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460399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就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准备上井冈山的前三天,1927 年的 10 月 24 日,毛泽东在一个荆竹山的小山村里召集部队讲了话。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数百名工农革命军官兵整整齐齐地在站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毛泽东则站在稻田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毛泽东首先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然后说:“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的根据地是建不起来的,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为了和群众搞好关系,我给大家宣布三项纪律。 ”接着毛泽东掰着手指说:“这三项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第三,

2、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不拿农民一个红薯”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正儿八经地当众宣布,把它当作部队必须遵守的一项纪律呢?原来,就在昨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战士们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又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伙食担子也跑散了,既疲劳又饥渴,只有 300 人的队伍行进在山道上,稀稀拉拉地摆了二、三里路长。好不容易看见了一户人家,不知是谁眼尖,发现离屋子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红薯地。秋天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大家听见这个消息,不由得一涌而上,连泥带苗拔出红薯,也来不及找点水洗洗,用衣袖胡乱地揩一揩,就塞进嘴里吃了起来。转眼间,就被挖去了约 200 多斤红薯。这时,毛泽东随殿后的队伍也赶上来

3、了,看到这一情景,他很生气,忙问在场的几位干部:“你们经过了老表的同意没有?”连长曾士娥难为情地摇摇头,小声地说:“没有。 ”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是工农革命军,不是军阀的队伍,怎么能随意侵犯群众的利益呢?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和旧军队有什么区别?”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大家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毛泽东又耐心地说:“几个红薯值不了几个钱,看起来是件小事,但体现了一支队伍的作风和纪律。过去旧军队已经让群众伤透了心,我们只有做到对群众秋毫无犯,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啊!”说完,他又问战士们,“现在怎么办啊?”“照价赔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知错就改,一定要赔足钱。 ”毛泽东满意地笑了。那时候,2 吊 50

4、0 文钱可以买 100 斤红薯。曾士娥估算了一下,要大家凑足 6 吊钱,并附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表,很对不起,没经过同意就挖了你地里的红薯。现赔上 6 吊钱。工农革命军。 ”然后用纸包好,又用一块布裹了一层,埋在红薯地边上。一路上,毛泽东陷入了沉思,由这件事,他想到,一定要制定几项具体的纪律让大家共同遵守,好让大家“有法可依” 。于是,工农革命军最早的“三项纪律”就在偏僻的荆竹山应运而生了,那块当年毛泽东站过的、被当地群众称作“雷打石”的大石头,也因此而写进了党史军史中,成为历史的见证物。稍后不久,根据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又对工农革命军宣布了“六项注意”:一、还门板,二、还铺草,三、

5、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1928 年初,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后,到乡下搞调查。他问老表:“工农革命军到井冈山这么久了,有没有战士违反纪律,给老表们找麻烦啊?”老表听了,都竖起大拇指说:“工农革命军真是一支好队伍,自打我出娘胎,还没见过这样的好部队。历来兵匪一家,哪有军队处处为老表作想的事啊!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不过”“不过什么啊?你放心地说吧,工农革命军本来就是老表的子弟兵,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一定马上改正。 ”那位老表说:“有两件小事如果能改进一下就更好了。工农革命军借了我们的门板去搭铺睡觉,后来还是还给我们了,但是有时候还的不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我们的门板尺

6、寸大小都不一样,挂钩也是各家各户自请铁匠打的,有时候战士们还的门板不是我家原来的那一块,就上不回去了,我自己得挨家挨户去找,还真有点麻烦”另一位老表也大胆地说:“我家一大堆稻草借给工农革命军摊铺睡觉,用过后也都还了,可还回来的全是散的,弄得我家和牛栏一样,我花了好几天才捆好呢。 ”毛泽东听了,说:“放心吧老表,我们马上就改。 ”1928 年 1 月 25 日,毛泽东在遂川李家坪主持召开军民大会,会上,他首先表扬了革命军模范地执行了群众纪律,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他说:“农民兄弟都说我们的队伍是神兵 ,是秋毫无犯之师,可见我们执行的群众纪律是有成效的,农民兄弟也是看得见的。不过,有些注意事项还得

7、改一改。 ”接着毛泽东将当地老乡反映的情况通报了一遍,然后说:“比如说原来的还门板就应该改为上门板 ,只有把借来的门板上回到老表家的门框上,才算是真正物归原主了。还有还铺草也应该改为捆铺草 ,把拆散了的稻草乱七八糟地还给老表,人家不高兴呢!同志们,不要看只改动一个字,恰恰是一字见真情啊。改这一个字就体现了我们工农革命军是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和其它反动军队有着本质区别的。 ”1929 年 1 月,为了打破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 ” 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当时,个别战士随地大小便,光着身子在村边小溪里洗澡,引起当地群众特别是妇女的不满,于是, “六项注意”增添了“洗澡避女人”

8、 “大便找厕所”两项,成为“八项注意” 。在这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其中的内容又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内容始终都围绕着群众利益这个中心。1947 年 10 月 10 日, 中国民人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的训令 ,从此, “三项纪律、八项注意”成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动准则。泥腿子县长王次淳1928 年 1 月 24 日,遂川县城里人来人往,各乡武装起来的工农群众,打着红旗,背着大刀,扛着梭镖和鸟铳,佩带着红袖章,敲锣打鼓地拥向李家坪广场。广场上早早地就搭好了主席台,台上方两面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 “庆祝工农兵政府成立”几个醒目的大字横挂在主席台的正上方,两边的柱子上贴着

9、一幅对联,上联是“想当年你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下联是“看今日我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上午 10 时,毛泽东、陈正人、毛泽覃、王次淳、王遂人等人,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走上主席台,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共遂川县委书记陈正人在台上挥舞着双手,欢呼的人群这才渐渐平息下来。接着,陈正人用宏亮的声音庄严宣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现在开始,请毛委员讲话!”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毛泽东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工农同志们,我们打倒了土豪劣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穷人翻了身,劳苦大众掌了权!现在,我们要选出自己的县长来替大家办事。毛泽东回头叫出身后一位身材结实的小伙子,向大

10、家介绍道:他叫王次淳,是这附近西庄人,前几天他还在地里挑大粪,过去的泥腿子今天要当县长了。说着,毛泽东把用红布包好的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大印郑重地交给了王次淳。王次淳双手接过大印,激动地说:大家信任我,推举我当县长,我很高兴能为大家办事,能为革命出力。但是我也很惭愧,我没什么文化,以后的工作还要大家多支持他的话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就在这次会上,王次淳控诉了大劣绅郭谓坚与反动派狼狈为奸,欺压百姓的罪行,并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在处决郭谓坚的布告上,庄严地盖上了工农兵政府的大印,下令赤卫队员立即执行。王次淳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工农兵政府县长,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仍然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踏踏实实地工

11、作,兢兢业业地群众办事。1928 年 4 月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面临着重重困难,在湘南,由于“左”倾盲动主义的危害,对工商业者实行“大烧大杀”的政策,中小商人不堪重压,纷纷挂起白带子反对工农革命运动。受其影响,毛泽东亲自开辟的草林红色圩场也冷落了,中小商人忧心忡忡。这时,反动靖卫团和国民党反动派也乘机加紧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他们层层设置哨卡,对往返群众实行苛刻的盘查。从黄坳到草林的 70 里路上,就设立了五道关卡,要抽五道税。他们还四处张贴布告:“谁要接近共产党,跟工农革命军做生意,回来就杀头” 。一时间,草林等圩镇上的中小商人也惶恐不安,纷纷关店收摊。靖卫团团总肖家璧扬言,打不下井冈

12、山,也要把共产党困死饿死在井冈山。看到军民生活困难,王次淳心急火燎,根据上级指示,他召集专门会议,制定解决目前困难的措施。他组织力量配合工农革命军打掉了敌人的关卡,派出工作组到圩镇乡村,广泛宣传保护中小商人政策,使大家解除了顾虑,草林等圩场又重新活跃起来了。以后,王次淳又深入乡村,发动群众凑股集资,开办公卖处。不久,大井等乡纷纷建立了公卖处。公卖处的建立,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方便,也给县政府提出了筹集货源等问题。于是,王次淳又组织力量到白区采购食盐、布匹等物资,建立红白区贸易线,用根据地盛产的木、竹、茶叶等产品,换回了军民急需的药材、食盐、布匹等。公卖处生意兴隆,解决了群众的日常用品,凑了股份的人

13、,年终还可以得到红利,群众对此十分满意。1929 年 1 月,红四军主力下山时,王次淳也随军到了赣南,担任了于都县工农兵政府副主席,1930 年 2 月,重又回到遂川县工作,并提任过红军独立第七团军需处副处长等职。1931 年 8 月牺牲。“莲花一支枪”莲花位于井冈山北麓,毗邻永新,是当年湘赣边界六个县之一。莲花县的农民武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这里就有了党的组织,有了党领导下的农民自卫军。他们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公开和官府作对,发挥了极大的威力,但同时也引起了土豪劣绅的深恶痛绝,所以当地土劣一直蠢蠢欲动,想早日铲除这一武装。1927 年“马日事变”后,由于革命遭受挫折,国民

14、党反动派开始严厉镇压农民运动,边界农民武装的枪支自然成了地主豪绅掠夺的首要目标。他们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将大部分枪支占为己有。当时莲花县农民自卫军拥有六十支枪,然而,自卫军纠察队的领导人陈朝湘由于禁受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反而配合敌人搜走了 59 支枪。在自卫军领导人陈竞进的带领下,有 6 位同志脱离了虎口,而其中,只有贺国庆带出了仅存的一支俄国造步枪。为了追缴这支“漏网”的“俄国造” ,反动派到处张贴布告,悬赏捉拿贺国庆,形势日益严峻。贺国庆只好和几位同志一起带着枪转移到了深山老林中,等待着时机的到来。在漫长的等待中,这支枪象火种般被小心地呵护着,同时也温暖着大家的心。谁知,为了逼迫贺国庆出现

15、,凶残的敌人将贺国庆年迈的父亲抓了起来,并对年已七旬的老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严刑拷打,要他说出贺国庆的去向及藏枪的地点。老人或矢口否认,或缄口不言。早已不耐烦的敌人便用棉絮绑在老人的身上,浇上整整一桶煤油,瞬间,熊熊烈火在老人的身上肆无忌惮地漫延,贺国庆的父亲就这样死于非命。不达目的,敌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贺国庆的父亲死后,贺国庆的弟弟贺国强又被敌人抓了起来。敌人想利用他的年轻,从他口中得到一些蛛丝马迹。面对敌人的丑恶嘴脸,贺国强宁死不屈,最后一无所获的敌人将他杀死在狱中。接二连三的噩耗使贺国庆年老体弱的母亲悲痛欲绝,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从此下落不明。远在深山的贺国庆满怀悲愤,但面对强大的敌人

16、,却只有将仇恨的种子暂时埋藏在心里,因为他知道,只要保存好这支枪,就意味着发展,意味着还击,意味着壮大。为了不让敌人轻易找到枪,贺国庆把枪拆成三部分,分藏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在敌人的大肆搜捕下,这支枪又被多次辗转藏匿,最后,贺国庆把枪深藏在湘东攸县石桥村一个榨油店的夹墙里,自己则在这一带隐姓埋名坚持斗争,同时密切留意着党组织的消息。1927 年 9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攻克了莲花县城,决定重建党的组织。贺国庆喜闻这一消息,携枪回到了家乡,并将它慎重地交给了党组织。1928 年 2 月中旬,中共莲花特别支部在莲花县狮形坳成立,同时,以贺国庆保存的一支枪为基础,成立了莲花县赤色队。1928 年 4 月底,中共莲花特别支部召开全县党员大会,成立中共莲花临时县委,并将莲花县赤色队扩编为红色独立团,全团一百多人,设 1 个连,3 个排,9 个班,有 30多条枪。这支队伍在战斗中逐渐成长壮大,成为边界地方武装的主要力量。目睹了从一支枪的保存到独立团的发展,1928 年春节时分,莲花县委负责人朱亦岳感慨地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