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13084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市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绍兴市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绍兴市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绍兴市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绍兴市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绍兴市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市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绍兴市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讲 课 稿 王叶军 E-mail:,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中国历史课程网推荐优秀作品 H,1)上午讲的是中国政治史,底线是统一与独立;下午讲的是西方政治史,底线是民主与民族;这两个问题有时是同一的,有时是矛盾的,有时是互为前提的. 2)上午沈老师有一个观点值得大家百分百地遵循,即讲制度史是时候,要侧重于其文明点.如讲秦政,关键是优点,暴政是高二的内容. 3)教学指导意见是我们的宪法,如何看待它: 重点是第二部分(教学要求),至于第三部分(教学建议因涉及了一些政治的考量,千篇一律,缺少足够的参考价值. 第二部分关键是要抓行为动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教学的基本目

2、标,才能确定课例研究的主题. 下面说一说利用好教学指导意见的策略,请大家把教学指导意见翻到第17页,我们以第9专题第一课为例.,先讲三个问题,1)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统领知识目标 2)以情景、材料呈现阅读内容,体现发展要求 3)在“形成”、“归底到底”这样的词汇中做文章,因为课堂的重点在过程,事物的重点在量变,历史的重点在细节。 4)以说明厘清教材线索,实施课时中心策略 5)在上述四步基础上,整合三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意见,但在现今教师水平、考核现实的背景下似乎不可能。,1)课改中最大的阻力倒底是什么? 2)历史教育的有效性根本上取决于什么? 3)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课堂关键是要抓好哪些环节?,“要

3、改变个人在漫长岁月里所形成的习惯,是一种费时费力的复杂过程。”(杜威),一年课改反思:,一年课改反思: 1)课改中最大的阻力倒底是什么?,说明: 1、从教师角度讲,一是认识不足,认为本次课程改革无非是“换了一本教材”、“增删了一些知识点”,二是知识储备不足,特别是学科知识储备不足。这两方面原因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两张皮现,平时依旧是灌输式教学,轮到上公开课时就成为教育理念与教学技术的试验场。,2、从学生角度讲,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特别体现在文科学习中。“一切以教科书为中心,一道题目重复做,一张试卷做多遍”的初中应试教育模式之影响深远。,3、我想上面两方面终归可以慢慢突破,最严重的

4、问题莫过于行政干预过滥,教育行政化突出,这就不是我们教师可以单独解决的问题了。如统一考试过多,目前恰恰不是高考在制约课程改革,而是频繁统一考试在制约着课程改革。它不但使教师灵活地落实课程标准成为不可能,而且使本已僵化的考核体制 更显不公正。,说明:这个问题答案很多,关键是什么角度。最时新的,也是最务实,但同时也最狭隘的说法取决于“学生的学” 。我这里是从“教师即课程”的角度讲的,我想这个角度更重要,因为无论从课程哲学还是从课堂教学层面上讲,教师就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因素。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题目演变成“什么知识,对历史教师更重要?”,一年课改反思: 2)历史教育的有效性根本上取决于什么?,1、教

5、师的知识构成1)“本体性知识” 2)“策略性知识” 3)“实践性知识”。,观点:在目前的历史教师培训中,所谓“策略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已被强调成无与伦比的重要了,“本体性知识”则被假设成无需重视了。而“本体性知识”恰恰是作为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着力点,2、论证:我为什么认为“本体性知识”更重要,1)新高考之方向a 从考察广度向考察深度转变专题取代了通史体系 更强调专题内容的挖掘。强调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整合和联系。b 从考查教科书向考查课程知识转变,2、论证:我为什么认为“本体性知识”更重要,2)当前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状况a 青年教师“本体性知识”缺乏,且对历史不感兴趣中学学习阶段“应试教育”的影

6、响 大学学习时期“娱乐化”和“英语化”影响 现今考核制度助长了教师的功利性缺乏对生命的感悟b 中年教师在在“史实”中迷失这是一部分有理想的教师但缺乏历史哲学的训练C 年长教师“本体性知识”急待更新政治代替着历史记忆代替着史料,2、论证:我为什么认为“本体性知识”更重要,3)赵亚夫教授的中学历史教育原则观:a自由精神-人性的教育;b理性批判-国民性的改造;c反省意识-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d社会行动-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绝对不在教育学、心理学,更不是教育学心理学教条,而是历史学。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2、论证:我为什么认为“本体性知识”更重要,4)目前失败的历史课表

7、征:a “知识与能力” -不敢、不会深化b“过程与方法”-成为教育理论的试验场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所依凭。,根本上是因为历史学科功底不好,主要是三个方面:a史论:“求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b史法:“求实”要杜绝伪知识与伪问题c史料:“求真”尽量客观,但要有价值,3、结论:历史背景知识很重要,解决“史论”、“史法”、“史料” 这三个问题,就可把教学生动性、机智性、拓展性都可从历史里找到注脚,都成为“找史料、摆史实、讲道理”的过程。教学就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了,课文也就常教常新,教师也认识到“历史阅读是第一教育力”了。,因此,培训重点,1)侧重于知识背景,特别是专题七与八.2)专题

8、六与九,作一些典型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融合了历次培训老师的成就,当然更有我本人基于实践的思考.,一年课改反思: 3)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课堂关键是要抓好哪些环节?,1、一定要实施情景导入法,必要性1: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情景导入法的合理性即在此。,必要性2: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他的下课时间是否得到了保证?他对于这节课的心理准备是否

9、充分?我们如果不分清红皂白,上来就开讲知识点,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益是值得怀疑的。,1、一定要实施情景导入法,策略1: 要处理好“情”与“境”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情”考虑的是学生的眼球,学生的兴趣;“境”考虑的则是学科的特点、学科的思想。“情”与“境”相结合的情景导入法,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策略2:历史学科的情景导入法,一般有两种较为普遍:一为“神入”历史、角色扮演法指导的情景导入法;二为以逆向推理法指导的情景导入法,此法优点是可以透彻地分析历史事件。除了这两种,还有一种方法更值得重视,就是从新闻入手,目前学生对现实世界在“娱乐化”的同时又感到非常陌生,这样的导入就更体现出历史课的教育性,但

10、在这样的导入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即一定要做好过渡。,策略3:要情景导入的资源上要利用好人文影视,如大国崛起。,2、要用好历史想象与历史假设法(所谓历史“神入”法),必要性1:布洛赫说,历史学是“人类时间中的科学”。“脱离特定的时间,就难以理解任何历史现象。”吕思勉则认为:“任何一件事情,都与四周的情势有关系,不考虑其四周的情势,则其事无意义。”罗志田更明确地指出:“只有在注重人与事前后左右的时空语境甚至更宽广的社会文化深层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史实考订,才能获得一个更接近原状也更全面的动态的历史现象。”从这些论述看,历史想象与历史假设自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那理所当然是历史教

11、学与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前提1:要以足够的史料为基础。,前提2:要有一定的历史哲学素养(如对国家的概念认识)。,前提3:目标要具体化,操作要精细化 。,3、要尝试运用历史叙事法。,必要性1:“叙述是史学家处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的最适宜的形式,只有叙述的形式才能最好地反映具有连贯性、具有变化流动性的历史内容,也只有叙述的历史才能更好地使读者感到愉悦,得到陶冶,受到教益。”,必要性2: “不是人类规模的历史,而是个人规模的历史,这种历史本质上是极端敏感的,最轻微的脚步也会使它所有的测量仪器警觉起来。”,前提1:教师自身的叙事能力。教师可以多看看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张阴麟中国史纲、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

12、讲义、樊树志国史十六讲、许倬云万古江河、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等。,策略:要尝试进行历史叙述教学设计: 如我一个法国贵族的革命岁月 ,如我在太平天国的岁月中。正如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一样。,4、教师要注意历史教学杂志,叶小兵的一些小案例:现实的联系、适用的教法、目标的表达、学法的指导、辩论的展开、史实的拓展、结构的把握、单元的设计、知识的延伸、师生的角色、讲授的必要、讨论的组织、图片的演示、 老师的提问我们一看这些题目,就感觉到它涉及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很使人受启发。,聂幼犁教授的相关文章 命题测量性的小文章,这是其长处。命题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科素养,也是青年教师成

13、长的捷径,请大家注意这些文章。 研究性学习案例点评,主要看他在史学方法上的说法,这是中学教师靠自己难以解决的;,5、教师要注意历史教学杂志,任世江主编的学术文章,如古代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既符合学术研究又贴近中学历史教学,非常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史学家访谈中有一些真知灼见,懒得读学术书的教师看看很好; 像对葛兆光、钱乘旦、萧功秦、杨奎松、侯建新这样的大史家进行的访谈。,一些备课笔记和课堂实录值得仿效。 第2006-12期南京宁海中学陈红“罗马法”教学实录及争鸣和2007-1期的备课日记等相关文章对我们的罗马法一课的教学是很有好处的。,杂志推荐,536 南方周末“阅读

14、往事”栏目 280 世界知识“泛读地带” 2616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 5228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大,长于高考) 64 历史教学(南开大学, 长于新课程) 4679 中学历史教学 82472近代史研究 364 史学月刊 82697史学理论研究 82696 世界历史 82920 百年潮 4326历史教学问题(华东师大,有异化之倾向) 2868 博览群书 2275读书 42150书屋 2271 文史知识 其它:炎黄春秋、寻根、视界等个别栏目,培训作业:,你怎样定位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应当通过哪些途径去提高历史课堂效益?,第七专题,教师参考书籍 钱乘旦 陈晓律著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5、 袁伟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书屋2007.7) 林达带一本书去巴黎 近距离看美国(系例) 文化电视片大国崛起之英法美德部分,一、政治现代化的理论问题,现代化,就是获取现代性,也就是接受现代文明。而现代性或现代文明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思维的科学化、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这三个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文明的实质内容。 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与传统政治的区别:理性化的权威,差异性的机构、大众的参与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能够实现各种广泛目标的能力。 所谓政治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政治民主化,就是从专制制度、寡头制度向民主制度(代议制度)的转变。,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师核心观念 现代制度起源于英国,包括法治的原

16、则、分权的原则、全民选举的原则、行政从属于立法和政府向选民负责。英国的政治制度几乎是所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母体,说明其有优越性、合理性。 英国的现代政治起源于中世纪的政治制度,这里就有一个传统与现代的问题。,必须解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王权”,史实:“王”是国家产生的标志,人类在挣脱野蛮状态时,就倾向于把所有权力放于一个人手上。 “自然法”学说理论家关于王权合法性(来源)的推断:在原始初民时期,有一个“自然状态”,所有的人在这个状态中都是自由的,这个社会很乱,只有上帝的法律(即“自然法”)在约束人们,但“自然法”靠谁执行?这是没有保障的,因为缺乏权威。于是人们达成协议,把个人的某些权利交出来,组成“政治社会”国家,权力于集中到一个人手里,建立君主制。 在霍布斯那里,“自然法”被引向为专制主义辩护; 洛克却从 “自然法”中引申出“自由”的崇高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