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及其对环境影响机制的研究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12968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6.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及其对环境影响机制的研究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城市化及其对环境影响机制的研究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城市化及其对环境影响机制的研究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城市化及其对环境影响机制的研究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城市化及其对环境影响机制的研究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及其对环境影响机制的研究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及其对环境影响机制的研究ppt培训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化及其对环境影响机制的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博士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第一部分:选题背景和研究目标 第二部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 第三部分:深圳城市化过程及驱动机制分析 第四部分:深圳城市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机制 第五部分:结论和讨论,报告提纲,第一部分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标,博士论文答辩,世界正经历着一场不同于任何时期的城市化过程:预计到2025年,80亿人将生活在地球上,其中,大约50亿人,将生活在城市地区,城市化水平将高达63。 城市化出现新特点:重心已经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亚洲和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高速城市化的国家、城市和涉及的人口数目惊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伴

2、随着城市化带来的益处,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城市大气污染、城市水污染、全球变暖,研究背景国际背景,研究背景国内背景,过去:1977到2002年的城市化速度,是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2倍; 2002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3.89亿; 将来:“十五计划” 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中国的城镇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有4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研究不足:理论上显得比较散乱,缺乏系统总结阐述,实践上缺乏典型区综合深入研究,有限耕地资源减少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地面沉降 .,研究现状:众多的关注,一定的积累,中国已经并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工业化和经济增

3、长,深圳市行政图,1949年:深圳地区设宝安县 ,1953年县城设在深圳镇 1979年3月:改宝安县为深圳市,11月改为省属市,面积为2020平方公里(1998年变更调查数据1948.69km2) 1980年8月:深圳在境内划出327.5平方公里(1998年补更调查数据为395.992平方公里)的地域设置“深圳经济特区” 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为计划单列市,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深圳: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北京,深圳,1990年:深圳经济特区内设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 1993年,撤宝安县,设宝安区、龙岗区,隶属深圳市 1998年2月正式成立盐田区 目前:深圳市全境实现行

4、政管理一体化,全市分设6个市辖区,深圳:研究案例,论文研究框架,论文研究目标,建立城市化过程对环境影响机制的基本理论框架 认识和理解体制转型期深圳快速城市化过程的基本特征和驱动机制 认识和理解深圳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机制,第二部分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博士论文答辩,一些基本概念城市化弗里德曼: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周一星: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的比重逐步上升,居民点

5、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向城镇型转化和强化。本文认为:城市化是城市的发展由单纯的对自然系统的依赖,逐渐转向对自然系统和技术系统的依赖,并最终转向对知识系统的依赖的过程。环境狭义:因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具体的用二氧化硫浓度、氮氧化物浓度等单项指标衡量。广义:还涵盖了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突出表现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沙漠化、地面沉降等方面。,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机制,城市化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负面影响,成本:集聚效应降低环保的单位成本 管理手段:更合理的运用市场型导向手段和政策型导向手段 执法力度:城市更容易进行

6、用地规划、执行环境法规和征税等等 环保潜力:合理的城市布局对自然资源和土地的压力比农村要低 政府管理意愿:城市的发展会使管理当局逐渐注重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公众参与:城市发展促使居民素质提高,从而增强对政府的监督和自身的环保参与,城市化对环境的积极意义,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资金积累环境管理的优势,当经济增长和合理有效的城市管理结合时,就能使城市化本身成为改善环境的一部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机制,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机制如图所示:,图: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机制,实现环境改善的关键是要发展高质量的城市化,即依赖知识系统的城市化、经济和环境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的城市化!,环境质量: 环境容量和有

7、害物质排放的共同函数 P=E/Q,我国城市化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城市选择:32个城市(三个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台湾在内的26个省会城市、苏州、桂林和杭州) 环境指标选择:二氧化硫浓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 时间段:1990-1998图:19901998年我国32个城市城市化水平与环境质量图 结果: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环境指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即使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8090%的城市,环境指标依然处于恶化之中。,原因分析,发展误区:认为经济增长能够改善环境,因此,片面追求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增长,而忽略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关系的深入分析1993年,Panayotou提出环境库兹涅茨

8、假设(EKC假设):不同的环境指标和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关系。目前对EKC假设还有许多质疑。中国的环境指标和经济增长不符合EKC假设。EKC假设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不能盲目认为经济增长能够改善环境。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建议:不要盲目追求人口城市化水平和高经济增长率,而是要以提高城市化质量,特别是城市管理的质量为目的,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增长,否则,城市化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对EKC假设的质疑之一: EKC假设并不符合所有的环境指标,最著名的经验研究:Shafik等评测了上世纪80年代不同国家收入水平和环境指数的关系。所选指标 缺少洁净用水的人口 缺少卫生设施的城市人口 城市悬浮颗

9、粒物的浓度 城市SO2浓度 19611986年森林面积变化 19611981年平均森林减少面积 河流融解氧 河流大肠杆菌 人均废物排放 人均CO2排放图: 二十世纪80年代不同国家收入水平的环境指数(注:两种空气污染物的转折点出现在收入为$3000$4000) 后来大部分经验研究也证明, EKC假设并不符合所有的环境指标 (Suri et al.,1997) 。,质疑之二:贸易不影响环境的假设不成立(Suri et al.,1997),质疑之三: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间单向的因果关系假 设、环境变化可逆的假设不成立(Barbier,1998),城市选择:32个城市(三个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台湾在内

10、的26个省会城市、苏州、桂林和杭州) 时间段:1990-1998 环境指标选择:二氧化硫浓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图:19901998年我国32个城市城市化水平与环境质量图 结果:人均收入和环境指标之间不存在EKC关系。,中国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 深圳城市化过程及驱动机制分析,博士论文答辩,深圳城市化过程研究,深圳的人口城市化水平,Pu为户籍人口中的非农人口,Pr为户籍人口,Pt为暂住人口,Pa为常住人口,a为系数。,三种方法的比较,三种方法都有各自明显的缺陷。 共同的缺陷:当人口城市化指标达到100,并不意味着城市化过程已经完成;人口城市化水平不能衡量“移民城市”以外来人口大量

11、聚集为特点的城市化过程,因此无法客观反映城市化过程对环境的压力。,本文从人口的聚集、产业结构变动、景观变化等方面来考察城市化的过程,并用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景观城市化水平指标等来衡量城市化水平。,人口聚集过程,1980年 常住人口:33.3万 户籍人口:32.1万 暂住人口:1.2万 暂住人口比例:3.6% 人口密度:165人/平方公里 2001年 常住人口:468.76万(13.4%) 户籍人口:132.04万(6.97%) 暂住人口:336.72万人(30.79%) 暂住人口比例:71.8% 人口密度:2405人/平方公里 特区内外差异 增长速度差异 分布差异,2001年深圳市各镇(区

12、)人口密度,2001年深圳市各镇(区)人口总量和构成,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不符合“配弟克拉克”定律深圳地区特区内外差异 特区内 特区外,1980,1994,景观城市化过程,景观城市化水平,1988,2000,深圳的城市化过程小结,深圳市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 。1980-2001年间,深圳地区的人口集聚过程具有如下特点:人口快速、持续增长;暂住人口的增加是深圳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人口分布由深圳的主干线决定;特区内城市化比特区外更稳定。1980-2001年间,深圳的产业结构变动具有如下特点:深圳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是一种全新的“深圳模式”,即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的同时,第三产

13、业和第二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深圳特区内,“深圳模式”表现得更为明显,而特区外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1980-2001年间,深圳的景观城市化水平变化具有如下特点:景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并且,1988年后的景观城市化速度高于1988年以前;特区内景观城市化水平要高于特区外的景观城市化水平,但两者差距在逐渐变小。总的说来,深圳的城市化表现出典型的“外向型”城市化特点。,深圳城市化驱动机制分析,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指标选取: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年末社会劳动者人数、第二产业劳动者人数、第三产业劳动者人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第二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人均旅客周转量、人均港口货物吞吐量、人均邮

14、电业务总量、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储蓄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建设投资、累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积基本建设投资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人均出口总额、出口占第二产业比例、职工年平均工资等23个变量数据分析:对这23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向量值在1以上的4个主成分,累计解释变量达99.18%。通过4个主成分和23个变量的相关性矩阵分析,将四个主成分分别归纳为“投资及经济增长(F1)”、 “就业机会(F2)”、 “出口增长(F3)”和“外资利用(F4)”。对这四个主成分得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102.087F1+95.055F2+36.24

15、7F3+21.706F4+227.608结论:投资成为深圳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余依次为就业机会、出口增长、和人均外资利用,(a) 深圳地区 (b) 特区 (c) 特区外,不同投资主体在深圳工业企业数中的构成(19852000年),不同投资主体在深圳工业产值中的构成(19852000年),(a) 深圳地区 (b) 特区 (c) 特区外,结论:以港澳投资为主的外资是深圳城市化的主要经济驱动力。,2000年 60%,2000年 50%,规划与城市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方式、目标、速度的政策导向,规划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政策导向的 空间合理体现,体制创新与城市化,影响深圳地区城市化的制度框架,就业制度创新,1981年11月17日,广东省经济特区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暂行规定,实行合同制1983年11月,深圳市劳动服务公司1984年,干部调配制度1984年10月, 人才服务中心 1991年10月, 深圳市人才市场进入二十一世纪,引进高素质人才的优惠政策,土地利用制度创新,1987年12月1日,深圳第一次公开拍卖土地1998年,深圳经济特区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规定1989年,修订深圳经济特区土地使用权出让条例正是在深圳土地利用创新的基础上,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并颁布土地管理法,确认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深圳城镇土地制度的大胆创新,为城市化解决两个问题:资金和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