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一语文教学课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32404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一语文教学课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3年高一语文教学课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3年高一语文教学课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3年高一语文教学课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3年高一语文教学课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一语文教学课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一语文教学课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梁启超?,大家心目中的梁启超,梁启超: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915年策划“云南起义”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品文品人,梁启超(1873-1929)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曾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后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又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晚年任清华大学研究员教授,一生著述达千万字,编为饮冰室合集。(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

2、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出任司法总长时的梁启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现代作家、翻译家。浙江余杭县人。1915年考入清华大学,在该校求学期间开始写作。1923年赴美留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编辑刊物。1949年去台湾。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还独立译有莎士比亚全集,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课文选自他的槐园梦忆(1974)。 风格: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默读课文,思考: 1、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2

3、、他的演讲给作者及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整体把握,明确: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听众。 原句: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我在听先生这篇讲学后约二十余年顿时忆起先生的这首古诗。 3.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4.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3、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他的演讲有何特点?,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

4、强识 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本文名为记叙一次演讲,实则是通过写事来记人。那么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先生的性格、气质和修养的呢?,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1、2),探究学习1,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方法点拨,找、读、品、评,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评点大师 作旁注,描外貌,睿智、朴实、潇洒、自信、,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学者的外表 学者的风度,“启超

5、没有什么学问”,谦逊,“可是也有一点喽。”,自负,绘语言,摹动作,潇洒、自信、生动、有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细节描写,演讲时的动作神态,敲头回忆,手舞足蹈、时悲时喜,自由洒脱 性情袒露 至情至性,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梁任公其人,撇开政坛上的梁启超不说,在文坛上,梁启超是一个有

6、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探究结果,课文除了描写梁启超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外,还记下了作者自己的感受、评论。找出这些内容,感受其作用。,探究学习2,作用:在叙事中插入作者的感受、评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从侧面衬托了梁启超先生的演讲魅力之大。,直接表达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A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C除了当时所

7、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完全含蓄的表达A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C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公无渡河,(劝你不要渡河,) 公竟渡河。(你还是去渡河。) 渡河而死,(落入河中淹死了,) 其奈公何。(让我拿你怎么办啊?) 这应该是汉乐府中最短的诗了,和最长的孔雀东南飞一样,同是写夫妇殉情之作。据古今注中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一天早起撑船,见一个“白发狂夫”,不顾危险,横渡急流

8、。他的妻子追来阻挡不及,夫坠河而死,妻弹着箜篌唱出这几句哀歌后,亦投河自尽。子高的妻子丽玉听说这件事后,有感而发,创作出“箜篌引”这个曲子。 生命因爱而美丽;爱,让生命变轻。,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 ,让他想到了谁呢? 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

9、仑。”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品人,【胜如花】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

10、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忧国忧民、忧心如焚,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年月,下诏变法维新。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

11、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品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任公,?,忧国忧民,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敬仰,敬其学问,仰其文采,尚其精神,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作者对梁先生有什么感情呢?,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学者风范的梁启超。作者选择了一次演讲来体现梁启超的文人气质。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选材的方法,用适当的材料来恰如其分地来表达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听众及作者的感受表现了梁先生的稳健、潇洒、风趣、博闻。写人显情中透露着方法,我们要学习文章在描外貌、绘语言、举行动、抓侧面中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的这种方法。,小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