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61622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培训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科 刘安生,概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sis IM)是一种由Epstein-Barr病毒(EB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特征: 发热; 咽峡炎; 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WBC、L、异淋增多; 血清中:EBV-DNR(+)、EBV-Ig(+)等。,流行病学,带毒者:病后或隐性感染者; 途径:主要是经口的密切接触或飞沫传播,血液传播,偶见性接触传播; 潜伏期:24周或更长; 感染率:非洲-2岁时81%;美国-2岁时25%-40%;1978年,广西-5岁时90%;1987年,上海-6岁时80.98%。,发病机

2、制(一),EBV的宿主细胞:成熟B细胞及某些上皮细胞(CD21); EBV口咽部上皮细胞(CD21)淋巴组织CD21 B细胞分布全身T细胞(CD8)及体液免疫反应;在血液和淋巴结中消灭B细胞(带病毒)产生症状。T细胞症状逐渐消失。记忆细胞、毒性细胞及免疫抗体一起控制B细胞(带病毒)终身亚临床感染自身平衡状态。 异淋细胞:大量的CD34细胞、辅助细胞和NK细胞。,Cohen, JI N Engl JMed 343:481-492, 2004,发病机制(二),抗体:特异性抗体、嗜异性抗体和自身抗体 特异性抗体:抗EB核抗原(EBNV)抗体、抗早期抗原(EA)抗体、抗病毒壳蛋白抗原(VCA)抗体、抗

3、膜抗原(MA)抗体; VCA-IgM:病初出现,第1、2周最高,持续23月。,临床表现(一),可分为潜伏期(24周,一般415天)、前驱期(45)、腺肿期和恢复期; 发热:不规则热,13周,少数34月; 咽峡炎:咽峡部、扁桃体肿大充血、溃疡,可见厚霜样渗出或伪膜形成; 淋巴结肿大:本病主要表现之一,全身受累,以颈后三角区最常见;,临床表现(二),肝、脾肿大:2060肝大,多伴一种或多种肝功能异常,10有黄疸。3065脾肿大; 皮肤和黏膜:20出现皮疹,如丘疹、斑丘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25在软硬腭交界处有针尖样小出血点。眼结合膜充血; 幼儿有眶周水肿;,临床表现(三),消化道症状:恶心、食

4、欲不振、呕吐、腹痛、腹泻; 神经系统症状:脑膜炎、外周神经炎(面神经瘫痪、多发性神经炎); 其它:间质性肺炎、心肌炎、心包炎、肾炎等;,实验室检查,血象:中度增加,10.020.0109/L,也可60.0 109/L或正常、减少,单个核细胞增高(60%),异淋10%可考虑诊断,20%可确诊,亦可达60%90%。异淋一般:25天出现,710天达高峰,分为三型: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 骨髓: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可见异淋,原淋细胞不增多,组织细胞可增生。,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嗜异凝集试验156为阳性;EBV-Ig的检测:VCA-IgM(+) 约85%; EBV-DNA检测或EBV分离; 其他

5、:肝功能,尿、粪、脑脊液常规,心电图,胸片等;,诊断,临床表现;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 EBV-Ig或EBV-DNA;,小儿IM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1、 发热; 2、 咽炎、扁桃体炎; 3、 颈部淋巴结肿大(1cm以上); 4、 肝脏肿大(4岁以下:2Ccm以上;4岁以上:可触及); 5、 脾脏肿大(可触及)。,血象检查,1、WBC分类L50以上或L总数10.0109/L; 2、异淋大于20以上或异淋总数1.0109/L;,EB病毒抗体检查,急性期EBNA抗体阴性;以下1项阳性 1、VCA-IgM抗体初期阳性,以后转阴; 2、双份血清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 3、EA抗体一

6、过性升高; 4、VCA-IgG抗体初期阳性;EBNA抗体以后转阳;,特殊问题(一),Duncan综合症:是一种性遗传性免疫缺陷病,也叫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症(XLP),患者对EBV先天性免疫缺陷,平均6岁发病,表现为:高热、WBC、异淋、肝功异、常见淡红色斑丘疹。病程中病情进行性加重,多死于肝损害。分为四型: 致死性传单: 伴淋巴瘤的传单: 伴免疫缺陷的传单: 淋巴瘤:,机理,XLP的染色体位点:Xq25; 相关基因:SPA/SH2D1A; 合成蛋白质:SPA/SH2D1A; 基因功能:参与SLAM(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ng molecule)信号转导,淋

7、巴细胞活化。 Arico M.el. Boold,2001,97:1131113,机理,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活化分子相关蛋白(SPA)与P21活化激酶互换因子(PIX)相互作用,从而促进PIX的募集并使其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细胞中的SAP过度表达与钙离子信号一起,对激活T细胞的核因子(NFAT)有协同活化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被优势负性突变的PIX特异性阻断; PIX是SAP介导T细胞活化的关键:通过Fyn、PIX等因子; 顾翠萍、吴俊、林志新.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6,103(39):14447,特殊问题(二),先天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极少见报道,孕妇感染可致胎儿

8、流产、死胎; 8月的幼儿极少发病,幼儿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典型; 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疲劳、发热、咽峡炎、慢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肌痛、头痛、关节炎,伴一些精神神经症状。EBV感染?VCA-IgG、EA-IgG(+),慢性活动型EB病毒感染,概述,IM时,EBV以B细胞为靶细胞,表现为一过性淋巴组织增生、急性咽峡炎、颈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 如此类EBV感染的活动性症状反复出现或持续数月以上;EBV特异性抗体滴度异常增高;但无明确的基础疾病。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发病机制,不明确,CAEBV时,显示自然杀伤细胞(NK)、E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功能受损等多种免疫

9、异常,故患儿有免疫功能障碍为最重要的发病原因; 本病特征:增值的EBV感染细胞除B细胞外、还有T细胞及NK细胞;而IM急性期EBV感染的T细胞仅占少数。,临床症状,年龄:婴幼儿至成人均可发病,但12岁以下,特别是幼儿期多见。 以发热、肝脏及脾脏增大为突出表现,可有淋巴结肿大、贫血、脾疹、黄疸、腹泻及对蚊虫叮咬的变态反应等; 可持续数月至1年以上,或反复出现; 因慢性活动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衰而死亡的病例并不少见。,临床症状,肝大:92; 脾大:87; 发热:84; 贫血:64; 淋巴结肿大:62; 皮疹:51; 黄疸:36; 腹泻:15;,并发症,间质性肺炎; 心肌炎、冠状动脉瘤; 骨髓抑制

1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贫、嗜血细胞综合征(VAHS)、淋巴瘤(HD、Burkitt淋巴瘤、T细胞性淋巴瘤); 肾功能不全; 脑炎、脑膜炎、末稍神经炎等; 唾液腺炎、葡萄膜炎。,实验室检查,血象和生化: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减、肝功异常(80); EBV特异性抗体:VCA-IgG、VCA-IgM、VCA-IgA、EA-IgG升高, EBNA-IgG可明显降低; 病毒学:PCR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EBV-DNA均阳性; 免疫学检查:高IgG血症,IFN-a、IFN-g和IL-2等生成能力降低。,CAEBV的诊断标准,1、持续或反复性的发热、皮疹; 2、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 3、慢性肝炎或间质

11、性肺炎; 4、全血细胞减少或VAHS; 5、蚊虫叮咬过敏或CD16细胞、CD56细胞、CD57细胞、HLADRT细胞增加,CAEBV的诊断标准,A:EBV抗体异常: VCA-IgG1640; EA-IgG 1160; VCA-IgA 120; B:病变组织或末梢血淋巴细胞存在EBV-DNA。,EBV初感染时间不明的病例: 15项中有两项以上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病数次;且符合A、B即可诊断; 继EBV初感染后发病的病例: 15项中有两项以上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或反复发病数次;且符合A即可诊断;,CAEBV治疗,目前将CAEBV的治疗原则分为三阶段: 抑制出现的各种异常免疫反应,同时减少组织中

12、EBV感染细胞;可用皮质激素、VP16、CsA等; 如上述治疗反应良好,则进一步针对EBV感染细胞并增强免疫功能,给予IL-2; 治疗反应良好者应用强有力的抗肿瘤化学疗法,继续给予IL-2;无效可试用PBSCT。,CAEBV预后,本病属于预后不良的全身性感染,患本病后约半数患儿于4-5年后死亡,死因: 50死于器官功能不全; 其它:恶性肿瘤、机会性感染和VAHS,鉴别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似传单,但无EBV感染的证据称为传单综合症,常见原因

13、: 病毒:CMV、HBV、HIV; 细菌:结核、沙门氏菌、链球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原虫等; 药物:激素、砷剂、巴比妥类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良性自限性传染病,常于春秋流行,多于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染,主要见于114岁; 常无症状,或发热、上感症状,轻度腹痛、腹泻;麻疹样皮疹,偶见肢体瘫痪; 实验室检查:血象:WBC,小淋巴细胞,嗜酸细胞,持续35周,偶达10周;骨髓:正常,成熟小淋巴细胞; WBC和小淋巴细胞升高,无症状或轻微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时,要考虑本病。,治疗,流行时隔离; 肌注:恢复期血清2030有一

14、定的效果; 甲硝唑治疗咽峡炎型有效; Ganciclovir治疗疱疹病毒有效; 对症治疗。,疗效标准,治愈: 症状和体征消失; 血象与肝功等检查恢复正常; 并发症治愈; 观察一个月无复发。 好转: 症状和体征好转;,疗效标准,血象和肝功好转; 并发症好转或治愈。 无效: 症状和体征无好转或恶化; 血象或肝功等检查无好转或恶化; 并发症发生或恶化。,愈后,多属自限性; 病死率12; 并发症:呼吸道梗阻、脾破裂等;,血常规分析,白细胞直方图,白细胞,WBC: 26.4109/L; N: 19.8109/L; M: 1.5109/L; L: 5.1109/L;,红细胞直方图,红细胞,RBC: 4.421012/L; Hb: 129g/L; MCV: 87.9fl; MCH: 29.2pg; MCHC: 332g/l; RDW: 15.7。,血小板直方图,血小板参数,PLT: 466109/L(100300 109/L) MPV: 9.3fl(711fl) Pct: 0.434(0.1900.360) PDW: 16.0(611.5),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