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460735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哲学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教研组长: 年级主任: 教务主任: 编制人:仉景龙 审核人:唐雪丹 日期:2014 年 11 月 10 日一、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 意识对物质有无能动作用问题的不同回答C.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 运动和静止有无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3.2013 年 10 月 21 日,我国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秦大

2、河博士获得年度沃尔沃环境奖。秦博士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直被公众所质疑的理论:极端天气和气候现象在过去的 50 年里变得越来越频繁,报告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阶段性极端天气之间的联系,被称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此可见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认识主体的不同决定了认识结果的差异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D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 的问题展开的。 ( )A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C哲学基本问题 D世界是否是可知的5.2013 年 6 月 18 日,广州五羊天象馆预报,在 6 月 23 日晚上将出现今年全年最圆最大的超级月亮

3、。而下一次超级月亮将出现在 2014 年 8 月 11 日。科学家对天文奇观的预测说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能够创造存在 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A. B C D6.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对神经元的研究中发现,轴突可以将信号传回到神经元的细胞体,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之间也能互相“交流” ,神经元还能在较长时间内将外部刺激存储和整合在轴突内,这些新发现颠覆了传统的教科书理论。上述材料表明( )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 2 -否定旧事物是创新的前提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 B C D7.西周伯阳父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

4、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对这种观点评价正确的是没有科学依据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具有形而上学性 是科学的世界观 A B C D8.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上述观点( )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天地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属于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A. B. C. D.9.王充认为,“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

5、气”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 。下列对王充和叔本华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有王充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叔本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王充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叔本华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 B C D10.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 认为任何事物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种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不以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实质是唯心主义观点以“相生相克”解释世界,包含有联系和发展的观点A B C

6、D11.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的分歧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 3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12.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 “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 , “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1

7、3.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在哲学史上,辩证法要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A B C D14.现实生活中,人们买房、建房总讲究个风水,要请风水师看风水;每逢嫁娶、乔迁、生子,总要选个“黄道吉日” ,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幸福。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人的观念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5.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存在就是被感知气者,理

8、之依也理生万物,理在事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A. B. C. D.16.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因为坚持了 A矛盾观点 B实践观点 C物质观点 D群众观点1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迎接人类黎明即人类解放的“高卢雄鸡” 。这主要说明马克思- 4 -主义哲学的( )A反思性 B革命性 C发展性 D科学性18.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说明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A

9、B C D19.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大家调侃沁园春霾 “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现场一片笑声。该调侃形象地描绘了北京当前的空气状况。这说明了 ( )意识是人的主观印象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 B C D20.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实践出真知 认识只能从实践中获得事物联系的普遍、客观性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

10、直接现实性A. B. C. D. 21.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砷元素含有剧毒,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胞,能够利用剧毒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元素。科学家对砷元素的研究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有限性实践的目的在于检验认识的真理性A B C D22.水展示万千气象。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吁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水因势利导,焕发勃勃生机。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此“水无常形” 。这启示我们看待事物要A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C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

11、的统一 D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是强调 - 5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4.即使像 1+1=2 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布尔代数中,1+1=0。而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明A. 人的认识只能是近似正确的 B. 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25.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转基因之争,更是现在的重中之重!无论“反转”还是“挺转” ,都有各自的理由

12、,一直没有清晰的定论。这说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真理对真理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A B C D 26.随着 3D 打印技术日趋成熟,小到一件衣服、一块巧克力,大到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陆续被成功的“打印”出来。近日有媒体报道,有 10 幢应用 3D 打印技术建成的房屋在上海张江高新青浦园区正式交付使用。这些建筑的墙体是用建筑垃圾制成的特殊“油墨” ,依据电脑设计的图纸和方案,经一台大型的 3D 打印机层层叠加喷绘而成,建筑过程仅花费 24 小时。这一材料直接佐证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

13、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A B C. D27.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又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阐述,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材料主要表明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 B C D- 6 -二、非选择题(共两题 注意反面)28.材料一:广西龙江镉污染阵痛还没有完全消失,贺江水体污染事件又突如其来。截至 2013 年 7 月 6 日晚的监测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