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复习课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4600147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复习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醉翁亭记复习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醉翁亭记复习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醉翁亭记复习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醉翁亭记复习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复习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复习课(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课,明确目标,复习范围:醉翁亭记 直击中考:1、文学常识、主题。2、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通假字、多义词、 其他重点实词。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 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4、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有范文正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本文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

2、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一、实词 1、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山行六七里 酿泉为酒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杂然而前陈者 (2)名词用作动词 名之者谁,名:起名字,命名,山:沿着山路,酿泉:用酿泉的水,翼:象鸟儿展翅,前:在前面,(2)名词用作动词 名之者谁故自号曰醉翁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名:起名字,命名,号:起别名,“幽香”和“繁阴”在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散发幽香”、“形成繁阴”,(4)形容词活用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野芳发而幽香,乐:第一

3、个“乐”是形容词作意动词,即“以为乐”,芳:花,形容词作名词,3、一词多义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 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出:日出而林霏开水落而石出 二、虚词,高踞,靠近,临近,在旁边,到,称,命名,是,为,升起,露出,1、其 (1)其西南诸峰(其:代词,指滁州) (2)颓然乎其间者(其:代词,指代宾客等人)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其:代词、指太守,即欧阳修) (4)醉能同其乐(其:代词,指大家,即众宾客) 2、而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而: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可译为“而且”、“又”),(2)而年又最高(而: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可译为“而且”)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4、者(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有“接着又”的意思) (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个“而”均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 3、之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之:代词,可译为“那”)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之:结构助词“的”),(3)名之者谁(之:代词,指亭子)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之:第一个为结构助词“的”,后两个是代词,指代前面而所说的“山水之乐”)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之:结构助词,不译) 4、若夫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文言文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

5、一层意思时常用的发语词,“要说那”“像那”),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 山之僧智仙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倒装句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状语“于两峰之间”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3、省略句 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省略了介词“于”,即“在”,译时应补出) 四、词的借代用法,(1)伛偻:本意驼背,现指老人。 (2)丝竹:管弦乐器,现指琴音笛声。,五、成语,1、峰回路转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水落石出 4、前呼后应 5、觥筹交错,六、句子翻译,云归而岩穴暝(暮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明),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冬),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点题句)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主线)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5、醉能同其乐。(主旨句),其他重点句,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

7、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醉翁亭记写作思路,山水之乐,滁人之乐,宾客之乐,太守之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醉能同其乐(主旨),中心思想,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古人早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独善其身”之说,“兼济天下”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人民疾苦,爱国爱民;“独善其身”者,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或安贫乐道、随缘自适,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请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理解。,拓展迁移:提问,提示: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刘禹锡陋室铭周敦颐爱

8、莲说“独善其身”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龚自珍己亥杂诗“兼济天下”(古仁人之心),面对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水,唐代诗人杜甫吟诵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慨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范仲淹身在河南,仅凭一幅洞庭晚秋图,结合故乡太湖的风光,就写出了与之气势相近的文句: ,由此也可见诗人的旷达胸襟。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东流,从而为国为民,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处陋室,喊出的却是“ , ”; 就像范仲淹,被贬邓州,胸怀的却是“ , ”之心; 就像龚自珍,辞官归隐,虽载“浩荡离愁”,吟诵的却是“ , ”。,拓展迁移:默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欢 颜,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落 红 不 是 无 情 物 化 作 春 泥 更 护 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