者的思想和教义。,商代跪形玉人,(一) 陵墓雕塑艺术鉴赏,1. 秦大型陶兵马俑鉴赏 “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1974

3、年3月在陕西临潼西杨村发现,在世界美术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首先在于其惊人的数量和体积,群体的组合,雄伟的气势,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崇高感。现已挖掘的1、2、3号坑,占地2万余平方米;有武士俑7000余件,陶马100余匹,战车100余乘,它们依照皇家禁军真实的军容,排列为长方形军阵,令人肃然敬畏,显示出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威势以及秦王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壮举。 其二是兵马俑在艺术上高度的写实性。武士俑和陶马都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众多的武士一俑、一态、一状,面目各异,具有鲜明的年龄、身份等个性特征,又具有秦川一带人物的共同特征。 三是在总体布局设计上,通过平衡的布局和空间占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

4、冲击。在1、2号坑庞大的兵马俑方阵中,最前面是三列横向的前锋部队,后面是38路纵向排列的后续部队。一横一纵多样统一,严密而不失变化,运用规整之形式法则,充分表现了秦军严明之军威和宏伟气魄。作者以众多直立静止的形体的重复,构成了巨大的肃穆、寂静场面,使人望而生畏(图3)。同时在陶俑林立的方阵中,杂以少数的跪俑(图)、驾车俑(图3),加之跳跃欲动的战马。,跪俑 驾车俑,奏俑军阵,西汉霍去病墓,是为纪念西汉名将霍去病而创作制造的。霍去病墓石雕群中完整的作品有十二三件,其体积之大,风格之独特,在中外雕塑史上都是罕见的。 从其艺术表现来看,首先是霍去病墓的设计构思奇妙。汉武帝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战功,特别

5、为霍去病在茂陵(武帝死后的墓地)以东选定墓地,并要求把霍去病墓建成像他生前征战过的祁连山一样,以纪念元狩二年霍去病在河西战役中取得的关键性胜利,并雕刻巨型石人、石兽置地,以表彰其功勋。,2. 汉代陵墓雕塑鉴赏,伏虎,跃马,马踏匈奴,伏虎(图)长200厘米,伏卧休憩、不怒自威、凶猛机警。 虎的身躯基本是借用了石块本来的起伏形态变化,略加雕琢,虎身卷曲的毛皮则是顺着石料天然的纹理,佐以线刻的斑纹加以表现,丰富简洁,大气磅礴,意趣天成,堪称霍去病墓石刻群中的佳作。 跃马(图)高150厘米,气宇轩昂。其后腿蜷曲而卧,前腿弓起,头部昂仰,表现出战马蓄势待发、欲凌空腾跃之势。作者非常熟悉马的造型,利用巨型

6、原石的自然形态,在关键处施以斧凿,结合圆雕、浮雕及线刻等手法,去粗取精,删繁求简,以精湛的表现技巧刻画出跃马的形象。借跃马来体现霍去病的威猛和战功卓著,充分体现了纪念性雕塑的概括性。 马踏匈奴(图)长19米,高168米,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最为鲜明、突出的代表作。其造型古劲朴拙,风格沉着浑厚,极具艺术感染力。作者用隐喻的手法,塑造了马和匈奴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形象:马的造型浑厚有力,马腿与马身浑然一体,足踏着匈奴;而被踏于地上的匈奴则手执利刃,绝望挣扎,形容委琐,面目可憎。,3. 汉代陶俑艺术鉴赏,击鼓说唱俑(图)是1957年在四川省成都市一东汉墓中出土的陶俑。作者运用写意、夸张的手法,表现了

7、说唱艺人的特殊神气,通过强调说唱艺人的肢体动作,手执乐器,伸头、耸肩、眉飞眼笑、手舞足蹈把说唱人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其传神。 铜奔马(图)高.厘米,于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也称“马踏飞燕”。 铜奔马的出土使全世界为之轰动。这匹奔马三足腾空,一足支撑,而作为支撑物的底座被设计成一只飞燕,表现出天马行空的潇洒,和风驰电掣般的奔腾气势。,击鼓说唱俑 铜奔马,4. 唐代陶俑鉴赏,唐代陶俑有较大发展,北朝多见的队列铠甲俑渐失,代之而起的是侍女、舞乐、游骑等陶俑,它们更多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习俗与风尚。制作手法也更加精致,俑上施以绿、黄、白三色为主的彩釉。烧成以后的效果亮丽斑斓,即人们熟知的“唐三彩

8、”。,立女俑,5. 初唐陵墓石刻鉴赏,西安附近有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和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陵前设立石雕像群,雕像有动物或人物。 “昭陵六骏”便是李世民为了纪念在建立政权的征战中所骑过的爱马所立的纪念性雕刻。 昭陵六骏(青骓、什伐赤、特勒骠、飒露紫、拳毛白蹄乌).,白蹄乌,青骓,特勒骠,(二) 宗教雕塑艺术鉴赏,1. 敦煌莫高窟雕塑鉴赏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始建于十六国时期,保存了从公元5世纪的北魏时代一直到14世纪的元代,前后约一千年间的壁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遗迹。窟中塑像一千七百余躯。,彩塑菩萨像 弥勒像,2. 云岗石窟雕塑鉴赏,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

9、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494)。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昙曜五窟大佛(图),像高1317米,造像体量巨大,外形饱满壮硕,面部方正,深目高鼻。昙曜五窟的风格受到凉州地区造像的影响,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早期佛像的特征。,昙曜五窟大佛,3. 麦积山石窟雕塑鉴赏,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城东南45公里处,秦岭山脉西端,因其外观“如民间积麦之状”而得名。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384417),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

10、、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几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了营建。麦积山现存大小窟龛194个,54个位于南崖,140个分布在西崖,除少数窟龛内已空外,共保存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19世纪约1500年间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菩萨与弟子(图)是麦积山石窟第121窟的造像(北魏晚期)。此期流行三佛为主,并配置以菩萨、弟子、比丘、比丘尼、力士或天王的造像形式。菩萨(高1.25米)上身微微前倾,比丘的整个上身向菩萨靠近,互相依傍。,菩萨与弟子,4. 龙门石窟雕塑鉴赏,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

11、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并称为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在伊水两岸山的崖壁上星罗棋布,南北长达1公里,其中最显赫、最精美的是奉先寺石刻。奉先寺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南部,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图)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头高4米,耳长190米,位居佛龛中央。主佛卢舍身披袈娑,面容丰满,略含笑意,眼帘低垂,淳厚安详的仪态令人敬而不惧,是理想化了的圣贤形象。,卢舍那大佛,5.

12、大足石刻鉴赏,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2公里的北山上。长达500多米。 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造像5000余尊。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海拔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二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 大足石刻日月观音(图)是北山摩崖造像中的重要作品。位于宝顶山摩崖造像第136窟,为南宋石雕像,坐高147厘米、头长52厘米、肩宽64厘米、胸厚24厘米。,

13、日月观音,养鸡女,6. 清代的寺庙造像鉴赏,清代的寺庙造像十分发达,雕塑风格受到绘画的影响,趋向纤细、概念、世俗。 五百罗汉(局部)昆明筇竹寺的彩塑五百罗汉(图),作品塑于光绪九至十六年(18831890),作者为黎广修(四川合县人)及徒弟林有生、飞良等5人,历时7年,塑造出驰名全国的五百罗汉彩塑。五百罗汉雕像最明显的特点是“人的气味多,神的气味少”,较以往的宗教塑像更加世俗化。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为蓝本,在筇竹寺内精心塑造出诸多的群像: 有的静观默坐,若有所思;有的怒目而视,振臂扬威;有的回首凝神,似乎发现不测;有的张臂惊喜,好像忽临仙境;有的吹笛入神;有的窃窃私语;形态各异,神态逼真,朴实生动。各人物之间相互关联如出于市井,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我国泥塑中最为生动传神的五百罗汉,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的明珠”。,五百罗汉(局部),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