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67章)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07010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67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67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67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67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67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67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67章)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六章 科学理论的创立,关于科学,除了了解科学的本质外,还要进一步了解科学理论是怎样创立的、有什么规律的问题。 19世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层出不穷,引起人们对科学理论创立问题的兴趣,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关于科学理论创立的观点(赫姆霍茨、彭家勒、阿达姆等)。,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创立 一、科学理论创立的思维进程 就新理论创立的完整的思维进程看,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问题的提出2、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3、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4、验证阶段研究成果的证明和检验,准备阶段问题的提出 科学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作准备工作调查与问题有关的研究状况,明确解答域,了解积累有关的背

2、景知识。包含着研究的成分、内容,但它是为了解决确定的问题而展开的,所以是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 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科学事实,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尝试解决。这是一个反复试错排除的过程。,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 通过前面的艰苦思考过程,时机成熟,创造性的提出新观念、新方法、新思想。开始只是思想的闪光,经过进一步的整理、修改和完善的逻辑加工过程而提出新理论(假说),并经历逻辑加工形成可以检验的方案。,验证阶段研究成果的证明和检验 设计安排实验和观察、检验由新假说推演出来的新结论是否正确。结果是证实或证伪。,二、科学理论创立的基本方法 1、公理方法: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

3、绎推理规则,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和定理,从而建立新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运用于数学。欧几里德几何学体系,几何原本23个定义、5条公设、5条公理467个数学命题。 阿基米德的静力学体系、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等都是用公理方法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典范。,运用公理方法,一般要满足以下条件:1、无矛盾性;(体系在逻辑上要首尾一致,无矛盾,即科学性)2、完备性;(所选择的公理应该是足够的,能由此推导出本学科的全部定理,即完整性)3、独立性。(公理、公设彼此独立,不能相互推导,即简单性),2、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人扪对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存在自身的内在逻辑机制: 具体 抽象 具体,分析,综

4、合,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作为理性辩证思维而言,是从抽象到具体。 思维抽象就是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形成关于对象的众多方面的一个一个单一的规定。思维具体就是通过综合则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如经典电磁学的建立。 感性具体电闪雷鸣、摩擦生电、磁石吸铁等 抽象电荷、电场、磁场、电流;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安培定律等 思维具体麦克斯韦方程式(揭示了电荷、电流、电场、磁场的内在联系,且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抽象是个关键,要遵循适度原则。,3、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而实现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

5、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恩格斯,历史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人的认识的过程;逻辑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概括反映。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按照逻辑与历史进程相一致的原则建立; 二是按照逻辑进程与人类认识自然的进程相一致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如(1)化学体系的建立元素到化合物;无机物到有机物;小分子到大分子。这一过程与自然历史过程是一致的。(适用于经验性较强的科学理论)(2)物理学体系的建立静力学、动力学、分子物理学、热力学、波动物理学、声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与人类对宏观物

6、理运动的认识的过程是一致的。(适用于数学化的科学理论) 要求:研究中要对对象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掌握历史发展的丰富的内容,同时不能局限于历史,要进行逻辑分析、综合。,第七章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科学理论创立后,要经过同行的评价和检验,之后才能成为人类共同体的精神财富。 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 所谓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指的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所作的评价,这是对新理论的初步的理性评价。,对理论逻辑结构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相容性评价(是否同公认的理论相容或者无矛盾性,这是科学家们拒斥轻率理论的重要方法,也是抵制伪科学的重要手段。),2、自洽性评价(是否自相矛盾,如伽利略发

7、现亚里斯多德落体理论的矛盾性。当然,事物是矛盾的,科学理论的逻辑表达要避免矛盾,但科学正是要揭示事物的矛盾的,),3、简单性评价 要把一切概念和相互关系归结为尽可能少的、逻辑上相互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1)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2)具有更大的否证性 3) 符合美学原则 4)更符合自然的本性 科学的确追求简单性,也相信最基本的规律有简单性,但这只是信念,不是衡量对错的标准。理论对错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是否被证伪或证实。,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 实验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的推论进行经验的验证。 一般的检验过程:由假说逻辑地推演出若干可以直接检验的推论,然后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对照。,一、

8、对应规则与检验蕴含 对应规则:是指把描述不可直接观察对象的抽象概念,与可直接观察的经验材料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规则,规定把理论应用于现象的实验程序,目的是赋予理论概念以经验内容。 检验蕴含:指的是由假说(全称命题)逻辑的推出的推论(单称命题)。,二、确证、否证、证实 检验蕴含与经验一致;(决定不了理论的最终命运) 检验蕴含与经验不一致;(能够决定理论的最终命运) 全部检验蕴含被确证。(能证实理论,但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证实。),三、判决性实验 判决性实验是指: 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存在两个对立的假说H1和H2、并分别推断出互不相容的结论Cl和C2,而且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符合CI(

9、或C2),不符合C2(或C1),则认为这个实验肯定了H1(或H2),否定了H2(或HI)、该实验就是关于假说H1和H2、之间的判决性实验。,判决性检验 适用的情况:对同一个研究对象出现两个相竞争的理论,而两个理论都能够解释、说明部分现象。 做法:设计相同的条件,由它们分别推出两个相互排斥的检验蕴含,通过相应的观察或实验,来看检验结果与哪一个检验蕴含相符合,从而断定需要放弃哪个理论、接受哪个理论。 结果:不可能同真,却可能同假。 P161,“这堆白色粒状物是糖”和“这堆白色粒状物是盐”。,19世纪以前,判决性实验的存在是科学家们公认的。 现在有争议。 因为当由一组前提推出的结论被检验表明为假时,从逻辑上并不能断定哪一个前提是假的,因而不能作出确定的判决。而且,实验本身也是历史的、发展的。实验的仪器在不断更新,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在不断改进,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也会不断提高,实验所涉及的各种知识同样也都是在发展着,对实验结果作用的认识也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而,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其局限性,由此决定了它对假说的检验不可能是最终的判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