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课时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633401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调节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免疫调节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免疫调节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免疫调节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免疫调节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调节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调节课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周围有很多细菌病毒, 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 未感到不适。,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病原体吗?,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是不能对其作出反应。,不能,2.3 免疫调节,免疫对人体稳态的调节,一、免疫,1、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非己”来自两个方面:,(1) 体外:侵入身体的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低等生物等。 (2)体内:“变坏了的”自身细胞,(衰老、死亡、损伤、异

2、常的癌细胞或肿瘤细胞),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材P19,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及免疫物质的生成,(二)、抗原和抗体,1、抗原,概念: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疫苗、移植的器官、癌细胞等。,性质:,异物性:一般是体外成分(如:细菌等),也可以是体内非正常成分(如:癌细胞等),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一万的大分子物质,特异性:由抗原决定簇决定 不同抗原的抗原决定簇种类和分布不同,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能够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如:

3、免疫球蛋白、抗毒素、凝集素等,化学本质:,球蛋白,性质:,特异性,分布:,主要在血清中,其次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只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 只对暴露了“抗原决定簇”的抗原起作用; 一种抗体只与“特定抗原”结合。,抗体,思考:请你说出抗体在效应B细胞内合成和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分泌)细胞膜,(3)淋巴因子:,化学本质:蛋白质 来源:T细胞或效应T细胞分泌 作用: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的稳态(调节功能),三、免疫的功能,对外,防卫功能(依赖于三道防线);,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四、免疫的类型(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分泌物)

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属哪种免疫?第几道防线?,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属哪种免疫?第几道防线?,皮肤分泌物(如:乳酸)的杀菌作用,属哪种免疫?第几道防线?,属哪种免疫?第几道防线?,溶菌酶使细菌溶解(破坏细胞壁),属哪种免疫?第几道防线?,溶菌酶杀菌 若在口腔内进行,属第一道防线(在外界环境中完成都属该防线); 若在体液中进行,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二种情况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先天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5、人人都有,不是人人都有,无专一性,对一切病原体都起防御作用,具专一性,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出现早,作用快,范围广,强度弱,相对稳定,不因接触某一抗原物的次数多少而有所改变,出现较慢,作用强度大,同一抗原再次作用,可产生明显的免疫增生性,能遗传,不能遗传,是后天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5、联系,联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如进入机体的抗原,若不经过吞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多数抗原将无法对免疫系统起到刺激作用,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也就不会发生。此外,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例如,人体接种卡介苗以后,除了增强人体对结核杆菌的

6、免疫能力以外,还增强了吞噬细胞对布氏杆菌和肿瘤细胞的吞噬、消化能力,以及增加了干扰素的含量等。,例1:下列属于免疫器官的是(多选) A骨髓 B胸腺 C脾 D淋巴结,ABCD,例2: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体液大量流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例3: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B、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感冒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例4】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

7、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c,5、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D,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完成,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四、特异性免疫类型,抗原,体液中的抗原被细胞外液中的抗体消灭,进入靶细胞后被相应免疫细胞消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

8、 液 免 疫,3)效应阶段:,+ 抗原,效应B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1、过程:1)感应阶段、2)反应阶段、,(一)体液免疫,细 胞 免 疫,1)感应阶段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释放,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裂解死亡。,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

9、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二)细胞免疫,效应 T细胞,抗原,吞噬细胞(处理使抗原决定簇暴露),T细胞,少数直接刺激,增殖分化,记忆T细胞,抗原再次刺激,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2.产生淋巴因子,1.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细胞免疫过程的归纳,呈递,产生,淋巴因子,多数,(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练习册P13,既各自有独特的作用,又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如果抗原只进入体液,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已进入靶细胞内后,则为细胞免疫。 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四)准确判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

10、方法,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看免疫的结果。,如图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看抗原的种类。,(4)看参与的免疫细胞。,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有B细胞或效应B细胞参与的一定是体液免疫,有效应T细胞参与的一定是细胞免疫。,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

11、体、非特异免疫中具吞噬作用,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效应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T细胞或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2、疑难辨析,(1)吞噬细胞在体液中吞噬病原微生物并将其杀灭,应为 免疫;若仅仅暴露抗原决定族并呈递给T细胞或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应界定于 免疫。 (2)能识别抗原的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3) 是唯一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该细胞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较多;也是免疫反应中唯一没有识别抗原

12、能力的细胞。,非特异性,特异性,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4)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相对较短,而记忆细胞可长期存在或终生存在。解题时若感染或注射疫苗后短时间发挥作用为抗体,长时期应考虑记忆细胞。 (5)参与体液免疫的特殊细胞: 参与细胞免疫的特殊细胞: 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 (6)抗体本身不消除抗原,只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其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 细胞,吞噬细胞和T细胞,例、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浆细胞接

13、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如何进行?有何特点?,(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时间短、作用强、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五、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2)二次免疫反应: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迅速分裂、分化产生大量的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这时抗体的产生

14、不仅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练习册P13,抗体浓度,a为抗体浓度,b为患病程度,初次免疫,二次免疫,b,b,a,时间,(4)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易于混淆,六、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过弱 免疫缺陷病,免疫过强,如: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过 敏 反 应,自身免疫病,1、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典型病例:艾滋病,1)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写:AIDS,2)病原体:HIV,遗传物质是RNA,进行逆转录。,3)遗传信息传递过程:,4)发病机理:HIV能特异

15、性攻击T淋巴细胞并在其内通过逆转录进行繁殖,使宿主T细胞大量死亡。 5)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其他途径(针头等) 6)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自身免疫病,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对机体自身的成分起作用,如果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抗体,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进攻,进攻,3、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的概念: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

16、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举例: 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 青霉素、磺胺、奎宁等,3)过敏反应发病机理图解,4)过敏反应的特点:教材P23 5)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 6)与体液免疫关系:也属于体液免疫,但不同于正常的体液免疫;必须是机体再次受过敏原刺激才能发生。,7)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反应有何区别?,练习: 1、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艾滋病毒破坏T淋巴细胞,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D与艾滋病人握手会感染艾滋病毒,D,2、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过敏原对不同的人没有差别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