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心理学概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584166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教考试心理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招教考试心理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招教考试心理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招教考试心理学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招教考试心理学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教考试心理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考试心理学概述(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 理 学,人的心理 是神秘莫测的吗?,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并不深奥, 而是一门十分有趣而迷人的学问。 心理之花 是二十一世纪最美丽的花朵!,第一节 心理学的学科概况,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理解:1、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形式是一门中间(边缘)科学2、心理师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3、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心理现象结构表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需要

2、、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考试类型:单选、多选、填空、判断,(一)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伴随上述心理活动而存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对象的心理特征,则是注意。,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态度体验,就是人们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学所称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心理活动。3.意志过程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利的条件,发生某些困难。这时,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战胜困难

3、,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这种想方法、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克服一定困难、坚决到达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认识、情感、意志这三种心理过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而构成的统一的整个心理过程。探讨心理过程产生和活动的规律以及各过程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与人之间在意识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个别差异。人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

4、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理解(有点难)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讨论 (很有料),心理学与教育一、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说明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二)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学改革(四)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心理学学科群,基础类:普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发展心 理学、比较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等应用类: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体育运动

5、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法制心理学等。方法类:心理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等,二、与教育关系密切的心理学分支学科1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2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3教育社会心理学(educational social psychology)4教学心理学(instructional psychology)5学校心理学(school psychology),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重点掌握三句话 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第一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的器官(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

6、能1.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2、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脊神经31对: 肌肉,脏器,脑神经12对: 头部器官,植物性神经,脊髓,脑,交感神经: 机体兴奋,副交感神经: 机体抑制,高级,(二)脑的结构与功能脑由脑干、小脑、大脑两半球组成。,大脑不同区域的分工,(三)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多种内分泌腺所 构成。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化学物质, 称为激素(hormone),直接渗透 到血液之中。内分泌系统能通过各种渠道与神 经系统相互作用,实现对生理和心理 的调节,维持生命有机体的正常活动。通常,神经调节是通

7、过神经冲动 的传导来实现的。其特点是:调作用 快而精确,所作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 限性。体液调节是通过内分泌化学物 质来实现的,其特点是:调节作用缓 慢但时间持久,作用范围广泛。,二、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reflex)。(一)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就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 的反应。反射的具体程序是:,感觉 器官,感觉 神经,中枢,运动 神经,效应 器官,作出 反应,刺激,反射是多种多样的,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有先天的,有后天的。俄罗斯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把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后来,斯金纳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机体通过遗传与生俱来的反射。

8、如婴儿吃奶,唾液分泌(人和动物共)“见风流泪”“膝跳反射” 条件反射经过后天的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质的活动有两种信号系统,即第一信号系统(first signal system)和第二信号系统(second signal system )。1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举例:“望梅生津”由具体刺激物作为引起信号的条件反射是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2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词

9、包括人们说的话、文字和默默发出音的词。词是具体事物的抽象和概括,是第一信号的信号。 举例:“谈梅生津” “望梅止渴”典故词是与具体刺激密切联系的。词具有概括性,因此借助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人们以语言文字等做中介,可以无限扩大自己的认识范围,了解人类的历史,积累经验或交流思想和经验,从而使人类的心理生活日益丰富起来。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是靠第二信号活动进行的。人都是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意识和行为的,据此,教师可以用词的强化作用来表扬、鼓励和调节学生的行为。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3、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1)第二信号系统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第一信号系统保证第二信号系统

10、不脱离现实。(2)第一信号系统又受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和支配,即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有指导作用。(3)两者密不可分,共同协同作用。,练一练,尝梅止渴 含梅流涎 望梅生津 谈梅止渴 望而生畏 画饼充饥 谈虎色变,(四)大脑皮层活动的基本规律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大脑皮层的活动遵循两个基本规律,即“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以及“相互诱导”。扩散和集中是最基本的运动规律之一。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表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上,而是沿着大脑皮层扩散开来,然后又向原发点集中。相互诱导是神经过程的另一基本规律。所谓相互诱导,即指一种神经过程的发展,引起相反的神经过程。其中,由抑制过程导

11、致兴奋过程的加强是正诱导,如人从睡眠状态到清醒状态;反之,由兴奋过程导致抑制发生是负诱导,超强刺激引起的超限抑制即属此类。,第二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这是以心理活动的产生方面来说的。从心理活动的内容方面来说,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没有客观现实及其对人脑的作用,就不会产生人的心理。 一、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 所谓客观现实是指主体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实际存在的事物,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体自身及其内部的生理状态。,课堂阅读:野兽哺育的孩子心理和教育学家们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发现从十四世纪五十年代起,各地发现的狼孩、熊孩、猴孩、绵羊孩等多达4

12、3例。在国外,比较典型的有:1968年,在萨尔瓦多发现的一个在野外生活的男孩,他在树林里攀登跳跃,十分灵巧,尤其投掷十分准确,警察把他抓住后,交给了心理学家进行专门研究;1970年,在美国加州发现一名与世隔绝的女孩儿,已13岁,但不会站立,不会控制大小便,更不会说话,只会呜咽。后来,心理学教授克蒂丝用了7年时间,专门研究她的语言“关键期”(3岁)错过之后能否逆转的问题;1972年,在印度森林中抓到一个男性“狼孩”,约3、4岁,四肢爬行,行为表现为狼的习性。经过9年的教育训练,智力和健康有了明显改善,学会了简单的语言,但反应迟钝、健忘、接受能力极差,仍为低能儿。,无数的客观事物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作

13、用于我们的各种器官,引起神经系统的活动,结果就以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形式反映在人的头脑中,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心理现象,并且往往引起主体以言语、动作等方式进行应答性的活动。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二、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但人的反映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地决定于当前被反映的客观现实。这是因为,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主体的已有的主观世界为中介,通过折射而进行的。人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的主观世界(知识、经验、思想、观念等)和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动机和需要、

14、兴趣和爱好、理想和信念、情感和意志、气质和性格以及能力等)。反过来,这些心理内容、状态和特点又影响和调节主体对现实的反映,从而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主观性特点。由于每个人知识经验、目的动机、兴趣爱好、态度体验不同,因而对现实的反映也不一样。,三、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人的心理、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在社会实践中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这就是意识的能动性。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的结果有预见性。 2、人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人能认识自己、改造自己。 总之,人们的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15、这种反映是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主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进行的,是积极能动的反映。所以,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反映,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思考与问答,1、一天,王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课后让全班同学谈谈其含意和现实意义。结果全班几十位同学你说东,我说西,很难找到两个相同的看法。全班几十位同学都是同一时间内听的同一节课,为什么会引起不同的看法呢?试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2、你认为“狼孩”的事例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呢?,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5,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长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也就是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36

16、,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37,哲学 生物学 生理学(父亲) (媒人) (母亲)心理学(儿子),科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 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1832年8月16日出生在德国曼海姆北郊内卡劳,求学于杜宾根大学和海德堡大学,主修医学, 1855年获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8551874年,冯特一直在海德堡大 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875年,冯特应聘出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开始了其漫长但也是最重要的学术时期,他在那里工作了45年。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新心理科学的诞生。1920年,冯特写成自传经历与认识一书,回忆了他在心冯特(1832-1920) 理学领域中艰苦奋斗的一生。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他便于1920年8月31日在莱比锡去世,享年88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