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绿色产业大道 绘生态经济蓝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55026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绿色产业大道  绘生态经济蓝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绿色产业大道  绘生态经济蓝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绿色产业大道  绘生态经济蓝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绿色产业大道  绘生态经济蓝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绿色产业大道  绘生态经济蓝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绿色产业大道 绘生态经济蓝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绿色产业大道 绘生态经济蓝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绿色产业大道 绘生态经济蓝图(赤水市人民政府 2008 年 9 月 3 日)尊敬的阮主任、甘厅长及调研组各位领导:在这初秋时节,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阮主任、甘厅长一行领导莅赤指导工作。在此,真诚地感谢各位领导对赤水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现将我市林业特别是竹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我市位于贵州北部赤水河下游,地处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全市幅员面积 1801 平方公里,辖 9 镇 5 乡 3 个街道,总人口 30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2 万人。境内最高海拔 1730 米,最低 221 米,地形切割强烈。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 207 万亩,其中竹林地面积 114 万亩,森林覆盖率 71.

2、36。2007 年,全市财政总收入 1.74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068 元;林业总产值14 亿元,其中竹业综合收入 13 亿元(一产 2.1 亿元,二产 6.3 亿元,三产 4.6 亿元)。近年来,赤水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立足生态抓经济,围绕“ 两业” (即竹业和旅游业)做文章,在推进“ 生态立市、旅游兴 市、竹业强市” 发展战略中,林业生态建设和竹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 、“全国 绿化模范 县(市)”、 “全国生 态示范区”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全国林 业生态建设先进县 市” 和“全国水土保持示范2市” 、“中国

3、 优秀旅游城市 ”等。在竹业发展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坚定了把赤水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种竹面积最大、竹加工门类最齐、竹产品科技含量最高,把赤水打造成西南最大的竹加工基地的信心和决心,按照“两个率先” 的要求,争当全省竹产业发展的排 头兵。竹产业的发展,引领着赤水以竹为主的特色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实施百万亩造竹工程建设以来,竹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实惠。一、竹业发展情况及成效1999 年起,我市开始实施“天保” 工程, 2001 年起,我市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 年来,累计实施封山育林 17 万亩,人工促进 4.6 万亩,全面停伐商品材 4 年,减少木材采伐 15 万立方米以上;累计完

4、成人工造林(竹)62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 2000 年的 62.18,提高到 2006 年的 71.36。全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与自然进一步和谐。(一)进一步筑牢了长江上游的绿色屏障调查监测显示,2000 年时,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 87.7 万亩,占幅员总面积的 32.5。年土壤侵蚀量达 627 万吨。2000 年以来,我市按照产业发展布局,紧紧抓住机遇,以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为载体,全力推进人工造林(竹)、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通过努力,2007 年赤水河出境段泥沙含量比 2000 年降低了70,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了近 500 万吨。实行以竹代木,3每年替代木材 60 万立方米以上,

5、每年就保护了 6 万亩森林。通过百万亩造竹工程和赤水河流域三百里竹廊建设工程的实施,赤水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国家相关部门将长江上游唯一的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殖流放站和珍稀鱼类繁殖基地建在了赤水,这是对我市通过实施造竹工程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所取得巨大成就的最大认同。(二)把赤水河建成了生态旅游的绿色画廊赤水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桫椤林立,飞瀑叠嶂,丹霞流彩,翠竹成荫,1935 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更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神奇魅力。全市现有 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个国家森林公园和 13 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一级景点,被旅游专家誉为“竹子之

6、乡” 、“千瀑之市”、 “丹霞之冠” 、“桫 椤王国”、 “长征遗址” 。随着“旅游兴市”战略的深入推进,赤水市的绿色生态旅游和红色经典旅游交相辉映,吸引着四方游客流连往返。置身竹乡,漫步竹林,让人深切感受到竹子的恬淡宁静和竹乡的清新秀美。生态旅游迅速崛起,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新兴支柱产业。造竹工程的实施,不仅打造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助推了赤水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2007 年,我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 ,目前,正全力以赴申 报世界自然遗产。竹,给赤水旅游增添了灵气,注入了活力。(三)把竹业建成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4去年,我市农民

7、人均纯收入 3068 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 40以上来源于竹业生产。黔北 20 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建成正式投产以后,竹农人均可增加收入 1000 元,赤水农民可望真正走上“扛着竹子奔小康 ”的康庄大道。竹 产业的发展,还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007 年与2000 年相比,赤水市的一产比例下降了 9 个百分点,二产提高了 6 个百分点,三产提高了 5 个百分点。全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5 万多人,竹浆项目正式投产以后,还可为城乡增加就业岗位 5000 个以上。通过以竹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竹业经济带来的巨大实惠,竹产

8、业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小康生活的绿色银行。(四)丰富的竹资源已经成为支撑工业发展的绿色原料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龙头企业带动竹产业发展,市委、市人民政府根据“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 的指导思想,经过认 真分析研究后,提出了“以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以政府职能规 范准入” 的工作原则,通过整合资源、重组改建等办法,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并对加工能力分布进行了重新区划,积极向上争取贴息贷款和无偿扶持资金投入,帮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解决资金、技术、设备等问题,扩大生产能力,推进产品换代升级,促进了企业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以及产品竞争力等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提高。全市有竹加工企业(

9、户)131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2 家,现有年加工产值在51000 万元以上的 7 家,5000 万元以上的 4 家,竹材加工利用率达 95以上,竹笋加工利用率达 60以上,主要产品有竹建材、造纸、竹工艺品、竹生活用品、竹笋等五大系列 250 多个品种,其中 10 多个系列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了国家专利,畅销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等 17 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市竹业总产值已占全市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国内最大的竹浆造纸项目、全省最大的竹产业龙头企业赤天化纸业公司将投入试生产,为我市竹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将迈入“以竹养纸,以纸兴竹”

10、的循环经济大道。在竹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们将与赤天化纸业公司携手合作,精诚团结,共同推进我市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主要体会(一)提高认识,创新观念,不断强化组织管理。赤水是贵州省重点林业县(市)之一。过去,每年的商品木材采伐量在 4 万立方米左右,木业产值占林业产值的 80以上,木头经济支撑着 10 多万林农的主要收入,支配着地方财政的三分之一。世纪之交,随着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开始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木材全面禁伐后,林农、森工企业和地方财政的收入直线下滑,一度陷入困境之中。怎样对赤水发展作出重新定位?怎样尽快找到一个既能满足生

11、态建设需求,又能促6进地方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替代产业?市委市政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在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终于找到了符合赤水实际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思路,这就是:加快发展竹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跻身贵州省经济强市(简称“两业一城一市 ”)的城市定位和 “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的发 展思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 全民动手,大造竹子,大兴竹业”的号召,为全面加快竹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近八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竹产业的发展。一是重新调整充实了竹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并实行市级领导挂帮工作制度。二是制定了全

12、市竹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三是落实和完善了竹山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四是加大国有竹业企业的改制,激活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五是组织开展了竹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示范工作。六是实行了严格的考核评比制度,将竹业工作列为“一票否决 ”的内容, 实行重奖重惩。七是多方筹措 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八是强化科技支撑,由纸业公司建立了竹科研机构,狠抓了科技推广普及。(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竹林基地快速发展。我市地处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位置十分重要。过去,赤水河以及 300 多条溪流两岸的坡耕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年土壤侵蚀量达 627 万吨。退耕造竹,建设竹基地,是尽快恢复我市生态7系统的有效途

13、径,也是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的基础保障。十年来,特别 2001 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的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以退耕还竹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和竹林基地建设。在五年多时间,累计完成人工造竹 62 万亩,其中退耕造竹 33 万亩,荒山造竹 19 万亩,更新造竹 10 万亩。在工程实施中,严格按照“适地适竹” 、“良种壮苗”的原则,大力推广使用优良乡土品种和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做到品种的多样化。同时,还加大了对竹林的改造、抚育和管护力度,共改造低产竹林 12 万亩,竹林抚育率达 85以上。随着竹苗的茁壮生长,赤水河沿岸成了一条绿色竹廊。目前,我市的竹资源面积已跻身全国县级单位

14、的前列。(三)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大力推进竹加工利用水平不断升级。以前,我市的竹加工业规模不大,产品单一,加工粗放,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近几年来,通过健全市场主导机制,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强化政府服务机制,淘汰、重组、改造了一批企业,使全市竹加工行业开始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市有注册竹加工企业(户)131 家,年加工产值 6.3亿元。其中 100 万元以上的 61 家,占 73.5。1000 万元以上的7 家,5000 万元以上的 4 家,1 亿元以上的 1 家。竹材加工利用率达到 95以上,竹笋加工利用率 60左右。产品已形成竹建材、造纸、竹工艺品、竹生活用品、竹笋等五大系列 250

15、多个品8种,主要销往国内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日本、韩国、美国等17 个国家和地区。以新宇竹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竹加工企业,还先后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专利 15 项。已经投入试生产的“黔北 20 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 ,是 经国务院批准立 项的全国第一个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该项目设计年生产竹浆 25 万吨,总投资 31.2 亿元。该项目明年实现满负荷生产,生产总值可达 15 亿元,实现利税 5 亿元。另有 3 家竹浆下游造纸生产项目正在建设,可望明年和后年陆续投产。三年内,竹浆可在市内全市消化,届时,浆、纸生产总值可达 30 亿元以上。(四)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大力促进生态

16、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赤水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桫椤国家自然保护区、十丈洞大瀑布、四洞沟等 18 个景区和独立景点遍布全市各地。由于良好的生态和清新的空气,游客争相前来“洗肺” 。去年,共接待了来自省内以及四川、重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游客80.6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4.5 亿元。三、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请求在推进竹业发展进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需要请求上级帮助解决的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9(一)退耕还林计划缺口问题。我市从 2001 年起至 2007 年,累计实施完成退耕地造林(竹)33 万多亩,但只得到国家计划指标 19.6 万亩,缺口近 14 万亩。群众意见很大,基层政府无力弥补,请求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林业厅帮助呼吁争取,解决我市退耕还林计划缺口。(二)竹林基地防火通道及运材道问题。我市共有森林资源面积 200 余万亩,其中竹资源面积 110 多万亩,加之地形切割深、起伏大、建设成本高等因素,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