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物理复习参考课件: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沪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570401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物理复习参考课件: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13高考物理复习参考课件: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13高考物理复习参考课件: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13高考物理复习参考课件: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13高考物理复习参考课件: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沪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物理复习参考课件: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物理复习参考课件: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沪科版)(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德州模拟)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方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压缩了x.试判断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 A.以大小为2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以大小为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C.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D.以大小为2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解析】选C.物体静止时,kxmg,当电梯运动时,取向上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kxmgma,可求出:ag,方向竖直向上,因此电梯可能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也可能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故A、B、D均错误,C正确.,2.(2011广州模拟)在2009年第11届全运会上

2、,福建女选手郑幸娟以“背越式”成功地跳过了1.95 m的高度,成为全国冠军,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落过程中她处于失重状态 B.起跳以后上升过程她处于超重状态 C.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等于她自身的重力 D.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大于她对地面的压力,【解析】选A.无论是上升过程还是下落过程,运动员的加速度始终向下,所以她都处于失重状态,A项正确,B项错误;起跳时加速上升,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大于重力,C项错误.地面对她的支持力与她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力相等,D项错误.,3.从正在加速上升的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在物体刚离开气球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

3、体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向上运动,加速度向上 C.物体向上运动,加速度向下 D.物体向上还是向下运动,要看物体离开气球时的速度 【解析】选C.刚离开气球瞬间,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向上的速度,但由于合外力向下,故加速度方向向下.,4.科学研究发现,在月球表面:没有空气;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没有磁场.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同时释放氢气球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月球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氢气球和铅球都处于超重状态 B.氢气球将加速上升,铅球加速下落 C.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地面 D.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地 【解析】选D.没有空气,说明两球不

4、受浮力,B错.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说明两球要下落且同时落地,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C均错,D正确.,5.(2011温州模拟)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物体沿倾角=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sin37=0.6, cos37=0.8,g=10 m/s2),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比例系数k.,【解析】(1)由题图(b)知当v=0时,a0=4 m/s2,则: mgsin-mgcos=ma0 得: =0.25 (2)当v=5时,a=0,则: m

5、gsin-N-kvcos=0 N=mgcos+kvsin 所以:mg(sin-cos)-kv(sin+cos)=0 k= 0.84 kg/s 答案: (1)0.25 (2)0.84 kg/s,一、对超重、失重问题的理解 1.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即ay0,物体就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态.当ay方向竖直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ay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2.尽管系统整体没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系统内的一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态.,3.超重并不是说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说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说重力完全消失了

6、.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4.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1)发生超、失重现象时,并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而是视重发生了变化. (2)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发生超、失重现象的物体的质量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共同决定的,其大小等于ma.,【例证1】(16分)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的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质量m50 kg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

7、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已知t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求:,(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该大楼的层高.,【解题指导】解答该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从图象中提炼解题信息: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 (2)可以采用运动学公式或v-t图象确定该大楼的层高.,【自主解答】(1)对于启动状态有:F1mgma1 (2分) 得:a12 m/s2 (1分) 对于制动状态有:mgF3ma2 (2分) 得:a22 m/s2. (1分) (2)电梯匀速运动的速度 va1t121 m/s2 m/s (

8、2分) 从图中读得电梯匀速上升的时间t226 s (1分) 电梯运行的总时间t28 s (1分) 电梯运行的v-t图象如图所示, (2分),所以总位移 s v(t2t) 2(2628) m54 m (2分) 层高h m3 m. (2分) 答案:(1)2 m/s2 2 m/s2 (2)3 m,【变式训练】(2011漳州模拟)在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的电梯里,某同学把一测量加速度的小探头(重力不计)固定在一个质量为1 kg的手提包上进入电梯,到达某一楼层后停止.该同学将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处理后列在下表中:,为此,该同学在计算机上画出了很多图象,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和所学知识判断如图所示的图象(设F为手提包受

9、到的拉力,取g=9.8 m/s2)中正确的是( ),A. B. C. D.,【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电梯在14 s内一直向上运动,位移s一直增大,故错误;前3 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3 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不随时间改变,故错误,正确;由F1-mg=ma1,F1=m(g+a1)=10.2 N,中间8 s内,F2=mg=9.8 N,最后3 s内,F3-mg=ma2,F3=m(g+a2)= 9.4 N,故正确,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二、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1.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或关联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

10、统中隔离出来,将内力转化为外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视为质点)来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4.涉及隔离法与整体法的具体问题 (1)涉及滑轮的问题,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必须采用隔离法.若绳跨

11、过定滑轮,连接的两物体虽然加速度方向不同,但大小相同.,(2)固定斜面上的连接体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多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建立坐标系时也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 (3)斜面体(或称为劈形物体、楔形物体)与在斜面体上物体组成的连接体(系统)的问题.当物体具有加速度,而斜面体静止的情况,解题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例证2】(13分)如图所示,在 光滑的桌面上叠放着一质量为 mA=2.0 kg的薄木板A和质量为mB=3 kg的金属块B.A的长度L=2.0 m.B上有轻线绕过定滑轮与

12、质量为mC=1.0 kg的物块C相连.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视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滑轮质量及与轴间的摩擦.起始时令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绳被拉直,B位于A的左端(如图),然后放手,求经过多长时间后B从 A的右端脱离(设 A的右端距滑轮足够远)(取g=10 m/s2).,【解题指导】由题图可知:(1)B、C应作为一个整体求其加速度;A单独求其加速度.(2)要求“B从 A的右端脱离”,则B与A的相对位移应为L.,【自主解答】以桌面为参考系,令aA表示A的加速度,aB表示B、C的加速度,sA和sB分别表示 t时间内A和B移动的距离,则由牛顿定律和匀加速运动的规律可得,以B

13、、C为研究对象 mCg-mBg=(mC+mB)aB (3分) 以A为研究对象:mBg=mAaA (2分) 则由sB= aBt2 (2分) sA= aAt2 (2分) sB-sA=L (2分) 由以上各式,代入数值,可得t=4.0 s (2分) 答案:4.0 s,【规律方法】多物体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 研究对象涉及到多个物体,考点往往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摩擦力等多个知识点,综合性较强,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此类试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是:(1)弄清各个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哪些物体应该

14、单独分析;(2)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速度;(3)寻找物体间的 位移关系,位移关系是联系物体运动的纽带.,【变式训练】 (2011苏州模拟)一物块以一定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出,利用 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 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 系图象如图所示,求: (1)物块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1、a2; (2)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3)斜面的倾角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1)由题图得,上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 a1= m/s2=8 m/s2 下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 a2= m/s2=2 m/s2 (2)由题图得物块上滑的最大距离s=S面=1 m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上滑过程:mgsin+mgcos=ma1 下滑过程:mgsin-mgcos=ma2 由联立方程组代入数据得:=30 = =0.35 答案:(1)8 m/s2 2 m/s2 (2)1 m (3)30 0.35,【例证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点的坐标为a(0,10)、b(0,0)、c(4,4)、d(12,0).根据v-t图象,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