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最致命的杀手之一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557888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最致命的杀手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世纪最致命的杀手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世纪最致命的杀手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世纪最致命的杀手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世纪最致命的杀手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最致命的杀手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最致命的杀手之一(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世纪最致命的杀手之一,-艾滋病,小组成员,组长:孙中贤1420150221 组员:李佳东1420150219邓世铭1420150220黄华玲1420150222牛 影1420150223,艾滋病的概述,1,一、什么是艾滋病?概念: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通俗的说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二、艾滋病的临床症状,艾滋病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IV感染者一定患有艾滋病吗? HIV本身并不会

2、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因此,HIV病毒患者分为两类: HIV感染者:是指机体感染了HIV,但免疫功能尚未受到严重破坏,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又称HIV携带者。 AIDS病人:是指HIV感染者,经一定的潜伏期后,免疫系统受到HIV的严重破坏,并出现各种严重的继发性感染或肿瘤时的患者。,艾滋病的发现与传播,2,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患者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首次报道洛杉矶先后有五例男性同性恋者、吸毒者等发生了平时罕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这种肺炎以往仅发生在免疫抑制的病人中,而上述五例患者发病前均似健康人。同年

3、7月,已有报告称发现26例卡波济氏肉瘤患者。随后又不断发现新的类似病例。这些病人都有原因不明、性质相似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该病迅速传播,死亡率高。1982年,医学界最终研究证实:一种新的可怕的疾病开始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病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汉语译音为“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该排名公布了一份艾滋病分布图表: 三十二个国家已出现了艾滋病! 当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哈夫丹马勒不禁痛哭失声。 他说:“死神来了!”死神来了! 死神带着冷酷、阴森的狞笑,疯狂地扑向放纵自己的人们,我国艾滋病流行的

4、重要事件 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 1989年,发现注射毒品者HIV感染者 1995年,发现经卖血传播的HIV感染者 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有哪些传播方式?,三大途径,四大体液精液 阴道分泌液 血液 乳汁,不会传染艾滋病的途径 空气 饮水、食物 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 游泳池 吸血昆虫和蚊子、跳蚤、虱子等: 有防护的照料、护理等 蹲式厕所及小便池,HIV的分类及结构,3,一、HIV的分类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

5、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1在电子显微镜的第一张照片,HIV-1分为M、O、N亚型组。M亚型组包括A、A2、B、C、D、E、F、G、H、J、K亚型,O亚型和N亚型很少见,主要分布如下表,HIV的结构 HIV病毒包括一个圆柱形中心,四周为球形脂质包膜。中心包括两个单链脱氧核糖核酸。,HIV的生物学性 1、基因突变是HIV分重要特征,对疫苗和药物的研究有重要影响。2、HIV-1的靶细胞3、HIV的抵抗力:对热、化学消毒剂敏感,但对紫外线、射

6、线不敏感,HIV的复制,艾滋病的发病机制,4,一、病毒感染过程 1、原发感染 HI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包括第一受体和第二受体。HIV进入人体后,在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约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份。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 2、HIV在人体细胞内的感染过程 吸附及穿入:HIV-1感染人体后,选择性的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经环化及整合、转录及翻译、装配、成熟及出芽,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3、HIV感染后的三种临床转归 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不进

7、展者三种转归。,二、抗HIV免疫反应 抗HIV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以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 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针对HIV蛋白的各种特异性抗体、特异性CD4+ 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和CTL直接或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抑制病毒复制。,三、免疫病理 1.CD 4+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感染HIV后体内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分为3个阶段: 急性感染期:CD4+ T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大多数感染者未经特殊治疗,CD4+ T淋巴细胞数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 无症状感染期:CD4+ T淋巴

8、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在800350/mm3之间,此期持续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持续约8年左右; 有症状期:CD4+ T淋巴细胞再次较快速的减少,多在350/mm3以下,部分晚期病人降至200/mm3以下,并快速减少。,2.CD4+ 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T辅助细胞1(Th1)细胞被T辅助细胞2(Th2)细胞代替、抗原递呈细胞功能受损、白细胞介素-2产生减少和对抗原反应活化能力丧失,使HIV/AIDS病人易发生各种感染。 3.异常免疫激活 HIV感染后,CD4+、CD8+ T淋巴细胞表达CD69、 CD38和HLA-DR等免疫激活标志物水平异常的升高。异常的免疫激活状况不仅可以衡量血

9、浆病毒载量的变化,还可以预测CD4+ T淋巴细胞减少的速度。 4.免疫重建 指经抗病毒治疗后,上述HIV所引起的免疫异常改变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与艾滋病相关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下降,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减少。但抗HIV治疗并不能使所有艾滋病病人获得免疫重建,也不能重建抗HIV的CD4+ T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CD8+ 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HIV的能力也下降,这意味着病人需长期维持用药.,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发展过程HIV抗体 HIV抗体+,无症状 HIV抗体+有症状 艾滋病,4-8周,8-10年,1年,0.5-2年,感染成功,急性期性状,出现症状,诊断艾滋病,死 亡,艾

10、滋病发展现状及防治,5,我国面临的艾滋病现状 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 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 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呈较高流行水平 全国31个省(自治区、

11、直辖市)48%均有报告 云南、四川等地吸毒人群感染率50% 河南等地有偿采血人群中感染率30%,全球艾滋病传播途径和比例,艾滋病研究重大发现 1995-1997年,“鸡尾酒疗法“,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2013年,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王福生领衔的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够促进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重建和恢复。 2014年,HIV逆转录必须需要一个人类的酶,以及p21基因的上调类似酶的固有抑制剂可阻断病毒逆转录。,全球艾滋病治疗长远目标病毒学: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载量。免疫学: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终极目标:培育出艾滋病疫苗;治愈艾滋病。,预防措施,传染源,管 理,早期发现,易感人群,传播途径,避孕套,针具交换,输血筛查,疫 苗,美沙酮维持,宣传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