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与民生

上传人:luoxia****01812 文档编号:54562968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与民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三农与民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三农与民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三农与民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三农与民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农与民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与民生(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 农” 与 民 生,一、上年度备考会的回顾在上年度备考会上,我负责主讲“三农”专题,在讲完该专题后,又重点推介了“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我的讲稿截屏,再请大家看看去年我省高考试题的39题第(5)问: 试题:(5)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 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 的粮食需求”。(8分) 高考答案: (5)政策支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等;财政资金支持,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补贴等;科技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如规模化经营等。,10浙江卷(2)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浙江

2、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14分),10四川卷: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二、2002年以来文综对“三农”问题的考查及备考(一)文综对“三农”问题的考查2002年全国卷38题考查背景:洞庭湖退耕还湖2003年全国卷38题考查背景:城市化,2004年文综 全国卷38题考查背景:“一号文件” 全国卷 3

3、8.考查背景:淮河治理 39.考查背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全国卷 38题考查背景: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 39题考查背景:土地退化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5年全国卷 考查背景:农民收入及农民权益 2005年全国卷38题 考查背景:生态农业 2005年文综全国卷 考查背景:河西走廊,2006年文综 全国卷38题考查背景:现代农业 全国卷38题考查背景:财政支农 北京文综39题考查背景:新农村建设 重庆文综40题考查背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天津文综39题考查背景:农业税,2007年文综 全国卷38题考查背景:民生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39题考查背景:玉米

4、加工 天津文综38题考查背景:民生问题:免收学杂费、 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就业再就业工作 山东文综考查背景:农业科技,2008年文综全国卷38题 考查背景:粮食安全 2008年重庆文综 考查背景: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009年文综 全国卷37题考查背景:农业税 38题考查背景:抗旱工作 全国卷38题考查背景:30年农村成就及农村居民消费 重庆文综考查背景: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宁夏、辽宁文综考查背景:财政支农等、消费券 浙江文综考查背景:大学生当村官,2010年文综 全国卷39题考查背景:粮食安全 安徽文综考查背景:城乡消费 福建考查背景:农民工的幸福 四川

5、文综考查背景:城市化 浙江文综考查背景:统筹城乡发展,(二)几点启示: 1、“三农”问题是10年来高考考查频率最大的试题,而且多以主观试题考查为主。 2、每年考查的主题与当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等文件,或当年突发重大事件紧密相关。 3、考查涉及的理论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主,有些主干知识反复考查,如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4、近年文综全国卷呈现了一些新特点。其一,对隐形知识进行挖掘。如08年文综1第三问:“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答案中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在现行教材中没有直接呈现,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挖掘。其二,强化教材知识整合,突出运行学

6、科思想分析解决问题。如09年文综1第二问:“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主观题选材要关注两个角度:一是成就。二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且国家有了非常明确解决办法的问题。,(一)农业,三、知识整合,农业含义,农业分类,农业地位和作用,农业成就,农业现状及表现,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三大产业的关系,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四靠产业化,三靠投入,二靠科技,一靠政策,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五靠乡镇企业,(二)民生,财政与税收,社会保障体系,收入与社会公平,

7、矛盾即对立统一,国家机构宗旨、原则、职能,党的性质、执政方式、政党制度,民族与宗教,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社会主义本质及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人民群众的地位,正确价值观,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国家性质、人民群众的地位,四、本备考年度需要关注的事件及国家意志 (一)影响“三农”的自然灾害 1、冰雪灾害,2、干旱,3、洪涝灾害,国家防总办公室和民政部2010年7月30日9时统计,当年以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农作物受灾9172千公顷,受灾人口1.37亿人,因灾死亡991人、失踪558人,倒塌房屋107万间,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10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9

8、3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87亿元。,4.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胡锦涛和温家宝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同时要加强地震监测预报,落实防范余震措施,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5.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胡锦涛强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7.十七届五中全会“主题”。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此次全会在讨论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过程中,凸显的主题就是“让民众富起来”,这将成为未来我党重要的执政理念。,8.富士康事件引发社会对劳资矛盾“犀利化”现状思考,工会在主动为工人维权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9.企业家陈光标发出离世后捐出全部财产的公开信,折射中国财富伦理的进化 10.进行新农保试点的

10、地区已经参保了1.43亿农民,其中有4000多万老年农民已经领到了由政府发给的每月最少55块钱的基础养老金。 11.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二)国家意志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完善农村发

11、展体制机制。,2、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1)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2)要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3)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农田水利

12、欠账多,未来10年内水利投资要完成4万亿,4、2011年“一号文件”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二要坚持统筹兼顾。三要坚持人水和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五要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5.党十二五建议: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

13、谐稳定。,(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3)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4)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5)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1)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 (2)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3)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4)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5)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6)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7)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

14、工作。,7.201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办好这件大事。,(2)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

15、,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8.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

16、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五、2011年备考需要重点关注问题(一)推进农业现代化,保证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践行“包容性增长”,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重点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材料一:2010年,我国一些农产品出现持续价格上涨。此轮物价上涨主要是基于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减少,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次就是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蔬菜价格上涨与灾害天气密不可分。,(一)推进农业现代化,保证主要农产品的有 效供给,材料二:本轮价格上涨的农产品,与房价、股票、燃气、油价等的上涨有一定的关系,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也会带动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反过来一种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可能形成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预期,很多人开始抢购农产品,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全面上涨,进而带动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