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美学理论与实践1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29499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牙科美学理论与实践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牙科美学理论与实践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牙科美学理论与实践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牙科美学理论与实践1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牙科美学理论与实践1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牙科美学理论与实践1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科美学理论与实践1ppt课件(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牙 科 美 学 理 论 与 实 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esthetic Dentistry,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周彬2012-02-13,1.口腔医学美学是临床前教学体系的一部分Q:肤色色度表? 2.目前国内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发展特点缺乏系统化理论缺乏规范化方法 3.牙科美学与口腔美学的区别 4.学习目的: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掌握 基本理论与原则实际应用(生活与临床) 5.重要性,课 程 简 介,主要课程内容,第一篇 牙科美学理论前 言 第一章 牙科美学的产生第一节 美学起源及本质第二节 美感及审美第三节 牙科美学的目标第四节 牙科美学的评价和实现第

2、二章 美学的基本原理形态学第一节 比例的协调性第二节 对称性和多样性,上篇 理论部分(形形色色)形态学色彩学下篇 实践部分,前 言,1.患者的需要与现行牙科教育体系的冲突 患者的需求与时俱进保守? 还是前卫?根源:传统的医学模式生物模式生物-心理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我们对美学的预期和患者的期望如何达到统一?(明星脸),2.患者的选择和医生的选择患者是否同意牺牲部分“牙体组织健康”,如必须的牙体预备,或者花费精力和金钱去进行牙科美容;牙科医师的观念中,对患者进行牙科美容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是纯粹的经济利益驱动,还是基于患者的根本利益。,3.美学培训的作用美的折衷问题例:对称与中线一个缺乏美学知识的

3、临床医师,他可能经过无数个失败或成功的美学病例,能够总结出一些美学经验,但这必须建立在以患者为实验对象的基础上;只有掌握美学原理,自觉地将美学原理应用到美学实践中,才能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美学可控制性,这也是美学原理和实践的关系。,目前的牙科美学书籍的缺陷缺乏可操作性,难以理论联系实际不适合教学口腔医学美学书籍,第一篇 牙科美学理论,第一章 牙科美学的产生,第一节 美学起源及本质生物的特征(色彩、形态、声音)及作用石器时代:对称的石器投射易于命中两边薄中间厚且表面光滑的石器可减少阻力、便于切割 质朴的美学原理: 自然形态的均衡、对称、简约陶器时代: 纹饰造型 美学原理: 以形表情,体现了实用中渗透

4、人的精神因素和审美特征。,从美学最早痕迹来看:美首先产生于劳动,产生于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的需要。其次,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先于审美。“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再次,从实用到审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是一种社会进步。,造字法 美-羊/大视觉方面:羊之庞大及强壮在官能上的感觉;味觉方面:肥美的羊肉之甘味在官能上的感觉;触觉方面:羊皮作为最优良的防寒物在官能上的感觉;功利方面:期待这种动物具有高度的经济价值。推论:造字法起源于北方民族?,美的产生基础其一:以生理愉快和享受为基础的审美快感其二:美具有一定的功利实用基础,美作为人类创造的客体对象,经历了由粗陋到精细,由低级到高级,由

5、“纯实用”到“实用与审美结合”再到“纯美”的发展过程。人在劳动中创造了美,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反过来又促进创造更美的事物,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并进而产生了以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美学(aesththetics)是研究一切与人类审美相关的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学问,是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美学之父” 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嘉通(ABaumgarten,17141762)于1750年出版了名为Aesthetics的专著第一卷,作为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独立出来,总共250年的历史。,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美在理念 -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美在形式 - 亚里斯多

6、德美就是完善 - 古罗马的普罗丁美在关系 - 法国美学家狄得罗美是愉快 -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美是对象和目的的形式 - 德国古典美学奠基人康德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德国美学大师黑格尔美是生活 - 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孔子认为“美在和谐” 孟子提出了“充实之谓美”中国现代美学对美的本质的看法分为两大派:以为代表的“实践观点派”,把美看成是人与自然斗争中表现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结果。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以蔡仪为代表的“美的规律派”,认为美的本质就是典型的规律。,美是一个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而主观认识总是存在偏差首先

7、,美的现象种类多样,既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一面,又有错综复杂的、捉摸不定的一面,如朦胧美、混沌美、空白美。其次,人的审美观随着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环境,不同文化素质,不同经历,甚至不同年龄而存在着各自对美的欣赏角度、品鉴水平和评价标准。再次,哲学世界观的局限,美学长期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每一关于美的本质的说法背后都有一个哲学体系在支配着。 楚王失弓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美学认识差异的根源,马克思指出,美学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巨大的生命力,这是马克思

8、主义美学高明于一切旧美学的实质所在。 “社会主义资本化,资本社会主义化” “每次金融危机的时候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美的过程中应当抛弃将美作为一种唯心意识的观念,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美的现象和美的内在规律,并实现美的再现。,个人观点:美来源于人类主观目的得到迎合和(或)客观需要得到满足产生的快感,牙科美学起源,近代牙医学创建于18世纪,牙科美学(Aesthetic dentistry)则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好莱坞牙医学”(许多好莱坞明星寻求一些牙科美容的方法)。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其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日渐完善,并成为牙科和现代美容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分支,美容牙

9、医学、美学牙医学、齿科审美学、牙科美学在西方常交互使用,未严格区分其内涵和外延。 新考德医学辞典:“以外表美观、自然为目的,对牙齿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保存、修补和修复。” 牙医学图示辞典则这样描述:“为改善外表而对龋坏、折断及有缺陷的牙齿进行修补和修复的一种牙科实践”。 美容牙医学创始人、美国牙医C.L.Pincus认为:“美容牙医学是继生物学、生理学、机械学之后的第四维临床牙医学”。 美国美学牙医学学会主席R.E.Goldstein根据微笑的重要性,指出:“美容牙医学是纯牙医学艺术,牙科医生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牙科处理来保存、完善和创造一个美的微笑”。,牙科美学是一门研究在维

10、护、塑造牙齿及邻近组织健美的创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医学美现象和医学审美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为在对牙科美学的探索和各项审美活动中,牙科医生、患者、健康人群、第三状态者(指健康人和患者以外,在不同程度上处于不完全健康,但又没有患病状态的人,也有人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和牙科美学环境五者之间的审美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选择、审美处理、审美评价和审美教育等,第二节 美感与审美美感(sense of beauty)是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的特殊心理过程。确切地说,就是主体感知对象时所萌生的多种心理功能的和谐活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冶性的精神状态,是对美的欣赏、享受和品鉴。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之

11、分,广义美感指审美意识(aesthetic experience),包括审美感受、审美情趣、审美经验、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等;狭义美感专指审美感受,而审美心理学所研究的是狭义美感。,既是心理活动,又伴随着机体的生理反应 既是当前的感性心理状态,又有历史积淀的理性内涵 既是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又调动了想象、情感、思维等多种因素。“物是人非”不仅涉及到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而且与生理机制、心理结构、文化素养和社会经历有内在联系。Q: 美感有何特征?美感的生理学基础与心理结构要素有哪些?何谓审美的差异性及其心理学依据?,美感的复杂性和微妙性,美感的特征,1. 美感的直觉性直觉,顾名思义就是直

12、接的感觉。美感的直觉性,是指人们接受审美对象的刺激后所引起的直觉上的审美愉悦感。例: 每当看到处秀美的自然景色,或听到首悦耳的乐曲,或欣赏一些玲珑剔透的工艺品时,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由衷的赞叹,这就是美感的直觉性特征,是审美感受的初级阶段。,2. 美感的愉悦性愉悦,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心理过程,最后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喜悦和陶醉。是种整体性的心理活动,是美感的主要特征。,愉悦性的形态 (1)悦目悦耳 由于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耳目感官所感觉到的愉快,主要表现为轻松适意的直觉愉快。 (2)悦心悦意 从有限的具体的形象中领悟到审美对象无限的内容,这样可以提高人的欣赏水平,主要表现为一种深沉睿智的理性

13、愉快。(3)悦志悦神 是美感愉悦的最高级形态,是受审美对象的启发后产生一种超越奇伟、求索未知的欲望,主要表现为发自心灵深处的震撼。,愉悦性的特点渗透性 美感的愉悦性往往不满足于直觉状态,不知不觉地向灵魂深处渗透,产生联想,潜移默化地积累审美经验。 间歇性 人的神经系统有兴奋也有抑制,所以审美活动也具有紧张和松弛的交替,从而避免疲劳,保持平衡。如每天都去欣赏某一种鲜花,是会厌倦的,如能遵循间歇牲的特点,隔一段时间去欣赏它,就会给你以新的愉悦。 “审美疲劳”选择性 春兰秋菊,表现为人的审美兴味和情趣的不同。当然并不是凡愉悦就一定是美感,如生理上的愉悦(快感)、认知上的愉悦、道德上的愉悦和实用功利上

14、的愉悦等,虽然常常与美感相伴生,但其本身不是美感。,美感的生理学基础,1美感的生理一心理过程美感的实质是美的事物通过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作用于大脑引起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其中皮层下中枢神经和植物性神经在美感产生过程中处于显著地位,而大脑皮层则起着调节和制约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证明美感的激发和定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丘脑存在有“美感中枢”或称“快乐中枢”。,2美感的生理学依据大脑信息处理原理:大脑具有处理和贮存信息的功能,能在每一瞬间连续地将来自五官感觉的微小信息片断加以比较、分类和译码,由主管各种感觉的各种神经细胞分别编织成意念中的图象或者音韵等,从而使人产生美感。 植物神经协调原理: 美感

15、是一种高级情感,当人在欢乐舒畅时,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处于平衡状态,血压、呼吸、脉搏、面色均进入生理常态,外貌表现平静、轻松。一旦美感被破坏,则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现象。如愤怒时,血液循环加强,呼吸快而短促,心跳加快,机体处于生理应激状态。忧郁时,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受到抑制,面色苍白,语调低沉。 “为何悲剧比喜剧让人更记忆深刻?”,审美心理结构的构成要素,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完善了人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三个部分:认识-智力心理结构 基本条件(生物性) 生物学基础意识-伦理心理结构 社会因素(社会性) 社会学基础情感-审美心理结构 个人修养 个人设计和发展,1审美

16、感知 审美对象客观上具有各样的感性状貌,如颜色、声音、形状、线条、硬度、温度等。审美感知是反映审美对象外部表面的特征和联系,属于认识上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此时审美的人还没有完全掌握审美对象的实质,只是有个大体上的印象。审美感知又分为感觉和知觉两个层次。其区别在于前者是对事物表面“个别”特征的反映,而后者则是对事物表面“整体”上的把握。,中切牙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审美评价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分析:未戴入前感觉到它的颜色、外形、磨光度等个别特征在戴入后便从整体上知觉到它与邻牙大小、形状,牙长轴倾斜度的一致性,与肤色、唇色的协调性,从而满足患者功能和美观上的双重需要。这里面渗透和体现了医者作为审美者的审美知觉。,2审美想象想象是大脑对原有的感知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并且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感知是审美的基础和出发点,想象就是审美的载体和展现形式,是通向理性思考的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