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584747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5.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第一节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群。 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代谢异常. 临床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久病可致多系统损害.,流行病学,据WHO估计,全球超过2.3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25年上升到3亿。 患者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其次是中国,第三是美国(6%)。发病率最高的是瑙鲁,5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2个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为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重,威胁人类健康。,分型,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2型糖尿病(type

2、2 diabetes mellitus,T2DM),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病因和发病机制,T1DM: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遗传因素 HLA DR3 DR4 阳性 HLA DQA 链52位精氨酸 DQB 链57位非门冬氨酸 免疫因素 胰岛细胞抗体 (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 谷氨酸脱羧酶 (GAD)抗体 酪氨酸磷酸酶(IA-2和IA-2)抗体 细胞免疫,病因和发病机制,T2DM 遗传因素: 多基因遗传环境因素: 肥胖、饮食和体力活动,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有

3、糖尿病家族史的比无家族史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为后者的3-40倍.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或双亲皆有糖尿病的患者,均有很大遗传倾向。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糖尿病患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临床上称之为易感性。,2、环境因素(1)肥胖 肥胖常常是糖尿病的早期状态,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中心型肥胖,是决定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原因。 (2)饮食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加、营养过剩,成为糖尿病的发生因素。,2型糖尿病最先表现是肥胖,肥胖往往先于糖尿病几年、十几年或二十几年 重度肥胖者发生糖尿病比正常体重者将增加10倍 肥胖者50%将会得糖尿病 “别

4、得糖尿病”才是上策,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增加猝死风险 优于体重或体重指数的疾病预测指标,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3)体力活动减少 西方化的生活方式,上班路上缺乏体力活动,上班期间有自动化设施,业余时间看电视,家务劳动半自动化。 (4)应激状态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承受的 应激机会增多,易使人情绪紧张、波动,造成心理压力。,2、环境因素,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基因或基因群组 + 环境因素,胰岛素 抵抗,葡萄糖耐量 正常糖调节受损2型糖尿病,胰岛素缺乏,(-),(+),(-),游离脂肪酸在T2DM发病机理方面所起作用,胰岛素分泌受损,游离脂肪酸 =高血糖,被F

5、FA恶化,被FFA恶化,葡萄糖摄取减少,肝脏产生 葡萄糖增多,被FFA恶化,病理生理,胰岛素缺乏是糖尿病的病理生理主要环节 1.糖代谢紊乱: 葡萄糖在肝、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利用减少 及肝糖输出增多是发生高血糖的主要机制。 2.脂肪代谢紊乱: 糖尿病时,脂肪组织将葡萄糖转变为脂肪和 脂肪酸因脂化能力下降,脂肪合成减少。由于 胰岛素缺乏,脂蛋白酶合成减少,活性减低, 血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脂浓度增高。,在胰岛素极度缺乏时和机体能量不足的条件下,脂肪大量动员分解,产生大量酮体,若超过机体对酮体的氧化能力时,形成酮症,进一步发展为酮症酸中毒。 3.蛋白质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代谢加速,导 致负氮平

6、衡。,病理生理,1型与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一)代谢紊乱症候群(二)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常见症状,多饮,多尿,多吃,体重减轻,疲倦,临床表现,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感染,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酮症酸中毒(DKA),1、概念: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经氧化产生大量酮体(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这些酮体均为较强的有机酸,血酮继续升高,发生代酸而称之。(特点: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乙酰乙酸 羟丁酸丙酮,酮体,2、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原来糖尿病症状加重;酸中毒

7、出现时出现:1)食欲减退、恶心、呕吐2)呼吸加深加快有酮味(烂苹果)3)脉细速、血压下降4)常伴头痛、嗜睡或烦躁,最终各种反射迟钝或消失,病人昏迷。,酮症酸中毒(DKA),3、诱因: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妊娠和分娩、应激等。 4、化验血:血糖16.733.3mmol/L 血酮 4.8mmol/L(50mg/dl) PH 7.35 尿:糖() 酮(),酮症酸中毒(DKA),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高渗昏迷),病死率高达40%。多见于5070岁。 诱因:感染、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脑血管意外以及某些药物使用 实验室:血糖33.3mmol/L(600mg/dl)血钠可在155mmo

8、l/L血浆渗透压可达330460 mmol/L,临床表现:严重高血糖脱水血渗透压增高而无显著的酮症酸中毒。 神经、精神症状:嗜睡、幻觉、定向障碍、昏迷。,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高渗昏迷),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有疖、痈等可致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皮肤真菌感染足癣、甲癣、体癣等也较常见 泌尿系统:肾盂肾炎和膀胱炎为常见的感染,以女性多见,且常合并真菌性阴道炎。 呼吸系统:肺结核发病率高,进展快,易形成空洞。,感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脑血管病,冠心病,周围 血管 病,小(微)血管病变,大(中)血管病变,弱 特 异 性强,(一般管腔直径500微米) (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

9、视网膜病变,正常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期。黄斑部可见少量微血管瘤。,II期 视网膜可见小出血 微血管瘤,硬性渗出。,III期 视网膜可见出血点,微血管瘤,硬性渗出和棉绒斑。 是视网膜缺氧的表现。,IV期 视网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V期 新生血管引起玻璃体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I期。玻璃体增殖膜引起视网膜牵引性脱离.,视网膜病变,眼:致盲原因:1.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2.其他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肾脏病变,病史常 10年,分五期 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是主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 肾小球硬化症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2型,其严重性仅次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

10、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神经病变,神经:1、感觉神经2、运动神经 3、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概念: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的部位)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足是截肢、致残主要原因,花费巨大。,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0级:有危险因素,无溃疡,1级:浅溃疡,无感染,2级:深溃疡感染,3级:深溃疡感染骨病变或脓肿,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4级:局限性坏疽,5级:全足坏疽,实验室检查,1.尿糖测定:肾糖阈当血糖达到810mmol/L,尿糖阳性。 2.血糖测定:

11、正常空腹血糖范围为3.96.0 mmol/L。空腹血糖7.0mmol/L(l26mg/dl)和/或 餐后2h糖11.1mmol/L(200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高出正常,但未达诊断糖尿病标准。方法:口服75g葡萄糖负荷后2h,,实验室检查,判断:糖尿病:血糖11.1mmol/L,1/2或1h血糖也超过11.1mmol/L糖耐量异常:2h血糖7.8mmol/L11.1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A1和糖化血浆淸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反应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总水平 5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了解B细胞功能 6其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多增高,高密度脂蛋

12、白降低,诊断,典型“三多一少”症状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 糖尿病:7.0 mmol/L(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空腹定义:必须8小时没有热量摄入。OGTT中血浆葡萄糖(2HPG)分类: 糖耐量减低(IGT):7.8mmol/11.1mmol/L(140200mg/dl) 糖尿病:11.1mmol/L(需另一天再次证实)。,治疗要点,原则: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性化 目的: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纠正代谢紊乱 消除糖尿病症状 防止或延缓并发症 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糖尿病治疗5驾马车,饮食管理 体育锻炼 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糖尿病的综合治疗,饮 食,糖尿病教育,糖尿病监测,运动,

13、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我国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显著多于已被诊断的数量。据估计中国30岁以上人口中每100人就有2.5-3人患糖尿病,而就诊和正在治疗的只占10%。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决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以并发症为首诊,从而延误了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丧失早期治疗的机会。我国目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足,有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的认识和概念。,糖尿病教育对象: 糖尿病人,而且特别是刚确诊的病人,但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糖尿病人生活在一起的最密切的亲人也应为对象。再者就是非糖尿病病人,特别是那些可疑为糖尿病的危险人群及患有“过营养疾病”的病人,对于促发他们早期识

14、别及预防其发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基层医院的医生、和糖尿病相关科的医生常常是糖尿病人的首诊医生,为了早期识别和建立一个正确的治疗方案,也应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地掌握新糖尿病知识。,1.疾病的自然进程. 2.糖尿病的症状. 3.并发症的防治,特别是足部护理. 4.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5.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 6.饮食、运动与口服药、胰岛素治疗或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糖尿病教育内容:,7.自我血糖监测和尿糖监测(当血糖监测无法实施时),血糖结果的意义和应采取的相应干预措施. 8.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如疾病、低血糖、应激和手术时应如何应对. 9.糖尿病妇女受孕

15、必须做到有计划,并全程监护.,糖尿病教育内容:,糖尿病教育目标:要把每个病人都培养成为一名自我保健医生,达到教育内容的基本要求,特别要掌握:1.摸清自己病情底细:是不是糖尿病;类型、胰岛功能情况;有否并发症等。2.明确自己的治疗方案:如一名中等程度肥胖的病人,其方案主要是: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物。,3.慢性并发症的监视及用药; 4.掌握血糖、尿糖的自我监测; 5.会根据血、尿糖变化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调整用量,或者使用胰岛素,从而基本做到能自我管理自己。,糖尿病教育目标:,饮食治疗,饮食和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对饮食和营养不予以足够的重视,2型糖尿病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控制。不良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还可能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等的出现或加重。,1.合理控制热量,争取达到标准体重。 2.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 3.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点心、饮料、香焦、桔子。 4.避免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 5.保持大便通畅、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如:疏菜、粗粮。 6.烹调以清淡为主,食盐摄入量限制在6g/天以内。 7.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一次,衣服重量要相同,且用同一磅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