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安全性,吉林大学汽车学院 宋学伟 13086876129 sxwjlu@,2,第一章 安全问题的历史与现状,1.1 安全问题的起源 1.2 安全问题重要性的提高 1.3 安全法规的变迁 1.4 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改进 1. 5 汽车交通和安全的现状 1.6 我国汽车安全发展历史和现状 1. 7 汽车安全今后的发展动向,3,1.1 安全问题的起源,1769,瓦特获得了蒸汽机专利在法国,炮兵技术土官Nicolas Joseph Cugnot制成蒸汽驱动的车子撞到了兵营的墙壁上,是世界上最早的一起汽车事故 从汽车与其他交通工具协调的观点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可以看作是汽车安全性的起源 在马车和汽车交替的时化当汽车和马车会车时须遵守下述礼节1)首先汽车要停车2)如果马车的驾驭者有要求,发动机需熄火 红旗法 :由于蒸汽汽车工作时喷冒烟粉尘土且发出刺耳的蒸汽音的缺点, 1858年在英国规定蒸汽机车在‘郊外限速在4mi1e/h(6.4k m/h),市内限速2mile/h(3.2km/h)以下,且在蒸汽汽车的前方几米远的地方要有一持旗的男人先行,以使人们知道将有危险物接近这就是有名的红旗法。
红旗法在英国实施到1896年4,1.2 安全问题重要性的提高,1.2.1 产生安全问题的背景 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美国在1964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48000人,伤160万人,1965年死亡人数49000人,伤180万人2000万辆车,1800万起事故),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十一分之一损失的工资、医疗费、保险金等总额达85亿美元为美同国民生产总值的1.2% 自1792年美国最早生产自走式蒸汽汽车以来至1965年,因汽车事故死亡的总人数达150万人,超过了美国建国以来在战争中战死的人数总和 1.2.2 联邦服务局(General Sevice Admistration)安全标准(Federal Standard)的诞生 出于对公用车的驾驶员进行保护 在1965年1月29日联邦服务局作为对政府购买的轿车的安全标准,作了17项规定从1965年9月28日开始实行.是后来设定的、以整车为对对象的美国安全标准的先导5,,1.2.3 交通安全法的确立 有人在议会提出美国的一股消费者在身体的安全保证方面可以比政府官员少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意见,1966年,约翰逊总统在议会上提出了“交通安全法”,经部分修正后,于1966年8月31日在参、众两院通过。
此后在9月9日经约翰逊总统签署,决定从1968年型车起,在轿车、货车及摩托车上实施安全法 . 1968年联邦汽车安全标准,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为防止事故的安全性(100项)2)碰撞后保护乘员不受车内二次冲击损害的安全性(200项)3)碰撞后的安全性(300项)6,1.3 安全法规的变迁,美国汽车安全标准(FMVSS)最初只有3大类,20项左右的规定,到目前已强化为5大类,56项内容 FMVSS100系类:避免交通事故,即汽车主动安全,目前共计26项; FMVSS200系列:发生事故时减少成员伤害,即被动安全,目前共计23项; FMVSS300系列:防止火灾,目前共计5项; FMVSS400系列:乘用车行李箱内部开启机构,1项; FMVSS500系列:低速车辆(车速介于20mph—35mph的4轮车辆),1项 1.3.1 美国汽车安全标准第208项 在制定初期第208项只不过简单地规定了乘员有使用座椅安全带的义务1970年5月第一次提出了从1973年8月15日起在全部车上实施被动式乘员保护装置标推 1972年美国联邦法院作出判决,在适用的测试被动式保护装置性能的模拟人开发出来之前,标准延期执行。
美国道路交通安全局在1972年1月1日对第208项作了修改,规定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方式作为乘员保护装备但实际上为了促进安全带的使用. 在1973年8月15日对法规又作了强化当不使用安全带时发动机不能起动(起动互锁装置),在车辆行驶中如解开安全带就用蜂鸣器警告 1975年2月24日停止使用互锁装置,规定了要同时使用新的促使使用安全带的警告灯和不用安全带时就动作的蜂鸣器7,,1974年至1976年期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发表了在豪华型车上以气垫为被动式保护装置作为任选项的计划,目标是在三年内销售10万辆车,结果只销售l万辆后就中止了,在1976年型车上就不再使用,另一方面,大众汽车公司在高尔夫在北美车上采用了被动式安全带 1976年11月6日,美国运输部长William.T.Coleman宣布对被动式乘员保护系统实行大规模的、全国性的示范计划其内容是从I978年秋天开始在50多万辆车上装备气垫或其他被动式乘员保护装置,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是否要在全部车辆上装备被动式乘员保护装置 1977年卡特政权诞生后,Joan Claybrook女士被任命为道路交通安全局局长是气垫的支持者,故推翻了前任的被动式乘员保护装置的全国示范计划,在1977年6月公市了修正案,规定从82车型车至84年型车按轴距的大小顺次装备被动式乘员保护装置,该方案在同年10月14日通过。
铀距为114in(2896mm)以上的轿车从1981年9月1日起实施; 抽距100in(2540mm)以上的轿车从1982年9月1日起实施; 轴距100in(2540m皿)以下的从1983车9月1日起买施 FMVSS 208碰撞标准 正面碰撞生存空间 安全带等约束系统 翻车事故生存空间,8,1.4 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改进,车辆性能的提升 1970年2月美国运输部(DOT) 发表了安全试验车(ESV,Experimental Safety Vehicle)计划,试制了一种实验性的、具有很高安全性的车辆,作为将来合理制定以FMVSS为中心的汽车安全标推作参考,美国、欧洲、日本的各汽车制造厂参加了这一行动,开发的结果,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批评: 碰撞试验速度高于现实的事故速度(50mile) 大型车和小型车共同存在的问题 成本效果 生产率1973年2月,美国运输部发表了RSV计划这个计划以确保更现实的安全性为目标 ESV计划中由于事故回避性能(主动安全)是汽车工程中一个古老的研究主题,所以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但对碰撞性能(被动安全)的影响则较大 欧洲一直是强调通过提高车辆运动性能、制动性能等以提高避免事故发生的主动安全,为此在提高车辆操纵性、稳定性方面进行了不少开发工作,并用到了生产车上,9,ESV计划概述,(1)美国ESV计划的沿革1970年2月美国运输部(DOT)部长勃鲁皮发表了开发安全试验车(ESV)的计划,这种安全试验车以50mile/h前面对壁撞车的安全为代表,是一种具有高度安全性能的、车重40001b级的试验样车。
其目的是: 弄清汽车的安全性、对环境的影响、撞车时的生存性等技术进步的可能性 掌握如何依靠不断改进的安全没计来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般规律; 促进全世界的汽车工业界强化安全研究,把改进后的安全系统用于现生产的汽车; 把安全试验车评价试验所得的技术资料用于制定新的安全标准这样可以合理地制定以FMVSS为中心的汽车安全法规 在这个ESV计划发表以前,于1966—1968年委托以下的三个公司作了关于ESV的调查研究 AMF公司(机床等的厂家) 弗却持·海勒公司(飞机的厂家) 狄迪克公司(计算机等的厂家),10,,接着请著名的智囊团巴特尔公司对这三家公司提出的报告书进行评价和分析由美国运输部规定了所谓的ESV规范开发满足这个规范的ESV的开发合同用投标的方法进行,1970年6月,三个公司和美国运输部之间签订了40001b级的ESV开发合同 弗却符·海勒公司(克莱斯勒公司、狄迪克公司协助) AMF公司(本迪克斯公司、卡鲁斯泼公司等协助) GM公司开始时预定两个公司,但由于GM公司以1美元这样破格的低价投标所以与包括GM公司在内的三个公司签了合同福特公司由于价钱最高未能中标,但在1971年夏天以1美元与美国运输部签订合同弗却特公司、AMF公司的ESV于原定的1971年12月完成,GM公司和福特公司的ESV也于1972年交到美国运输部,由承担ESV试验的动力科学公司进行试验。
结果AMF的ESV总成绩最优,于是在1972年6月底美国运输部和AMF公司签订了使ESV实用化的折衷和完善化的调查研究合同这个合同被称为最优ESV(OESV)计划,研究以ESV的成果为基础,具备七十年代后期所要求的全部安全性,把4000lb级的ESV实用化但与ESV不同,前方对壁撞车速度改为45mile/h,并要考虑成本和性能的折衷这个研究报告于1973年6月提出,在此后的RSV中继续进行11,,(2)日本ESV计划的沿革在美国政府推进4000 lb级(1800Kg) ESV开发计划的同时,日本和欧洲开始了对2000一3000Ib(900-1360kg)级的小型ESV的开发工作1970年6月美国运输部部长勃鲁皮致函宫泽通产大臣,呼吁日本制作2000 1b (900kg) 级ESV,1970华11月日美间签署了“开发ESV备忘录”根据这个备忘录进行的ESV开发工作,在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之间用合同的形式进行,在日本汽车工业会小设立了ESV分委员合制定了日本ESV的规范 日本政府根据这一规范,邀请各公司参加ESV的开发工作,至1971年8月最终决定正式参加的有丰田公司、日产公司,决定非正式参加的有本田公司。
但是所开发的车种三个公司各不相同,至1973年秋,丰田公司开发了乘员两人的2000 1b(900kg)级ESV,日产公司开发了乘员4人的2500 1b(1150kg)级ESV,本田公司至1974年末开发了乘员4人的1500 1b(750kg)圾的ESV开发的ESV由日本汽车研究所(JARI)进行评价试验,对一部分车辆在美国动力科学公司于1974年进行试验12,,(3)欧洲ESV计划的沿革在欧洲,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政府与美国运输部签订了有关推进ESV的协定此外,法国、意大列、瑞典、荷兰、英国参加的欧洲政府间委员会也把ESV分为各个子系统进行研究在联邦德国,根据由VDA审定的ESV规范,大众汽车公司(VW)、奥贝尔公司、德国福特公司开发了2000 1b级的ESV,奔驰公司开发了3000 1b级的ESV在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开发了1500 Ib、2000 1b、2500 1b级三种ESV此外,BLMC公司、沃尔沃公司(沃尔沃)、雷诺公司、比绍公司等也开发了ESV (4) ESV国际会议如前所述,ESV的开发工作是在国际性的协调下进行的作为交换这种情报的场所是举行ESV国际会议,以起到推进ESV的作用。
13,,,1. 5 汽车交通和安全的现状及安全法规,14,正面碰撞法规比较,,15,侧面碰撞法规比较,,16,1.6 我国汽车安全发展历史和现状,汽车安全法规的历史 1999年制定CMVDR 294是最早的汽车正面碰撞法规,比美国晚了约30年 2006年制定了汽车侧面碰撞和汽车后碰燃油系统保护的法规 中国交通事故现状 2004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一个交通事故死亡报告,其中有两组数据让中国人不得不深思数据一,中国汽车总量占全球汽车总量的1.9%;数据二,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世界的15% 我国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为27.3%,居世界首位;而美国仅为1.3%;日本只有0.9%拿两个规模相当的城市比较,北京的交通事故致死率为14%,东京则为0.7%17,1. 7 汽车安全今后的发展动向,汽车安全是汽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目前,各大汽车厂商都在提高燃油经济性,并在降低汽车排放的同时,努力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汽车安全技术包括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以及碰撞试验三方面 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 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
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自己“思考”,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者提供车体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储大量有关驾驶者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者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本政府“提高汽车智能和安全性的高级汽车计划”,由日本丰田公司研制成功的“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即具有驾驶者困倦预警系统、轮胎压力预报系统、发动机火警报系统、车前灯自动调整系统、拐角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SOS停车系统、灭火系统,以及各向气囊系统等,其中有些单项设备已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