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三复习课件第5讲时间计算、日期判断及日照图的判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455088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三复习课件第5讲时间计算、日期判断及日照图的判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高三复习课件第5讲时间计算、日期判断及日照图的判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高三复习课件第5讲时间计算、日期判断及日照图的判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高三复习课件第5讲时间计算、日期判断及日照图的判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高三复习课件第5讲时间计算、日期判断及日照图的判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高三复习课件第5讲时间计算、日期判断及日照图的判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三复习课件第5讲时间计算、日期判断及日照图的判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解题关键 主要特征与相关现象 线 日期分界线 界线: 0时或 24时所在经线和 180经线 理论上 ;沿地球自转方向,0 时经线向东至 180的范围为今天;0 时经线向西至 180的范围为昨天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以东为东半球,其西侧为西半球;160E 以东为西半球,其西侧为东半球 面 南北极圈内极昼和极夜的范围 若越向北,昼越长,则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反之,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北极圈出现极昼的时间为 6月 22日前后,出现极夜的时间为 12月 22日前后。只在每年 3月 21日或 9月 23日前后,南、北极点周围无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相反的 第

2、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解题关键 主要特征与相关现象 角 晨昏圈和地轴夹角 晨昏圈和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变化范围为 02326 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 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反之,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变大为东经度,经度数变小为西经度 2.日照图的绘制 图 512 1 先画出一个圆,然后画出地轴、赤道、经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注意地轴要与赤道垂直。2 根据题意确定直射点的位置,如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 2326N 等等。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 第 5讲 时间计算、日期判断及日照图的判读 第 5讲时间计算、日期判断及日照图的判读 第 5讲

3、考点自主梳理 ?考点一地方时和区时 1地方时 1 地方时的成因:地球_,不同的_有不同的时刻。 2 地方时的概念: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2时区和区时 1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_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24个时区。 考点自主梳理 自转 经线 15 第 5讲 考点自主梳理 2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_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时区相差_。 ?考点二日界线 1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_的经线 2人为日界线:大致沿_的经线 ?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角90 _。 ?考点四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 夜 长时数昼 夜 弧度数除以_。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1

4、小时 0时 180 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间的纬度差 15 ?探究点一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相差 4分钟,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 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下图为例: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考向互动探究 图 51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12时,如 ND。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24时或 0时,如 NB。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6时,如 NC。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18时,如

5、 NA。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2 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 E点的地方时,以 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 E点位于 D点以东,应“东加” ;若求 F点地方时,以 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 F点位于 B点以西,应“西减” 。 3 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 E点所在经线与 ND经线相差 45,时差为 3小时。 4 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 E点地方时为 12:0045/1515:00,F 点地方时为 24:0045/1521:00。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2区时的计算 计算区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定时区,定区时,定向

6、,定差,定值。 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地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位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定区时、定向、定差、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计算。 【特别提示】 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 经度或时区 早、西 经度或时区 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例 12011?重庆卷 某地北京时间 6月 22日 6时左右日出,13 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回答 1 2 题。 1 该地最可能是 A北京B沈阳 C成都 D海口 2 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

7、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 西四区 的区时约为 A6 月 21日 9时 B6 月 21日 21时 C6 月 22日 9时 D6 月 22日 21时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1 C 2 B 解析 1 当北京时间为 6月 22日 13点时,此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83,即此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83,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得此地纬度为 1626N 或 3026N;由北京时间 13点此地为正午 12点,可得此地经度为 105E,由此得出该城市可能为成都。 2 据上题可知此地当地时间 5点日出到 12点,太阳高度由 0增大到最大 83需要 7个小时左右,大约每个小时太阳升高 12,当太阳高度为 36

8、时,应为日出 3小时后,即 105E 东七区 地方时为 8点,进而可得出西四区的区时为 6月 21日 21时,故选 B项。 第 5 讲 考向互动探究 点评 计算地方时和区时,一定要把握计算方法,明确定点 确定要求时间的点 定差 确定经度差或时区差 定向 确定要求点和已知点的相对东西方向 定法 确定东加西减的方法 定值 确定准确的计算结果 的思路,同时要避免混淆地方时和区时。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探究点二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 0时经线。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 图 52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2极地投影图 图 5

9、3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3两种日界线的区别 图 54 【方法点拨】 不同日期范围的判断技巧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个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个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例 2读经纬网示意图,图中虚线是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B 点是 AC的中点。据此回答 1 2 题。 图 55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1 此刻,甲地地方时为 A6 时 B15 时 C9 时 D21 时 2 若图中的日期是 7日和 8日,则某地 86S,80W 的区时是 A7 日21时 40分 B7 日 22时

10、C8 日 3时 20分 D8 日 8时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1 D 2 B 解析第 1 题,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6时或18时,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只能是地方时为 0时的经线和国际日界线。由此可知只有图示右面的日期分界线为 0点时,才符合题目条件。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第 2 题,由上图可知,135W 的地方时为 18时,即西九区的区时为 7日 18时。80W 位于西五区,比西九区早 4个小时,应为 7日 22时。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探究点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 夜 长时数昼 夜 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

11、正午 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如下图所示 。 图 56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昼长时数 12日出时间 2 日落时间12 2 夜长时数 日出时间0 2 24日落时间 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 夜长 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 昼长 相等。例如,40N 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例 3 图 57 中N、S 为南北极点,P、Q 是晨昏线与某一经线圈的两个交点,K、L位于晨线与昏线的中点,P、K 两地经度差 15,P 点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据此回答 1

12、 2 题。 图 57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1 图中 K、L 两点的纬度值分别是 A0、0B. 2326、2326 C0、2326 D. 2326、0 2 图中 Q点的昼长可能是 A8 小时B14 小时C16 小时D10 小时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1 A 2 D 解析 由题干材料知,大圆 PKQL为晨昏线,且 PK位于晨线之上。第 1 题,K、L 两点分别为晨线和昏线的中点,都在赤道上,纬度都为 0。第 2 题,由 P、K 两地经度差 15,得出 P点的日出时间为 5点,昼长为 14个小时。结合南北对称原则知,Q 点夜长为 14小时,其昼长为 10小时。 点评 计算昼夜长短一般要看

13、同一纬线圈上昼弧和夜弧所跨越的经度,但有时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对做题意义更大,例如本题就利用南北半球的对称性,对于求得昼长帮助很大。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探究点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 南 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 “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 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 12时,据此进一步结合相关信息,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求得其他地点的地方时。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

14、究 2 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一般情况下,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 见图 58 ,南楼高度为 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H,则最小楼间距 L为:Lh/tanH。 图 58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3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h90 为倾角,h 为正午太阳高度 。 图 59 第 5讲 考向互动探究 【特别提示】 太阳高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不同,如图 510 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