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581598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9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二、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本节内容:,一、几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一)、美国产业结构调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呈现出了很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发生了重大变化:(1) 农业科技和管理进步,农业更加高效多产,从而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中。(2) 制造业更新换代,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在缩小,传统产业在改造中焕发生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就业人口加速向服务部门转移。(3)服务行业高度发展,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经济服务化已成为基本趋势。,第二,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并使国际竞争力得以提高 。高技术产业

2、的发展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在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信息技术起到了支点作用。战后美国工业生产中劳动率的提高有40% 70% 是因为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取得的。到了70年代, 美国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已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支配性地位; 在第二产业内部, 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也成为物质生产部门的主导产业。,第三,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资源配置上无所作为,为了保持美国科技领先的地位,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美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特别是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制定

3、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重要计划。 (2)加大了政府对高科技的投入。(3)运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4)鼓励并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力扶植高技术企业的成长。主要有:一是税收优惠政策;二是提供市场支持政策;三是对高科技小企业进行政策支持。(5)重视教育,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特别是重视企业职工的再培训。,图一为美国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表为:19972010年美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差别十分明显: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始终在1%左右,对GDP的贡献不大;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始终在20%左右; 第三产业在GDP中的份额最大,超过70%并且呈现

4、持续增长的趋势。 事实上,美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呈现向三、二 、一深化发展的趋势,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三次产业体系出现产业结构服务化的特征。,英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近几十年,英国经济从以工业为基础开始向着以服务业为基础不断转变。到目前为止,很多城市以及苏格兰地区在主体上已经基本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为主的产业结构。 在产业调整过程中,英国强调依靠市场力量为结构调整铺路。政府主要是从宏观上也予以投资政策引导和鼓励,促进某些传统工业衰落地区的工业改造和区域振兴,同时把发展高科技经济与改造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

5、一套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二)、英国产业结构调整,一、为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1、建立各种信息渠道,向市场提供充分的信息,如通过各种协会向会员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免费咨询以及商贸资料,根据会员要求提供各地市场专门报告等; 2、培育市场发展战略,如英国贸工部通过提供信息、组团考察、技术援助等方式培养和促进中小企业的战略化思维和全球化眼光; 3、不断改善生活环境,吸引人才安居。英国的生活环境质量很高,但为了吸引人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各地仍在千方百计优化环境,特别重视环境保护,以形成舒适便利、具有特色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二、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英国的主要

6、做法: 1、是让有条件的公司逐步从传统领域退出; 2、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如加大制造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是推动信息化,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的运用,鼓励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电子商务的竞争,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三)、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德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 开始明显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主导了这场以发展新经济产业为核心的最具革命性的世纪产业结构调整。,1、生物技术产业是德国传统的优势产业。联邦政府加大投入生物技术研发, 通过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生物园区竞争计划”以及随后德支持计划, 全力推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7、, 进而推动新经济产业的迅速成长。 2、德国政府把促进创新研发看作重中之重, 研发部门的资金增长迅速。德国研究政策的重点是新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开发、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健康与医学研究、分子医学与基因研究。研究与开发, 培育了新经济产业的技术源。 3、德国政府通过富有特色的支持系统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通过合作项目、引导项目和人员交流着力改进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网络化。一系列小企业政策, 激活新经济产业的创业动力。另外, 政府也通过简化税收以及进一步克服官僚作风减轻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负担。,西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及启示: (一)发挥市场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指引功能,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产业结构的

8、调整需要发挥市场的诱导,通过市场机制来指引产业调整的发展方向。同时政府的适当干预也必不可少。(市场和政府互相补充) (二)选择高新技术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其扩散作用和极化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带动) (三)大力发展教育,搞好人才培养,促进产业结构的发展与提升。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提高劳动力素质,注重人才培养),(四)要重视技术创新、建立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 (创新是前进的动力) (五)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传统产业需要高新技术) (六)积极利用世界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来调整与提升国内产业。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所引起的这种世

9、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发挥后优势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良机。(抓住机遇),(四)、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日本50 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实践中的经验主要有: 产业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培育起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通过对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产业给予适当的保护,传递了产业企业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完善了产业基础设施,保证了资金供应,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产业政策的体系性。日本的产业政策基本上是一个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的完整的政策体系。 它主要包括产业民主化政策、产业保护政策、产业扶植及振兴政策、中小企业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竞争秩序政策

10、、产业用地政策、海外市场开发资助政策、衰退产业合理化及调整政策、流通政策、高技术产业政策、防止公害政策、消费者保护政策等。,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日本政府 十分重视产业的协调原则,主要包括要确保没有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因素以及产业整体素质的协调。日本的“倾斜生产方式”就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而展开的,去除瓶颈因素,经济的健康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中小企业政策”则是针对产业整体素质的协调,保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具备公平的起点。,19501993年日本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提供了一些教训: 如产业政策的目标常常与为了增进社会福利的政策目标发生冲突;国内宽松的竞争环境使

11、得企业产生惰性,当经济陷入萧条时,不是内部挖潜或主动调整,而是谋求政府行为,以限制(国内外) 市场竞争等。简言之,日本的产业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效地利用价格机制在资源分配方面的职能,促成了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干涉了价格机制的调节职能,企业的市场活动被政策和规制所扭曲。,(五)、韩国产业结构调整,1、1950 年代中后期,以内向型经济发展为主。这一时期,韩国主要依靠美国援助物资来支撑经济,从而只能走内向型经济发展,即通过销售美援物资积累资金,再大量投入电力、煤炭、水泥、运输、通讯等骨干产业部门以带动内需,取得经济复兴的成果。,2、1960 年代初期,从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出

12、口导向工业化。由于韩国自身缺乏原材料、资金和技术,大部分依靠进口,而且出口不振,于是韩国政府自1958 年起,开始实施从“进口替代”逐步转向“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政策。在政府贸易推动政策支持下,韩国首先实现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推动的经济增长,继而完成了资本密集型原材料工业产品的进口替代,并使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 、1970 年代,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韩国的产业政策从鼓励出口转向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特别是第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21976 年) 中,大幅度增加投资促进重化工业部门的发展和成立综合贸易商社以扩大出口成为政府产业政策的重

13、点。确立了钢铁、机械、石化、造船、电子和有色金属六大战略产业,并在金融支持、税收和相关法律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旨在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4 、1980 年代以后,提出“科技立国”,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韩国从1982 年开始实行以稳定、效率、均衡为基调的产业政策调整,同时进一步强化出口。产业发展的重点确定为对外竞争力强的造船、电子、机械、钢铁等产业。 对那些在发达国家已属夕阳产业,但在韩国仍具有优势的产业(如纺织、家电、汽车、造船等) 进行技术升级,试图提高国产化率与附加值,以形成出口“主力产业”; 对那些在发达国家正处于成长期,而在韩国尚处于引进、吸收阶段的产业(如精密化学、精密仪器、

14、计算机、产业用电子机械、航空航天等) ,作为本国的“战略产业”,予以重点扶持; 对那些在发达国家处于开发阶段,而在韩国则处于萌芽阶段的“新兴产业”(如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 ,作为积极发展的“未来产业”。,5 、1990 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结构调整。 1993 年金泳三政府执政以后,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加速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过渡,全面实施科技立国战略,实施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长期以来积淀的矛盾,继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韩国也陷入了经济危机,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政府转而实行以企业为中心的结构调整。一方面对规模过大的企业进行分割,使其向小型化发展,减少垄断对经济的不

15、利影响;另一方面限制企业从事过多领域的经营活动,力求避免无序竞争。 韩国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中积累了一些值得研究的经验,如树立外向型产业经济结构的目标、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以及选择合理的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优化资源配置等。,韩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教训: 第一,过分依赖大企业的作用。 韩国的大企业和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不同,它们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扶植而非自由竞争成长起来的,竞争力也没有随着规模扩张而得到相应的提高; 其次,政府给予大企业太多的金融支持,优惠利率与市场利率甚至相差近10 个百分点,支持已经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加上大量低息贷款和高负债多角化经营,形成了大量的重复性投资和局部领域

16、的恶性竞争。 再次,外向型战略下的韩国大企业对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另外,韩国少数大企业对经济的高度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二,过分强调出口的重要性。 韩国政府在推进“出口导向”政策中,对企业过度干预,甚至对企业的保护制度化,最终既造成企业的“虚胖”,又使政企关系过于密切,导致腐败。再有,过度地强调发展出口产业,有可能导致内需产业和出口产业的“二重结构”现象加剧,使国内的经济结构内在联系松散而降低抗干扰性,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一旦遇到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就会随之震荡,这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已经有所显露。,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战略涉及到一系列产业政策,其中较有特色的是“电信港”计划、软件人才政策及知识产权保护: 1 、“电信港( Teleport ) ”计划:所谓“电信港”就是由高宽带通信设施、跨国通信网络、数字交换与传输设施、卫星地面站所组成的网络系统。为实施这一计划,印度政府打破了几十年由国营电信企业垄断的体制,取消了电信设备的特许生产制度,除了向外资开放电信产业以外,并逐步实施电信部门私有化的计划。印度的信息高速公路从此起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