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专题(温志斌)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584094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蹄疫专题(温志斌)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口蹄疫专题(温志斌)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口蹄疫专题(温志斌)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口蹄疫专题(温志斌)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口蹄疫专题(温志斌)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蹄疫专题(温志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蹄疫专题(温志斌)(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汇报人:温志斌 广西扬翔兽医研究中心,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成年动物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使其死亡率升高;, 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为A类一号烈性传染病。,国内动态,国际动态,1514,最早病例记载 (意大利H. Fracastorius ),1898,首次发现口蹄疫病毒(德国FLoeffler & P. Frosh ),1929,美国消灭FMD,19

2、52,加拿大消灭FMD,1954,墨西哥消灭FMD,1972,澳大利亚 消灭FMD,1933,日本消灭FMD,2000,日本再次爆发FMV;朝鲜、韩国首度爆发FMD,1950-1955,主要牛、羊发病,1957-1960,主要为牛、羊发病,猪少量发病,1963,7省211个县,病畜 976万,病猪约30万头,1975-1985,前4年牛、猪同发,后6年以猪发病为主,1999,31个省1,261个32,704个疫点;牛、羊、猪都发病,口蹄疫国内外流行时间示意图,迄今只有新西兰在历史上是唯一未发生FMD的国家。,口蹄疫在国内外的流行分布示意图,近十多年来我国周边国家发生FMD状况,口蹄疫病毒,小R

3、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单股正链RNA,呈球形,无囊膜,直径2325nm;,外壳蛋白: VP1、VP2、VP3、VP4;,血清型:A、O、C,南非1、2、3(SAT1、SAT2、SAT3)和亚洲1型(Asia1)。,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5非翻译区(UTR),开放阅读框架(ORF),3非翻译区(UTR),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 VP1、VP2和VP3组成衣壳蛋白亚单位;, VP4与RNA紧密结合,是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 VP1与中和抗体及抗感染免疫有关。,口蹄疫病毒复制,口蹄疫病毒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水泡液、排泄物、分泌物、呼出气体、精液); 病畜的水疱皮

4、和水疱液含毒量最多; 污染的肉品、内脏、血、皮毛和废水。,传播途径呼吸道 消化道(口或摄食) 生殖道 污染的疫苗,口蹄疫病毒流行病学,口蹄疫病毒流行病学,易感动物偶蹄兽:黄牛、奶牛 水牛 猪 绵羊、山羊 、骆驼; 野生动物和人也可感染。,口蹄疫病毒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寒冷时易发,夏天少; 传染快、流行广;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口蹄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湖南 湖北 上海 浙江 兰州 河南,口蹄疫的临床症状,牛 潜伏期短2-4天,最长达一周;体温上升,流涎、食欲减退;唇内面、舌面、颊部粘膜发生蚕豆至核桃大小水疱,破裂形成红色溃烂;趾间及蹄冠红肿痛,水疱,破溃,溃烂,结痂,逐渐愈

5、合。乳房出现水泡,烂斑、乳房炎,泌乳量减少至停乳。,流涎、食欲减退,唇内面、舌面、颊部粘膜水疱,水疱破裂形成红色溃烂,趾间及蹄冠干燥结痂,溃烂部位发生继发性感染,化脓坏死,口蹄疫的临床症状,羊 症状与牛相似,潜伏期1周左右;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口腔变化较轻;山羊多见口腔有弥漫性口膜炎,蹄部病变较轻;羔羊常因发生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死亡。,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口腔变化较轻。,山羊多见口腔有弥漫性口膜炎,蹄部病变较轻。,口蹄疫的临床症状,猪 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 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颚部,颊部及舌面黏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 严重者蹄壳脱落,此时患肢不能着地或常卧地

6、不起或跪行; 有时病猪乳房上也出现烂斑,特别是哺乳母猪尤为常见; 新生仔猪呈急性胃肠炎而突然死亡; 断奶仔猪感染时常引起心肌炎而导致死亡。,猪精神不振、厌食,蹄部溃疡,蹄部水泡,乳房糜烂,口蹄疫的病理变化,口腔、蹄部或鼻端、乳房等处出现水泡及烂斑;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粘膜也有烂斑或溃疡;小肠、大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心肌变性或坏死而出现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俗称“虎斑心”。,口蹄疫诊断,临床诊断偶蹄兽,传播迅速,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生;口腔及蹄部有特征性的水疱和烂斑;死后剖检可见虎斑心和出血性胃肠炎症变。,口蹄疫诊断,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接种本动物,细胞培养;核酸水平上的检测:核酸杂交

7、,RT-PCR;,口蹄疫诊断,血清学诊断补体结合试验(CFT) 病毒中和试验(VNT) 血凝抑制试验(IH) 乳胶凝集试验(LAT) 免疫扩散沉淀试验(IDP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口蹄疫诊断,猪病,动物,猪口蹄疫诊断,分离的病毒液分别接种猪、牛、羊、马(驴)、豚鼠和乳鼠,观察发病情况。,口蹄疫的防治,免疫与疫苗,(1)免疫疫苗注射后7天即可在血清中检出抗体,21天抗体效价达高峰,抗体维持时间46个月不等;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是IgM,随后是IgG(维持时间较长),最后是IgA。,口蹄疫的防治,疫苗 第一代宿主动物病损组织苗(人工接种发病牛的舌水疱皮甲醛灭活与抗血清一同使用,1926

8、年德国)第二代实验动物含毒组织苗(乳鼠和乳兔含毒组织AEI灭活或弱毒苗,1937年,1966年)第三代体外组织培养细胞苗(人工感染细胞培养物制成的弱毒苗或灭活苗)第四代-分子水平的新型疫苗(第四代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以及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等)未来疫苗-基因疫苗,亦称核酸疫苗、DNA疫苗。,口蹄疫的防治,疫苗,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兰州兽医研究所)建议免疫程序:种猪:每隔3个月免疫1次,每次肌注,常规苗2ml/头,或浓缩苗11.5ml/头。仔猪:4045日龄首免,常规苗肌注2ml/头或浓缩苗1ml/头,100105日龄育成猪加强免疫1次(二免),常规苗肌注2ml/头,浓缩苗11.5ml/头。肉猪:出栏前1520天三免。,口蹄疫的防治,治疗 口腔用食醋、0.1%高锰酸钾洗; 溃烂面可涂以1%3%硫酸铜,1%2%明矾或碘甘油; 蹄部病变用3%来苏儿液洗净蹄部,然后用龙胆紫、碘甘油等涂布后绷带包扎; 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口蹄疫的防治,一旦发生,坚决扑杀, 23%苛性钠彻底消毒环境;未发病的猪群紧急预防接种;猪舍及环境全面大消毒,限制猪群移动;疫情来势较重,疫苗无效,紧急封锁猪场23个;封锁期满后,全场大消毒,检测血清。,综合防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