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中的电子2010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4635201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中的电子2010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原子中的电子2010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原子中的电子2010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原子中的电子2010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原子中的电子2010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中的电子20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中的电子2010(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子中的电子,第3章,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用薛定谔方程求解氢原子中电子的能级和本征波函数,是量子力学创立初期最令人信服的成就。,质子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的多,在氢原子中可近似认为质子静止而电子运动,因此电子的能量就代表整个氢原子的能量。电子受质子的库仑力作用,势能函数为,由于求解过程比较复杂,下面只介绍求解的思路和步骤,列出结果并讨论物理意义。,3.5 各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四个量子数,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需要一组量子数,轨道角量子数 l = 0,1,2(n-1), n,l,ml , ms,轨道磁量子数,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泡利,奥地利人 Wolfgang Pauli1

2、900 1958 提出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小原理:电子优先占据最低能态,n = 1,n = 2,n = 3,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 (space quantization),角动量的大小为:,l = 0, 1, 2, 3, ,由于,角动量 在空间的取向 只有(2l+1)种可能性,,因而其空间的取向是量子化的。,只有五种可能的取向。,对 z 轴旋转对称,施特恩 盖拉赫实验的意义,原子沉积层不是连续一片,而是分开的线,,(2)发现了新的矛盾,l = 0,应有一条沉积线。,(3)提供了原子的“态分离”技术,至今仍适用。,(1) 证明了空间量子化的存在,实验结果却有,两条沉积线,,这说明原来对原子中电子

3、运动,的描述是不完全的。,说明角动量空间量子化的存在。,电子自旋 (electron spin),的影响很小,1925年乌伦贝克(G.E.Uhlenbeck)和古兹,电子不是质点,有固有的,自旋角动量,应的自旋磁矩,电子带负电,磁矩的方,和相,提出了大胆的假设:,米特(S. Goudsmit)根据施 盖实验的事实,,向和自旋的方向应相反。,和朝下两种取向。,这一经典图象,若把电子视为r =10 -16 m的小球,,算出的电子表面速度 c !,面对按经典图象理解所给出的“荒谬”结果,,乌、古二人(当时不到25岁)曾想撤回自旋的论文,,相对于外磁场方,向(z),,有朝上,受到了泡利的责难。,“Yo

4、u are both young enough to allow yourselves some foolishness!”,但他们的导师埃伦菲斯特(P.Ehrenfest)鼓励道:,自旋角动量也应有,s 自旋量子数,,mS 自旋磁量子数,可给出自旋角动量的量子化:,l = 0, 1, 2(n1),自旋虽然不能用经典的图象来理解,但仍,轨道角动量,类比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化,,然和角动量有关。,二、电子的壳层分布,一支壳层内电子可有(2l+1)2种量子态,,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为:,同一个n 组成一个壳层,(K, L, M, N, ),相同 n, l 组成一个支壳层,(s, p, d,

5、 f, ),电子是费米子,由泡利不相容原理,自旋磁量子数,微观粒子的全同性,同种微观粒子的质量、自旋、电荷等固有性,质都是全同的,不能区分。,不过经典理论尚可,按运动轨道来区分同种粒子。,而在量子理论中,,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是用波函数描写的,,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也是不可区分的。,物理把这称做“不可分辨性”,或“全同性”。,量子,它们,全同粒子按自旋划分,可分为两类:,1、费米子(Fermion),费米子和玻色子 泡利不相容原理,例如:,费米子是自旋 s 为半整数的粒子,自旋 s =1/2。,费米子波函数反对称:,“不能有两个全同费米子处于同一单粒子态”, 泡利不相容原理(Pauli exc

6、lusion principle),当量子态 A=B 时,,光子 s = 1 。,玻色子的波函数是对称的:, s = 0,,例如:,一个单粒子态可容,A=B 时,,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制约。,2、玻色子(Boson),玻色子是自旋 s 为 0 或 整数 的粒子,这表明:,纳多个玻色子,,激光又名莱塞 (Laser),它的全名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辐射的受激发射光放大”,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1960年。,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基于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受激辐射理论。,3. 7 激光简介,一、

7、受激辐射 (stimulated radiation),若入射光子的能量h 等于原子高、低能级的能量差E2 E1、且高能级上有原子存在时,入射光子的电磁场就会诱发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同时放出一个与入射光子完全相同的光子,辐射的光子:频率、相位、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相同的光子。,光放大作用,二、粒子数布居反转 (population inversion),N2 N1,由大量原子组成的系统,在温度不太低的,平衡态,原子数目按能级的分布服从玻耳兹,曼统计分布:, 粒子数布居反转,He Ne 气体激光器的粒子数反转:,He是辅助物质,Ne是激活物质,,之比为5:1 10:1 。,(电子的碰撞使He

8、原子被,He与 Ne,激发的概率使比Ne原子被激发的概率大),碰撞转移,受激辐射,与管壁碰撞发生无辐射跃迁,三、光学谐振腔(optical harmonic oscillator),为了加强光放大,受激辐射光需要反复通过,激活物质,,这就需要在激活物质两侧有两个反,射镜,构成一个“光学谐振腔”。,使激光具有极好的单色性(选频),光学谐振腔除使受激辐射沿轴线反复放大外,还有另一重要作用:,,光学谐振腔具有选频作用。,四、激光器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1、激活介质,2、激励能源,单色性。,有合适的能级结构,,能实现粒子数反转。,3、光学谐振腔,保证光放大,,使激光有良好的方向性和,使原子激发,维持粒子数反转。,五、激光的特点,1、相干性极好,2、方向性极好,3、亮度和强度极高,神光 -装置的两路激光系统,神光-装置的八路激光系统,我国的激光核聚变装置,高能激光(约5500 oC的高温)焊接硬质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理论及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