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偏瘫肢体康复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606048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偏瘫肢体康复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老年人偏瘫肢体康复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老年人偏瘫肢体康复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老年人偏瘫肢体康复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老年人偏瘫肢体康复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人偏瘫肢体康复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偏瘫肢体康复pt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人偏瘫肢体的康复及疾病预防,课程主要内容:,脑血管病概况 偏瘫的诊断与功能评定 康复概况 偏瘫阶段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 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预防,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CVD)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老百姓俗称为脑中风,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以起病急促,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会出现口眼歪斜、抽搐、失语等,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偏瘫,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脑血管病的分类:,根据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及不同表现,通常将其分为两大类

2、:缺血性脑血管病 和 出血性脑血管病。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 我国脑血栓占46.4%,脑出血占44.6%,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栓塞占2.5%;,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痉挛、管腔狭窄和闭塞,包括: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

3、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包括: (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1.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差异:世界范围内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的疾病约占4883%,脑出血约占1040%。中国和日本脑出血的比例高于西方国家。中国

4、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北方人群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于南方,脑出血的比例南方高于北方。,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1.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性别:我国人群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或以上。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比例约为1.32.0:1。 职业:与疾病分布有一定联系。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高,而中、轻度体力者发病率较低,经常上夜班者发病率明显高于上白班者。,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2.主要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亲属中有脑血管病者,其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疾病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短

5、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感染、眼底动脉硬化、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血粘度增加等,高脂血症可增加血粘度,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生。有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成人血压的正常值:90139mmHg/6089mmHg 高血压的诊断: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2.主要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节:过分贪吃、多食,摄入高盐、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如肉类、动物油等。 体力活动减少,体重增加,甚至肥胖。 吸烟、酗酒,

6、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2.主要危险因素: 心理情绪因素:怒、喜、思、悲、恐过度,特别是暴怒,是最常见的诱因。调查发现容易激动,经常处于紧张劳累状态者比性格开朗、理智者发生中风的危险度要高出4倍。 季节、气候因素:中风发病与季节和气候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冬季多发,夏秋季低发。气温过高或天气骤然变化时易发生中风。,脑血管病后遗症:,据统计: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病者150万人以上,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脑血管病的后遗症主要体现在功能障碍上。脑血管病的功能障碍大致有: 三偏:偏瘫 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偏麻 一侧感觉

7、障碍偏盲 一侧视力障碍 言语障碍:失语症 认知障碍:无法认清家人、地点、时间等 吞咽障碍:进食、喝水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 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无法完成洗梳、穿衣、进食等 大小便障碍:二便失禁,什么是偏瘫?,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的最主要的后遗症状。 偏瘫的诊断(1)头面部 :病人有面瘫时,可见偏瘫侧鼻唇沟变浅,眼裂增宽,口角下垂。患者常有头及眼向一侧偏斜 。(2)肢体:正常人平卧时,双足与床面呈垂直位。有偏瘫者,偏瘫侧的下肢呈外旋位。将两腿屈曲90度时,瘫痪肢体很快被动伸直,且往外倒。抬起双侧肢体,然后松手让其自然下落,可见瘫痪侧肢体下落较健侧快。因为偏瘫侧肌张力较健侧低,

8、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年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的定义:,康复的字面意思就是:恢复原来的健康,及维持正常的生活。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康复的定义是: 康复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包括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措施手段),使残障者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我国脑血管病的康复现状:,社会老龄化

9、 脑血管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偏瘫患者多 我国正规的康复机构少、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患者希望早日康复,愿望迫切 社区、家庭康复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康复场所,偏瘫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与原则:,早期康复的观点: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的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脑卒中患者能够较好地恢复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评价与治疗相结合的观点:评价应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的过程,这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才能取得康复实效。 整体观点与全面康复:在运动康复同时应加强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康复等。 康复与治疗并进:康

10、复是一个持续过程,应与治疗并进。,偏瘫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与原则:,5、重建正常运动模式 6、重视心理因素 7、预防再发 8、合理用药 9、坚持不懈,中风偏瘫病人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据统计:CVD病人如在病后1个月内开始康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达到自理者约需86天,超过1个月者,康复需超过100天, ADL能力才有可能达到自理,有时还要更多时间或根本达不到自理程度。若急性、早期未能康复,12月后多数患者出现“废用综合症”,严重影响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还会增加住院天数和经济负担。所以说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临床实践证明:中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脑中风的致残

11、率和致残程度,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脑血管病患者何时开展早期康复?,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 脑梗塞: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脑出血:大多数康复可在病后714 天开始。 这也即意味着CVD病人1周内大都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偏瘫的功能评定:,评定:是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检查与测量障碍,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解释并进行障碍诊断的过程。 通过评定能够发现和确定患者当前存在的障碍特点、障碍水平以及患者潜在的能力,为指定明确的康复目标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12、。,偏瘫的功能评定:,评定分三个阶段进行: 初次评定:指在发病之初,未进行功能训练之前进行的评定。 阶段评定:指训练3个月后进行的评定。 总结评定:指训练6个月后至1年之间的评定。,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根据CVD病程阶段制定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包括: (一)弛缓阶段训练目标与计划:发病1 2周内 (二)痉挛阶段训练目标与计划:发病3周3个月 (三)痉挛减轻恢复阶段训练目标与计划:发病4个月1年,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弛缓阶段:,训练目标: 预防痉挛的出现 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损害 诱发正常运动模式,训练计划: 体位治疗良肢位的摆放 床上活动训练体位变换 辅助被动活动 主动运动训练

13、,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痉挛阶段:,训练目标: 控制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 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完成基本动作,训练计划: 躯干控制训练 肢体正常运动模式训练 负重训练 双侧肢体参与的训练 痉挛控制训练 运动协调性训练 提高运动速度训练 精细运动训练 回归社会的适应性训练 步行训练,偏瘫康复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痉挛减轻 恢复阶段:,训练目标: 出现较充分的分离运动 运动模式接近正常,训练计划: 继续争取功能恢复 利用加强残存功能 必要时改变环境(职业、工种、住房等),以适应病人,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实施:,分三期实施: 急性期(指从发病到一周的这段时间)或弛缓阶段的康复训练 恢复期(指从发

14、病后第二周至一年的这段时间)或痉挛阶段与痉挛减轻恢复阶段的康复训练 后遗症期(指发病一年后)的康复训练,偏瘫肢体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针灸等。运动疗法是其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 偏瘫的功能锻炼还可配合简便的医疗体操、医疗功能训练器械,如行走车、脚蹬器、拉力器等进行锻炼。通过学习训练、使病人循序渐进掌握康复训练方法,从而达到恢

15、复肢体的功能和生活自理的目的。,偏瘫康复训练内容:,一、正确的床上体位 二、体位变换:翻身、正确的坐姿 三、被动关节活动 四、坐位平衡训练 五、卧位与坐位的转换 六、躯干与下肢的训练 七、上肢与手的训练 八、坐位转移 九、站立平衡训练 十、坐位与站立的转换 十一、步行训练 十二、驱动轮椅训练 十三、上下阶梯训练 十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急性期,恢复期及 后遗症期,一、正确的床上体位(良肢位):,对长期卧床患者一般要求2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可以对抗痉挛、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又可以避免压疮的形成。 1、仰卧位:头偏向患侧,掌心向上,手自然伸开,不能伸开可放一布卷隔开。 2、

16、患侧卧位:患侧肩向前伸,肘伸直,手心向上,健腿在上。 3、健侧卧位:患侧肩向前伸,不能垂下手腕;患侧髋向前,膝微屈。,二、体位变换:,早期为什么要经常变换体位?偏瘫病人急性期要经常变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体位变换可以防止出现压疮及预防肺部感染。偏瘫患者多愿意向患侧卧位,因脑卒中早期瘫痪肢体多有感觉障碍,患肢长时间受压,不感痛苦,但是因为患侧肩关节髋关节的长时间压迫,极易产生患肢肩、髋关节的痉痛与挛缩,为日后功能恢复带来隐患。因此,应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三种体位经常变换为佳。,二、体位变换翻身:,患者应尽快学会自行翻身,可以避免压疮形成,同时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注意:正确的交叉握手姿势!患侧大拇指在上! 1、从仰卧位翻向患侧卧位:举起交叉手,屈膝,将上肢摆向健侧,再向患侧摆动,依靠惯性翻向患侧。 2、从仰卧位翻向健侧卧位:用健手托住患肘部,将健腿插于患腿下,在身体旋转时用健腿搬动患腿翻向健侧。,二、体位变换正确的坐姿,1、床上坐姿:下肢自然伸直,双手交叉放于桌面上。 2、椅子上坐姿:足平放在地面上,双手交叉。能抑制患侧上肢的屈曲痉挛及下肢的伸展,有利于患侧下肢的负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