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鸿家庭教育管理资料【管理理论经典】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581754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永鸿家庭教育管理资料【管理理论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张永鸿家庭教育管理资料【管理理论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张永鸿家庭教育管理资料【管理理论经典】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张永鸿家庭教育管理资料【管理理论经典】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张永鸿家庭教育管理资料【管理理论经典】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永鸿家庭教育管理资料【管理理论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永鸿家庭教育管理资料【管理理论经典】(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大教育家庭教育与沟通课题(一) 初小部分主讲人:张永鸿,2,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3,序章,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无视这一点就会带来可悲的后果。”,4,小学,5,小学生心理特点,一、小学生智力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儿童在入学以后,教学方式的改变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

2、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小学儿童从具体形象逻辑思维过渡,兼顾着“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发展方式。,6,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二、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小学生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我国心理学家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

3、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1)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时期,一年级到二年级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2)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纪间无显著差异。(3)五年级到六年级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随着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和辩证思维的初步发展,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更加的深刻。他们不仅摆脱对外控制的依赖,逐步发展了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内部品质的更深入评价。 学前儿童受自我中心的限制,尽管能区分自己与他人,但仍然认为他人对世界的看法和自己相同,随着社会交往经验的日益增多,儿童逐渐注意到他人与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反应是不同的

4、。开始认识到他人不仅有与自己不同的思维和情感,而且在相同的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儿童开始理解他人行动的目的性。,7,小学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一年级,1、小学一年级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迈入小学校门,对于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与“作息时间”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性。以往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变成了目前的以“学”为主,学习压力骤然加大,有些无所适从,但由于其年龄特征,对压力的感受性不强,压力并不是很大,家长与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与学习兴趣。此时学生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行为较随意。在完成外部

5、活动时的注意力比完成内部智力活动时要稳定,王成简单而单调的课业时比在解决某些较复杂的、要求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课业时更容易分心。一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学习的内涵没有领会,而更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与外部活动。学习的动机主要以“比其他小朋友好”或者父母、教师的称赞为动力。无条件的信任和服从教师,对教师怀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教师具有据对权威。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很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放在心里,一会就恢复到始状态。,8,小

6、学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二年级,2、小学二年级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校教育,可以适应学习基本的作息时间与各种规则,在适应性上较一年级的学生有着较大的进步。此时学生的心理活动仍以不随意性为主,注意力仍难以集中,但已经开始具备了初步的随意注意,能够初步有目的的将注意力在学习内容上。二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次年级儿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的概念仍旧比较模糊,对学习的内涵难以领会,学习的过程与外部活动仍然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这一阶段,学生逐渐萌发了集体意识,学习动机中也相应具备了一些集体荣誉感等因素。无条件的

7、信任和服从教师,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仍旧比较模糊,不完全清楚自己和集体的关系,但却可以意识到班级是一个整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不在乎活动的成败,很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反应性较低。,9,小学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年级,3、小学三年级随着年龄与学龄的增长,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在感知觉得无意识性和情绪性上显现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注意不够稳定,不易持久,相对于二年级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

8、,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无意记忆还占有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仍是获得表扬与集团荣誉感,但逐渐萌发了情绪性,更愿意依靠老师,有教师来评价事情的好坏和胜负。男女在一起活动不受性别的限制,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同学一起活动。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影响集体成绩。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喜欢听表扬,但被批评后的情绪很容易恢复。,10,小学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四年级,4、小学四年级小学四年级是小学时期内相对重要的时期,其发展特征为:1、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

9、仍旧比较明显,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活动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时间和空间感较差,表现在:注意力不够稳定,有意识虽有进一步发展,注意力集中能力相对较好,但还不完善,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记忆力上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这时期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某些学生虽然已学会一些概念,并能进行判断、推理,但是还不能自觉地来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常常能够解决某种问题或任务,却不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转变点,这是

10、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质变”或说“飞跃”,这个质变发生的时期,就是小学生思维发展得“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当然,其中也有可变性。如果教育适当,“关键年龄”可能提前,反之,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也可能推迟发生。2、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教师,希望教师来做主。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开始担心自己在集体活动中表现不佳,考试分数往往决定其自我评价水平,愿意听表扬,要求

11、教师采取公平态度。如果教师批评不当,会产生抵触情绪。,11,小学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五年级,5、小学五年级 五年级学生的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告知是我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表现在: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同时,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所提高。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地记忆。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发展得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

12、,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儿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但是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仍旧停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上,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还感到很大的困难。又如,儿童已能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而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集体意识显得强烈。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脱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逐渐以选择、批评的态度对待教师,对教师不公正

13、的处理会有不满的表现。不愿违反规则,十分重视约定事项。,12,初中,13,初中生心理特点,一、初中生智力的发展特点概述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在于其新的思维特点的出现。按照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朱智贤也认为,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在起作用。,14,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二、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1、自我

14、意识高涨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进入自我意识从外化向内化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活动空前高涨,但他们对自己形成的自我观念却常常是动荡和片面。一方面,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初中生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人际关系和价值理念。他们的内心世界迅速丰富围绕“我”的问题层出不穷,因而围绕“我”的探索和体验也迅速展开,为他们培养自知力和自控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他们接受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别人沟通和相处提供了强烈的主观愿望。另一方面,他们经过反复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对有关自我的种种问题产生明确的客观结论,有时会因为认识能力和社会经验的不足,让自己陷入经常性的迷惘和困惑,乃至对

15、人对事出现一些敏感、偏激的认识,过渡地强调自己的观点,使其自我观念中随着许多夸大的、消极的情绪体验。2、出现反抗心理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种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反抗心理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自我意识的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独立意识的产生这三方面因素。反抗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化,时而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时而漠不关心,冷漠相对。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初中生的情绪感受与表现形式,既不像以往那么简单直接,也不如成年人那么成熟稳定,表现出“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等比较极端的情绪类

16、型。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初中生较以前的人际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逐渐脱离了儿童期团伙交往的方式,朋友关系在生活中日益重要,对朋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希望从朋友那里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对待异性方面,双方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彼此对对方逐渐发生了兴趣,但在表面上看,他们并不互相接近,而是相互排斥。一直到初中后期,男女才开始融洽相处。对待家庭关系,初中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体上表现为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的脱离与父母榜样作用的削弱。,15,初中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预初(小六),小学六年级:六年级的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17、,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提高。集中注意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进一步提高。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地意义记忆。思维上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在这一阶段,学生逐步学会分解出概念中的被指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集体意识较五年级又有发展,已不满足无规则要求的游乐性游戏,开始通过各种写作、动作等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男女生均显露其各自的心理特点,出现相互反感的倾向。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十分尊重强者。对“家长”、“教师”等权威开始产生了怀疑的态度。确定朋友关系倾向十分浓厚,愿意同水平相当者竞争,自尊心、自信心、好强心强,但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