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件教师培训

上传人:w****y 文档编号:54590736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件教师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件教师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件教师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件教师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件教师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件教师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件教师培训(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水,【内容标准分析】,一. 单元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空气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后,认识的另一种资源水资源,通过探究水的组成、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亲自动手净化水、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等知识的学习,另外本单元还从微观角度来研究物质,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中教学要求的比较,三、学习目标解读,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和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 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性原则。了解典型的水污染物的来源及

2、危害,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正确认识、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4.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6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四、重点、难点分析,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2.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及该知识的应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活动设计】,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1.活动探究:从池塘中取出的水,你能将它净化吗?请你设计实验。 2. 你了解生活中的水吗? 学生设计实验区分纯净水与矿泉水,通过教师

3、引导,区分硬水与软水,了解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1. 搜集有关(1)我知道的水(2)水资源的概况(3)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4)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按生活、工业、农业污染分类整理)等资料,学生交流、分析水资源状况及水污染与防治等内容。 2. 展示学生对学校、家庭等用水情况的调查,谈谈浪费水的现象及节水措施,提高认识,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从“闻到花香有东西刺激了我们的嗅觉这东西肉眼看不见说明它很小(体积、质量都很小)这小东西就是分子”来引入。,1通过讲解使学生知道分子的概念。 2学生做氨分子运动实验并结合生活常识,总结分子的特点。 3用学过的分子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些简单的问题

4、可由某个学生回答,复杂问题可先组织学生讨论,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4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并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1以问题“分子很小,分子能否再分?”引出原子。 2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知道原子的概念。 3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电解水实验。给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表达式,由学生解释。组织学生讨论: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的区别。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二课堂活动设计,(一)课堂教学引入建议1:电视片引入伴随蓝色多瑙河优美的乐曲,太空中美丽的地球、滔滔的黄河水、美丽的三峡等画面跃然于学生眼前,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有什么?(水和空气)前一章已经学习了空气的组成,今天

5、我们学习水,认识水的组成。建议2:化学史实引入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经被看成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二)探究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 水由什么组成? 实验步骤 (1)介绍电解水的装置,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并通电。 (2)检验生成的气体。 学生观察实验并描述现象。 讨论 你得出什么结论?,(三)水的净化 建议1:从池塘中取出的水,你能将它净化吗? 展示一瓶从池塘中取回的水样。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验方案。(学生可能想到过滤网筛、静置倾倒等,蒸馏方法的提出若有困难,可提示烧开水等锅盖上产生水珠的现象),(

6、四)爱护水资源 建议1:收集信息、发布信息,争做小小信息员、发布员。 课前一周教师布置搜集信息的专题:(1)我知道的水(2)水资源的概况(3)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4)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按生活、工业、农业污染分类整理)等,以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组内人数不可太少),课上以1-2分钟演讲或以手抄报、电子课件等形式展示,同学们分组讨论专题内容,评出优秀信息员、发布员。 说明: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收集情况,指导并帮助他们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此项活动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了解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体味学习的快乐!,建议2: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以第一人称我(自来水)配音。 教师

7、制作课件: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主要环节示意图,辅之以为文字说明,学生先观看,然后随潺潺的流水声配音。 说明:(1)体会沉淀、吸附、过滤、杀菌等净水过程;(2)有条件的可先参观当地的自来水厂;(3)布置作业:写观后感、自制家用净水器,集中评比,择优,1课堂教学引入 建议1:生活实际引入可以从“闻到花香有东西刺激了我们的嗅觉这东西肉眼看不见说明它很小(体积、质量都很小)这小东西就是分子”来引入。建议2:问题引入如果我们将一杯水无限无限制的分下去,从理论上讲,我们最后可分到的最小情况是什么? 。 建议3:悬念引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50+50100,在学生疑惑不解的神情下,教师解释:我知道大家一定在想

8、,50+50=100这个在数学上永远是恒等的式子,为什么此时在化学上不被承认?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今天的知识,(五)分子 原子,2分子概念与分子性质分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增强学生对其的直观认识,应借助于教材、教学参考书上的图片,也可以到网络上查找。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播放有关内容的资料片。通过活动,学生形成分子的概念,认识分子的特点。此时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方面巩固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子 1课堂教学引入 建议1:问题引入“在分子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由分子构

9、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这个过程从微观上是怎样进行的呢? 建议2:问题引入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2形成原子概念,认识原子特征,能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原子和分子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所学内容十分抽象,学生不易接受。这要求我们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多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可指导学生看硅原子的照片;可将电解水、氧化汞受热分解等实验的微观实质制作成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还可请学生们观看一些有关原子知识的资料片。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原子的定义、原子的特征和化学变化的实质等内容。为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0、教师可设计“原子和分子比较”表格让学生填写,三课外活动设计,活动一 调查家庭用水情况 本活动共分三步完成。 学会查看水表,记录当月的用水量和耗费的水费,和组内同学比一下谁家用水量最少; 交流讨论每家用水方法、不良用水习惯、节水措施和经验,总结后与家人共同实施; 下一月再查水表,与同学交流,小结自家当月的节水情况并与家人分享,提出改进,继续实施并介绍给别的同学共同来节约水资源。,活动二.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为题,发倡议书。 此活动可先在学校发倡议,制作节约用水宣传牌,再视情况扩大影响面,与市长、环保局、电台等联系,从而提高每个公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倡议书中可涉及人类社会面临的水资源状

11、况、水污染状况、节水措施以及节约用水的意义、宣传口号等内容,增强每个学生的公民意识。,活动三。 气体和液体分子间间隔大小的探究 我的猜想 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 设计方案并实施实验 取气密性良好、大小相同、尚未使用过的两支医用注射器,将针头去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观察哪一只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活动四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活动二 对“25+2550”的探究 提出问题 25毫升和酒精和25毫升水混合后总体积是50毫升吗? 确定研究方法 实验探究、查阅资料。 设计并进行实验 用两只酸式滴定管分别量取25毫升的酒精和水,然后打开盛有水的滴定管的活塞,将水转移到盛有酒精的滴定管中,用橡胶塞塞住滴定管口,将滴定管颠倒几次,然后直立,读数。,实验结论 25毫升和酒精和25毫升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50毫升。 结论分析 微粒间有间隔,一部分微粒运动到另一部分微粒的间隔中。 交流表达 通过学生对比木炭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