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技术心得与体会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05687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技术心得与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技术心得与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技术心得与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技术心得与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技术心得与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技术心得与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技术心得与体会(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海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学术交流会,重金属监测与评价技术 心得与体会,交流内容,样品采集,重金属监测所有使用器皿都必须酸洗,除Hg元素以外采集水质样品最好使用塑料容器。 玻璃器皿的清洗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清洗过程:酸泡,自来水,去离子水。 盐酸和硝酸对不同重金属的浸出率不同, 最好能够用二种酸浸泡、洗涤容器,浸泡时间应大于24小时。 由于水质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一般超痕量,轻微的污染对最后的结果影响较大,应用于水质样品的容器最好能浸泡一周。 所有器皿最好即洗即用,防止存放过程出现污染。 所有器皿在用后应立即洗净,尤其具磨口塞的。,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普通空气含很多尘埃,内含很多重金属离子。人为污

2、染:分析人员的衣服、皮屑、汗液、唾液都是痕量元素的来源。试剂污染:纯净水、试剂纯度,分析方法,水质样品的重金属监测步骤较多,在萃取-反萃取过程容易由于样品流失导致结果偏低。 原子吸收与极谱仪的对比。,该考核样发布的评定结果2.030.1g/L为优秀,2.030.2g/L为良好,2.030.3g/L为及格;实验室上报原子吸收测定结果判定为优秀。以此标准判定极谱仪测定结果为良好。,样品消解,沉积物,生物体,微波消解何时能进国标? 与化学消解相比,微波消解具有高效快速、试剂消耗量少、节约能源、降低分析人员劳动强度等优点。,赶酸,二氧化氮对重金属测定影响很大。加数滴双氧水,在通风橱中用低温加热赶酸,5

3、-10分钟后就可以把硝酸赶走。加盐酸,电热板加热120度左右赶酸。,评价方法,单参数评价指数:污染程度等级划分按照综合污染指数P小于等于0.5时为未污染,介于0.51.0之间时为轻污染,1.02.0介于之间时为中等污染,大于2.0时为重污染。 (陈先芬,1992;张秋丰等,1997),单因子与风险评价对比,威海湾贝类监测,贝类Cu含量的平均值十分接近标准值,贝类Hg、Cr和As的实测值均不超过标准值;Cd超标的样品有3个,超标率为8.8%;Cu超标的样品有7个,超标率为20.6%;Pb超标的样品有2个,超标率为5.9%。威海湾贝类水产品重金属污染情况依次为:CuCdPbHg、Cr和As。有研究

4、表明,牡蛎、贻贝等双壳类动物能产生金属硫蛋白,金属硫蛋白能牢固地结合大量的重金属,因而威海湾贝类产品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一方面是由于在正常的自然环境下,生命必需元素Cu的背景含量常高于非生命必需元素Hg、Pb、As和Cd的背景含量,另一方面贝类对生命必需元素常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吸收作用,而对非生命必需元素一般都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作用,这与威海各海区未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有关。,威海湾贝类监测,威海湾养殖水域中Cd分别与水产品内Cd呈极显著相关水平。相对于其他重金属,所有生物对Pb的富集系数都不大,已有文献报道生物能够很好地富集As,但从本次监测来看,虽然水体中As的浓度相对较高,但生物对As

5、的富集能力并不是随着水体中As的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的。目前,关于As的富集机理尚不明了,最可能的原因是生物对As的富集能力不是无限的,生物对高浓度的As有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以适应生存。,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评价结果不准确 评价结果后置,生态效应评价,重金属污染物环境生态效应评价1909年科尔克威茨和马森提出污水生物系统(saprobien system),首次运用指示生物定性评价污染物对水体的生态效应1998年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正式出台生态风险评价指南,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提出并开展了重金属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工作。,引入浮游植物评价重金属,浮游植物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04)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2004)的毒性测试实验指导规范推荐的具有代表性的指示生物。评价污染物对浮游植物的生态毒性效应,通常是采用72(96)h生物量或指数相对生长率作为反应终点(USEPA,1985;谢荣等,1999;Russo,2002)但以72(96)h生物量或指数相对生长率为反应终点,仅仅反映特定时间内浮游植物生长的毒性效应,不能反映整个生长过程的生态毒性效应。,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