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中学音乐欣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59650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时期中学音乐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时期中学音乐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时期中学音乐欣赏(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时期中学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蘑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普及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育的特长。这是着眼未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大好事。几年来,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

2、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一开展想象联想一得到情感共鸣一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其次,曲目安排上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二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l、以题材为中心

3、设计课型。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以。赞美伟大的祖国”这一音乐 日刀、河北省张北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志荚102I丹IoNG mA S卜Ao NlAN 201012中心的欣赏课。就可将长江之歌,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等相同题材,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种课型内容统一,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

4、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除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3,以作品曲武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三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

5、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欣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问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屯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6、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他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亢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五、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社会音乐风气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修养,如果多数人都具有较高尚的音乐趣味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对人类历史上的音乐财富有全面的了解,那么他们对音乐的选择、反应、评价和追求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最终作用于社会,使那蝗能够代表人类优秀文化的经典名作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又有高度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成为社会精神乍活的主要食粮。当然这种作用是缓慢的,根本的做法是首先实施有效的音乐教育,培养高素养的一代新人,这难道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