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ct诊断医学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87216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ct诊断医学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ct诊断医学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ct诊断医学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ct诊断医学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ct诊断医学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ct诊断医学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ct诊断医学ppt培训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CT诊断,概述,肠系膜是由双层腹膜形成的皱襞,包括小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 由于肠系膜内含有神经、血管、平滑肌、淋巴、纤维、脂肪等组织,因此原发于肠系膜的肿瘤可来源于以上各组织,因此肿瘤组织类型复杂,且多为恶性肿瘤。,肠系膜的原发性肿瘤比较少见,大体可分为囊性和实性两类。囊性肿瘤多为良性。实性肿瘤可以为良性和恶性,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为最多,其次是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肠系膜脉管类肿瘤较为少见,根据组成成分分为三类: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瘤。,血管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静脉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其临床

2、表现与肿块来源、大小有关,位于肠系膜、腹膜后较小病灶症状较少,多由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较大者常以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体征。,CT表现,腹腔血管瘤CT表现大多数与肝血管瘤不一致,增强后可明显均匀强化,也可强化不明显、不均匀性强化,这与血窦内血栓及钙化形成相关。 病灶内静脉石常见,并可见血管包埋现象。形成静脉石的原因是肿块内血栓形成、血块机化及钙化 。 病灶内多发静脉石及血管包埋现象可能为该病重要的CT特征,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以小儿多见,好发于颈部、腋窝,腹部少见。 分:,淋巴管瘤的CT特点 形态上单房型呈圆形或卵圆形,病变范围较小;多房型呈不规则分叶状,常沿组织间隙匍匐性生长,

3、形态与组织间隙形态吻合,病变范围较大。病灶密度:因囊内容物性质而异,囊液为乳糜液时密度较低;囊液为浆液时,CT值近似于水;合并出血或感染时,密度偏高。有研究认为囊内脂肪液体是淋巴管瘤的特征改变,囊液CT值偏低具有较大的定性价值。囊壁、间隔情况:多数可显示囊壁、间隔,囊壁、间隔明显增厚时提示合并感染。少数囊壁未显示,无壁结节是其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要点。囊壁可轻度强化,囊区无强化。,CT平扫:右中腹部,见低密度肿块,大小12x6cm,位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及右肾前缘,并越中线向左侧生长。肿物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内密度均匀。 CT诊断:右中腹部占位,考虑淋巴管瘤可能性大。,手术病理:淋巴管瘤。,多房性囊性淋巴管瘤,单房性囊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瘤同时含有血管、淋巴管两种成分,根据构成比例不同,表现不一。 以淋巴管为主,表现与淋巴管瘤相近。 以血管为主,表现与血管瘤相近。,CT表现 一般平扫呈等低混杂密度肿块,形状不规则,病灶边缘可见多个类圆形等密度或低密度囊性病灶,囊壁厚薄不均。 病灶无明显强化者,病灶内血管成分少;细线状或点状强化者,血管成分渐多;较明显“网“状分隔强化灶内,血管成分比较显著.,鉴别诊断,淋巴管瘤:主要与肠系膜囊肿、表皮样囊肿、囊腺瘤、囊性畸胎瘤、假性粘液瘤、恶性间皮瘤以及明显囊变的肿瘤相鉴别。,病例讨论,男,43岁,腹部胀痛一周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