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586028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材料作文审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材料作文审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材料作文审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材料作文审题,惠州市第九中学 张爱明,【考点解说】,作文 体现开放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如下图所示:本质:材料作文 讲究审题 新材料作文形式:话题 话题作文,【审题原则与方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

2、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自己有话可说。,“四清”为审题的方法。,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

3、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典型引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

4、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过程分析】,本材料的“主角”是“乌鸦”,而不是“老鹰”。 面对“乌鸦”的行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两种不同的评价。 盲目模仿 缺乏自知之明 牧羊人

5、“忘了自己叫什么” 一味好高骛远 聪明反被聪明误 乌鸦 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 “东施效颦”未尝不可 孩 子 “它也很可爱” 有一种拼命追求的精神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热身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6、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过程分析】,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

7、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过程分析】,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所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3阅读

8、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过程分析】,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敢于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

9、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

10、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过程分析】,抓关键词句:根据材料中的“拼命坚持”“精神上压倒对方”“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更加顽强地坚持着”等词句,可以有下面的立意:“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最简单的着想,同时也容易人云亦云;“坚持,便要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困难或敌人)”,“振作精神便能顽强坚持”,这两种立意便有点不简单了。 从对象分析: 从弗雷泽的角度立意:“本是

11、旗鼓相当,但一念之间的放弃意味着失败”。 结合两个人的角度来立意:“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

12、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过程分析】,材料涉及到“老人“”年轻人“”胡杨树“等几个对象。 从“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无碍“这一点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从“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这一点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从“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挡沙尘暴“这一点上分

13、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逆境成才、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要夯实基础。,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过程分析】,弓为什么会断?原因在于猎人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过分看中了弓的外表。因此: 人们往往凭自己的主观好恶来判断或行动,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重外表而轻内在,将会贻害无穷; 任何事物都会有残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