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基本病变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591476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16.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基本病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基本病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基本病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基本病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基本病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基本病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基本病变(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系统影像学,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田兴仓,教程内容,第一讲:(3学时) 检查技术 胸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第二讲: (3学时) 胸部病变的基本表现,第一节:检查技术 影像观察与分析,第一节,检查技术,1、目的:评估疾病所致的膈肌运动,上消化道造影的常规检查程序。 2、方法:可分为暗房荧屏及电视透视。 立即性可及时、准确的得出结论。 动态性用于呼吸运动、心血管搏动及被掩盖 和/或重叠的病灶的显示。,一、X线检查 (一)、透视(很少应用):,(二)、胸部X线摄影(最常用):,1、目的:清晰记录病情,能够长期保存,利于对比观察。用于疾病的初查、定位、治疗后复查。 2、常用方法:有正位、侧位、斜位等

2、。 3、不常用方法:间接摄影、放大摄影、静电摄影等。,正常胸像,(三)、造影检查:,1、支气管造影:了解支气管腔内有无阻塞、狭窄 (如异物、肺癌),有无不同形态的扩张等。 2、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血管异常或畸形者可明确诊断。对肺癌、咳血者可给予治疗。,支气管造影像,优点: 易于发现病变和显示病变特征 易于发现隐匿病变 低剂量CT筛查(体检) 增强CT了解血管和病变的血供情况 缺点 辐射剂量较高,二、 C T检查(主要检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1、普通平扫:常规应用方法 对大多数病变可明确 肺窗和纵膈窗、骨窗,2、增强扫描:经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用于鉴别病变性质,血

3、管与非血管与心脏及大血管的关系,病变的血供情况。对碘过敏禁忌检查。 3、动态扫描: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对某感兴趣区行多次快速扫描,了解对比剂的浓度变化。,4、CT灌注成像:快速团注对比剂时,对感兴趣区层面进行动态CT扫描,获得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可反映组织中碘聚集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提示肺组织血流灌注量的变化。,5、后处理技术:直观、立体的展示病变,确定病变的位置及在三维方向上的毗邻关系。 薄层面重组技术(高分辨率) 多平面重组技术 支气管树成像 CT仿真内径 肺结节分析技术,6、能谱CT: 最新技术 曲线分析,CT动态扫描检查,CT动态扫描检查时间密度曲线,CT 灌 注 检 查,优点: 在横

4、断位检查基础上,可作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切面的检查。 对纵隔结构轮廓的显示十分杰出,脂肪呈高信号(T1加权)、血管及气道呈无信号或低信号,故不用造影剂就可显示出组织间的差别。,三、磁共振(M R I)检查(补充):,1、检查方式:自旋回波(SE)反转恢复及饱和恢复序列;常规应用SE-T1WI及FSE-T2WI。 2、扫描断面:横断面必要时冠状或矢状面成 像。 3、肺血管成像:非增强法:时间飞越法和相位对比法。增强法:注射对比剂,图像质量高。,四、超声检查及同位素扫描:可用于胸水的引导穿刺及肺栓塞的诊断。,第二节 胸部正常影像表现,胸廓骨质结构的正常影像表现 胸部软组织的正常影像表现 肺野、肺门

5、的正常影像表现 肺和纵膈正常CT表现,(一) 软组织,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一) 软组织,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一) 软组织,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一) 软组织,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胸廓骨质结构的正常影像表现,肋骨伴随阴影:第2肋骨下缘和第5肋弓内缘见宽约2cm细条状影 。,(三) 胸膜,胸膜菲薄,X线平片不能显示,在叶间裂、胸膜返折处和胸膜窦,可见其投影,横裂(水平裂),(三) 胸膜,上为右上叶 下为右中叶 第3或4前肋骨水平,左、右斜裂,(三) 胸膜,侧位片显示,纵膈胸膜,1 肺

6、野:肺组织含气,X线表现为广泛的、比较均匀的透明阴影,从X线诊断角度将其分为纵向三带、横向三野共九区: 纵向:为等分,内、中、外三带; 横向:上野:第二前肋下缘以上: 下野:第四前肋下缘以下; 中野:第二、四前肋间。 意义:指明病变部位;判断肺纹理的疏密。,二 肺,肺尖区:第一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 锁骨下区:锁骨以下至第二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2肺门,肺门的结构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所组成,以肺动脉及肺静脉为主要成分,支气管次之。肺门影位于肺野内带第二前肋至第四前肋之间的范围 .两侧肺门阴影大小和密度基本相同,左肺门比右肺门高12cm .,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

7、枝状阴影,由肺血管(动、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管构成肺纹理,以肺动脉及其分支为主。,3 肺纹理,肺纹理和肺门的正常影像表现,肺动脉,肺静脉,肺门角,肺纹理和肺门,肺叶和肺裂,右肺裂和左肺裂,肺叶和肺段的解剖分布,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中叶和下叶支气管,左肺上叶、舌叶及下叶支气管,肺的CT解剖,1)胸骨切迹层面; 2)胸锁关节层面; 3)主动脉弓层面; 4)主动脉窗层面; 5)左肺动脉层面; 6)右肺动脉层面; 7)主动脉根部层面; 8)心室层面。,1 )胸骨切迹层面:相当于第 2 胸椎水平。气管位于中线,食管在脊椎前紧靠气管后壁偏左。食管和气管交界处所形成的沟内有喉返神经通过,气管旁见颈动脉、锁骨

8、下动脉及右头臂静脉。,2 )胸锁关节平面:即无名动脉平面,相当于2一3胸椎之间的平面。气管前方的粗大血管为无名动脉;其左侧为左颈总动脉。此动脉之后为左锁骨下动脉,有时可见头臂静脉,由无名动脉前方接近右头臂静脉。,3 ).主动脉弓平面:相当于第 4 胸椎平面,主动脉弓前段,由气管前方沿气管左壁向左后行。年长者主动脉壁常见条形钙化。气管右前方有上腔静脉,椭圆形,位于主动脉弓右侧。年幼者,在主动脉弓与骨之间常见胸腺,前纵隔只有少量疏松组织,故肿瘤易被发现。,4 )主动脉窗平面:即气管分叉平面,相当于4一5胸椎间隙。气管隆突上部稍扩大略呈三角形,其前方有一圆形较粗的血管为升主动脉。胸椎左前方(即食道右

9、后方)的圆形血管为降主动脉。,上腔静脉位于升主动脉右侧,其后方为“腔静脉间隙”或气管前间隙。升主动脉前为”血管前间隙”,三角形,胸腺坐落其中,周围充以脂肪组织。胸椎前外侧有奇静脉,有时可见奇静脉前行,构成奇静脉弓(正常直径7毫米)经气管右侧向前汇入上腔静脉,在气管及诸血管周围可见孤立的小淋巴结。,5 )左肺动脉平面:即隆突下平面,相当于第5胸椎平面。左肺动脉位于左主支气管前方,由前向左后走行构成纵隔的左外缘。可见右上叶支气管从右主支气管分出进入肺,该支气管后壁之后方因为有肺内气体衬托,显示为一均匀细线。,6 )右肺动脉平面:肺动脉主干位于升主动脉左前方,分出右肺动脉(心包内段)绕升主动脉左后壁

10、弧形向右后走行,出纵隔至右肺门处,其前邻上腔静脉,后邻中间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前为上肺静脉、后为左上肺动脉。食管在左主支气管后方,其右后为奇静脉,左后为降主动脉。,7 ). 主动脉根部平面:即左心房平面,相当于心腰下部平面。升主动脉根部位于纵隔中央,其左前方为肺动脉干,构成纵隔左缘前部。纵隔右缘前部为右心房。升主动脉根之后为左心房,可见肺静脉汇入其中。食道及降主动脉紧贴在左心房后缘。,8 )心室平面:相当于膈顶部上下数厘米范围之内,心脏两侧分别由左右心室构成,心脏边缘在心肌外脂肪村托下,可显示一小切迹,即室间沟。在心脏前缘,心肌外脂肪及心包 外脂肪较多,常衬托出两者之间的心包膜,呈软组织密度的

11、均匀细线影。,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胸部基本病变主要是病理现象在影像学上的反应,并不一定代表疾病本身,因为一种疾病可由几种基本病变组成(如结核),而同一种基本病变也可以出现于不同的疾病(如肿瘤)。,一、肺部病变,1、支气管阻塞 2、肺实变 3、空洞与空腔 4、结节与肿块 5、网状、细线状及条索影 6、钙化,1、支气管病变,主要指各种原因的支气管阻塞。 原因: 腔内因素:肿瘤、异物、血块、分泌物、痉挛性收 缩等; 腔外因素:肿瘤、肿大 淋巴结、纤维病变的牵 拉、压迫; 先天因素:发育异常。,根据阻塞的程度可出现不同的改变: 不全性肺气肿、肺炎 完全性肺不张,阻塞性肺气肿(不完全性阻塞)

12、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机理:某一支气管不完全性阻塞,活瓣形成; 原因:异物、肿瘤、慢支等; 表现:局部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纹理稀疏。 纵隔摆动:当一侧主支气管出现不完全性阻塞时,呼气时纵隔向健侧移位,吸气时纵隔复位。,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机理:广泛性终末细支气管炎症及狭窄,不完全 性阻塞; 原因:慢支、支哮、尘肺等; 表现:双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纹理纤细、稀疏,双膈低平,运动度下降,肋骨水平,肋间隙增宽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形,中心肺动脉增粗,外围肺血管纹理变细。,2)阻塞性肺不张: 肺不张指部分或全部肺组织的无气或萎缩状态,支气管被阻塞后肺泡内的空气(1824小时)被逐渐吸收,肺体积、容积缩小。按其

13、范围可分为:,1局限性肺不张: 机理:肺叶以下的小支气管阻塞; 影像表现: a、盘状肺不张:肺底部横置的条状或盘状致 密影; b、肺段性肺不张:三角形致密,尖端指向肺门,底部向外,肺体积缩小。,局限性肺不张,2肺叶性肺不张: 机理:肺叶级支气管阻塞; 影像表现:a、不张肺叶缩小纹理密集,整叶性致 密,叶间裂移位。b、不张致密的肺叶基底部在周围肺 野,尖端向肺门。,右肺下叶,肺叶不张,左肺上叶,左肺下叶,1) 渗出性病变: 机理:肺组织对急性炎症的反应,渗出液常沿肺泡孔蔓延,使其界线不清。 常见于肺炎、肺结核病。,2、肺部改变:,表现: a、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多较均匀; b、边缘模糊,界线不清

14、; c、范围不定,可为整叶性也可为肺段性,可有从小到大的融合现象。在大片的实变中多能见到透亮的细管状影,称之为支气管气像; d、病灶全部吸收或转为增生、纤维化乃致钙化。,2) 增殖性病变: 机理:肺部的慢性炎症产生的肉芽组织。 见于肺结核、间质肺炎、造影剂残留等。 表现: a、为结节状、密度明显增高的阴影; b、边缘较清楚,界线隐约可辨; c、范围较局限,多无明显的融合征象; d、愈合后常留下纤维瘢痕组织;,3) 纤维性病变: 机理:是肺部的各种慢性炎症在愈合过程中,由纤维组织形成的瘢痕。 表现: a、局限性肺硬变: 小范围密度高低不等的条索状致密影,粗细不均,走向不定,常牵引周围组织,出现胸

15、廓塌陷,肋间变窄,肺门、纵隔移位等。,b、广泛性肺硬变:肺的弥漫性炎症或组织营养不良导致的纤维化(肺淤血、肺水肿、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等)。广泛性的肺纹理粗、乱,索条、网状或蜂窝状,以及结节影,自肺门向外延伸,可达肺野外带。 c、多见于肺结核、矽肺、结缔组织病等。,4) 钙化: 机理:慢性炎症在愈合过程中,原坏死组织内可有钙质沉淀。 表现: a、斑点状、块状的密度甚高的致密影; b、边缘锐利、界线清晰; c、范围多局限,无新近融合征象; d、病灶一般终身遗留,一但松动脱落,可引起大出血; e、见于肺结核、霉菌病、错构瘤等。,5) 空洞与空腔病变: 机理:空洞:肺组织坏死、液化后沿支气管引流排出而形成。 空腔:肺内腔隙呈病理性扩大引起(肺大泡、肺囊肿、支扩等)。,表现(空洞): a、虫蚀样空洞:常为多发,洞壁不规则,是大片坏死组织内产生的空洞,如干酪性肺炎。 b、厚壁空洞:多为新鲜发生的,壁厚大于2毫米,周围有实变区,边缘不规则,洞内壁不规整。见于肺结核、脓肿、肺癌等。,c、薄壁空洞:多为陈旧性的,壁厚12毫米,呈较规则的圆形,其境界清晰,内壁光滑,周围很少有实变阴影。 张力性空洞:引流支气管的活瓣形成,使空洞持续性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