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用此)(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589247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用此)(1)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逍遥游》(用此)(1)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逍遥游》(用此)(1)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逍遥游》(用此)(1)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逍遥游》(用此)(1)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逍遥游》(用此)(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用此)(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子,逍遥游,庄子,“逍遥”,也写作“消摇”。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 自由自在地活动。,课文学习重点,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听课文录音,课文学习,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

2、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写作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

3、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关于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人应当不

4、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全文分两大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因为“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北冥(mng ) 鲲鹏( kn ) 抟( tun ) 迁徙( x ) 坳堂( o ) 草芥( ji ) 夭阏( )決起(xu),蜩蝉( tio ) 舂粮( chng )

5、 蟪蛄( hu g) 大椿( chn ) 斥鴳(ch yn) 泠然( lng ) 万仞( rn ) 蓬蒿( ho ),听课文朗读,积累字音,找出本文的通假字,(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3)三餐而反(4)小知不及大知(5)此大小之辩也(6)知效一官(7)而宋荣子犹然笑之(8)而御六气之辩(9)旬有五日而后反,(垂,同“陲”,边际)(邪,同“耶”,疑问语气词)(反,同“返”)(知,同“智”)(辩,同“辨”,分辨,分别)(知,同“智”)(犹,同“繇”,喜)(辩,同“变”)(有,同“又”),疏通、翻译课文第一部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

6、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那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译文:齐谐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齐谐上记载说:

7、“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激起几千里的波涛。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理解: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做比较,表明世间五万物都有所待。,判断句:也; 者,也,志 动词,记载;记住; 做标志、标记。 名词,标志; 古代的一种文体。,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写鹏的俯仰之境,形象地表现高远的哲学境界“天

8、地为一”。,其:用在选择句中,表选择,是还是,其: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而余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代词,它的;他们,自己,我,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应当,副词,加强语气,不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译文:况且水积聚得不深,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粘住了,这是水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积聚得不

9、够大,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译文: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那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它才能凭风而行;鹏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向南方飞行。理解: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而后乃今:今而后乃,这样,然后才,南:动词,向南飞,有待: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限制。,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

10、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译文: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疾速地起飞,z着落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落下到地上就是了。为何要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去郊外去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小结:万物都有所待; 都没有绝对自由,鹏鸟凭借强风力奋飞,水雾尘埃靠气息相吹,积水不深则大舟无力,水浅舟大则杯水胶地,奚以为: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表示反问,相当于“为何要呢”,反:通“返”,

11、果然:然,形容词词尾,很饱的样子。,虫:泛称动物。,何知:何,什么。何知,宾语前置,知何。,理解: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蝉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样。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归纳第一部分大意:,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万物都有所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待;都没有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绝对自由

12、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第一部分大意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疏通、翻译课文第二部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译文: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见了太阳就死的“朝菌”,不知道一月的时间变化;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边有

13、冥灵这种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远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寿命长的)。可是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闻名于世,一般人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理解: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 “大年”与“小年”的不同,进一步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有人为地以小比大,这本身就是可悲的。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的。,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

14、冥也。 译文:汤问政于棘这种情况。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深海,那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那里边有一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么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像泰山,双翅展开像天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 将要到南海去。,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译文: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呢?我飞腾起来,不过十几尺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理解:这里引用汤询问

15、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谈到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的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归纳第二部分大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大小之辩彭祖众人鹏鸟斥鴳段意归纳:本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疏通、翻译课文第三部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译文: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位

16、,品行顺合一方百姓、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力足使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其实也是这样的。宋荣子尚且嗤笑这四种人。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表现与外物的分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没有急迫追求什么。即使这样,还是有不曾树立起来的东西。,疏通、翻译课文第三部分,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译文: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轻巧,十五日后返回。他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急迫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名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