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的应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548900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5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的应用(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薄层色谱(Thin liner chromatography,TLC)概况,1.1薄层色谱分类 1.1.1按机理分类:吸附薄层,分配薄层,离子交换薄层,凝胶薄层 1.1.2按分离效能:经典薄层,高效薄层(HPTLC),1.2.薄层色谱的特点,1.2.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速。 1.2.2.与纸色谱比较,斑点扩散少,检出灵敏度高10100倍。 1.2.3.可以使用腐蚀性显色剂,如浓硫酸,浓盐酸等。 1.2.4.可以同时分析多个样品,无交叉污染。 1.2.5.流动相选择范围大。 1.2.6.为一次性板,对前处理要求不高。,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比较(1),

2、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比较(2),2.薄层色谱吸附剂,2.1硅胶(Silica ge):具有表面活性,略带酸性。硅胶G, 硅胶H,硅胶GF254 2.2氧化铝(Aluminum oxide):具有表面活性,略带碱性(pH810);酸性(pH4);中性(pH77.5) 2.3纤维素(Cellulose):是一种天然多糖类,主要用于液-液分配薄层色谱担体,其固定液一般就是从环境中吸附的水,通常不需加黏结剂。 纤维素匀浆的配制:纤维素与水以1:56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涂布。纤维素薄层干燥后的厚度只有涂布厚度的一半, 2.4硅藻土(Diatomaceous) :中性吸附剂,主要用于分配薄层色谱中的

3、担体。主要成分使硅胶。用时需要纯化。 2.5葡聚糖凝胶(Sephadex): 铺板:以适量溶剂,如水、二甲亚砜或乙二醇进行溶胀,薄层厚度0.41.0mm。配制参数见下表:,葡聚糖凝胶配制参数,2薄层吸附剂,2.6聚酰胺:属有机薄层材料,常用的时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和聚十一酰胺(聚酰胺11)适合分离含酚羟基、羧基、氨基酸等结构和基团的化合物,选择性较高。 聚酰胺板制备:16g聚酰胺粉末与65ml蒸馏水,充分振动;或16g聚酰胺粉末与65ml甲醇混匀。薄层板于室温下干燥。,注意:,A刚涂布的薄层板不能立即活化。 B不是活度越高越好。如硅胶板当含水量为0时,活度太强。反之,当硅胶含水高于17%,氧

4、化铝含水高于6%时,则活性太低,分离效率低。下表是活性级别与含水量的关系。,活性级别与含水量的关系,吸附剂选择原则,6.1.1酸性物质一般用酸性或中性,如硅胶,酸性或中性氧化铝。 6.1.2极性大的物质用低活性吸附剂,反之,则用高活性吸附剂。 6.1.3常用的吸附剂吸附强弱顺序:硅胶氧化铝硅藻土(适合分离极性物质),3.载板,3.1.载板要求: 化学惰性 一定的强度 表面光滑、平整 厚度均匀 价格便宜,3.载板,3.2.载板种类: 玻璃板 聚酯箔 铝箔 3.3.薄层预制板,4薄层色谱点样,点样的一般要求:溶剂、点样量、点样器、原点大小 4.1手工点样:定容毛细管(1l5l) Camag Co

5、, Drummond Scentifin Co 4.2自动点样:手工点样缺点:精度差,时间长,不易操作。 喷样仪:Camag公司生产,为条带状喷样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 优点:适合于较大量稀样品溶液的喷加,通过加大点样量降低了检测限。 条状色谱图更方便于狭逢式扫描,系统误差小。 自动点样仪:Camag生产,是一种适合定量分析的全自动点样仪,液既可以点点状斑点,也可以点条状斑点。,5薄层色谱的展开,5.1多次展开:目的是增加有效分离距离。经多次展开后的Rf值可由下式计算: Rfn=1-(1-Rf)n5.2分步展开:几种展开剂从低极性到高极性依次展开。 5.3连续展开:使流动相沿薄层连续流动。目的

6、是增加有效分离距离。由于没有展开前沿,故需对照物做参照。 5.4二维展开:沿2个垂直的方向分别展开。方法:将被分离的样品点于薄层板的一个角上,展开到一定距离后,将薄层板取出,挥干溶剂,再将薄层板沿原方向垂直方向展开。5.5离心展开:大大提高分离速度,用于制备色谱。 5.6梯度洗脱展开和梯度薄层 5.7多维展开、加压展开、控温展开,薄层色谱的展开,6.展开剂选择,关于溶剂系统的选择和分类方法:溶剂强度法、三角优化法、均匀设计等 基本原则:相似相溶原则;由简到繁,由单元到多元。 6.1展开剂选择要点 6.1.1增加溶剂强度,使Rf值增大,但可能降低分离能力,反之亦然。 6.1.2若展开剂中较强组分

7、得体积比小于5%或大于50%,选择性是最大的有利于溶质与展开剂组分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6.1.3用乙醚或甲醇代替展开剂中的一种较强组分,可由于形成氢键尔改善选择性。 6.1.4若出现斑点拖尾,向展开剂中加少量水,或使用脱活薄层,有利于改善分离。,6.展开剂选择,6.2用多元展开剂时注意事项 6.2.1多元溶剂系统作展开剂时,若溶剂组分极性相差较大,且极性大的组分所占比例又很小时,易在展开时出现溶剂脱混现象。其原因是吸附剂对溶剂吸附程度不同,对极性组分易吸附。 6.2.2当各组分挥发性不同时,且比例相差较大时,在饱和过程中易发生比例变化,6.3边缘效应及其克服方法,6.3.1定义:点于同一薄层板

8、上同一物质的斑点,在色谱展开过程中,靠近薄层板边缘处斑点的Rf值与中心区域斑点的Rf值有所不同。,6.3.2凹形边缘效应:, ,6.3.2凹形边缘效应:,被吸附剂吸附较弱的弱极性溶剂或沸点较低的溶剂,在薄层边缘易挥发,又因薄层背面蒸汽较稀薄,致使边缘蒸汽向背面流动,而边缘处蒸发掉的溶剂由溶剂贮存器得到补充,边缘与中心相比,有更多展开剂沿边缘移动,推动溶质斑点向更高处前进。, ,6.3.3凸形边缘效应,6.3.3凸形边缘效应,由于边缘处溶剂蒸发后溶剂的补充,不仅来源于贮存器,且从中心向边缘移动,点的移动向边缘偏移(叶脉形斑点也是如此)。,6.3.4辐射状边缘效应:,。 。 。 。 。 ,6.3.

9、4辐射状边缘效应:,化合物展开时,除向上移动外,尚横向往外移动。化合物越大,往外移动的距离也越大,原点越靠近边缘,往外移动也越明显,6.3.5克服措施:,1.用小体积层析槽或进行预饱和或低温下展开。 2.在层析槽内壁贴上浸湿展开剂的滤纸条。 3.采用小板或高效板。 4.更换展开系统。 5在展开槽与玻璃盖交接处涂抹凡士林,以保持密封。,7.薄层色谱的记录,7.1描图 就是用铅笔将薄层板上的斑点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记录下来的一种方法,具有方便、快速的特点,缺点是过于简单、抽象,也不够直观和准确。 7.2扫描 以选择一至三个波长,对展开轨迹从原点开始扫描直至展开前沿,记录扫描曲线。具有快速、准确的

10、特点,但对无紫外吸收或在所选择的波长处无吸收的斑点则无吸收峰。且也不够直观。,7.3薄层照相,目前普遍采用,在中、西新药研究中均要求附薄层照片。 7.3.1薄层照片的要求:清晰、真实还原色彩、照片大小适宜 7.3.2滤色镜的选择 原理 拍摄照片时,当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匹配时,色彩能得到真实还原,否则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滤色镜来升高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两者匹配。胶卷按色温不同分为日光型和灯光型,宜分别在54001200K与3600700K内使用。常用来升高色温的滤光镜有柯达雷登80系列和82系列,前者升幅较大,后者用来小幅升温。常用来降低色温的滤光镜有柯达雷登85系列和81系列,前者降幅较大,后者

11、降幅小。,薄层色谱照相,7.3.3日光下拍摄:一般在室外光线充足的地方,最好配有自动测光仪,距离3050cm,调准焦距,测光,以快门线启动快门。一般不需滤光镜。 7.3.5紫外灯下拍摄:紫外灯下蓝紫色偏重,色温较高,宜用日光型胶片,但光源色温仍偏高,应选用降低色温的滤光镜,如雷登85系列(A、B、C三种类型)。判断方法:照片色彩偏蓝,说明光源色温偏高,照片偏红,则光源色温偏低。,7.3.6辅助设备,近摄镜 为使实物在拍出的照片中所占比例适宜,有时用到。 UV-镜 可以滤除紫外线。 快门线 可以消除震动,在拍摄紫外照片时可以不必长时间用手按住快门。 三脚架 保证相机稳定,拍摄的照片大小一致。,7

12、.3.6曝光方法与时间的确定,日光照片与正常照相相似。紫外光下拍摄薄层照片应在暗室中进行,可将薄层板置于两盏紫外光灯之间,使薄层板各个部分所照光线均匀,采用自动曝光,曝光时间一般530秒。不熟悉拍摄技巧时可采用同一张薄层板分别以10、20、30秒曝光,选最佳者。,8色谱技术样品预处理方法,8.1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概述 8.1.1.使待测物质有效的从样品基质中释放出来。 8.1.2.除去杂志,纯化样品。 8.13.富集浓缩样品或进行衍生化。 色谱分析的试样形式及所用溶剂都应符合一定的要求。TLC的样品常以溶液状态点于薄层板上,应易挥发,通常选用乙醇、甲醇,或两种溶剂与其他溶剂的混合溶剂,在定量研

13、究时一般不用乙醚、正丁醇或氯仿。,8.2物理的分离与浓缩技术,8.2.1过滤:商品滤膜孔径在几十微米至0.025微米之间,常用的为0.05和0.2微米两种。各种滤膜对溶剂的适用性见下表。,滤膜对溶剂的适用性,8.2物理的分离与浓缩技术,8.2.1超滤:膜材:醋酸纤维素、聚酰胺、聚砜。除去大分子物质,不改变pH值,不稀释试样,适合小样,尤其是对酸碱不稳定的化合物样品。在药物分析中常用于血浆中游离药物的测定。缺点是待测物质可能被结合在滤膜上而影响回收率。也不适合能与蛋白质或大分子结合的药物。,8.2.2沉淀分离法,沉淀法是测定血清、血浆、全血、组织匀浆等生物样本中的药物时经常采用的样品预处理技术,

14、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萃取等其他技术配合使用。常用的有: 酸沉淀:常用三氯醋酸、高氯酸。其作用是在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条件下,蛋白质阳离子与沉淀剂阴离子形成难溶性盐而沉淀。浓度一般为5%20%。 注意:不适合酸不稳定成分;当上清液直接进样时(HPLC),应考虑酸对流动相和色谱柱的影响,最好用缓冲溶液作流动相。 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常用的是甲醇、乙醇、乙腈和丙酮,沉淀机理是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8.3吸附和吸收,分散在液体或蒸汽介质中的溶质可以利用吸附或吸收的方法分离出来。 机理:溶质与吸附剂间的范德华力、氢键力的作用。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蒸馏:在气相色谱中,适合于被测组分为挥发性物质,目

15、的是除去非挥发性成分。 如在分析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或中成药时,常常采用这种方法。,8.4溶剂的挥发与浓缩,对于液体样品或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液体样品,如果其浓度在检测限以下往往需要对样品溶液进行浓缩处理。其原则是不损失或破坏待分析物质,同时考虑安全性与经济性。 8.4.1自然挥散或在氮气流下吹干。为加快挥发速度,有时可以加热。本法适合小体积样品和挥发性溶剂。如固相萃取的溶液。 8.4.2减压蒸发。本法具有温度低、速度快的特点,适合热不稳定样品。 8.4.3冷冻干燥。适合受热易分解样品。,8.5溶剂萃取,从固体基质或溶液中萃取待测组分。是溶剂进入固体基质溶解,通过浸润、溶解、置换、扩散四个过程,使待测成分从固体基质中分散与溶剂中。常用的有加热回流法(索氏提取)和渗漉法、超声波处理法、微波处理法。索氏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但不适合热不稳定性成分。超声波处理法对热不稳定性样品较好。以上方法均应进行方法学考察,如提取时间、次数、基质颗粒大小、超声波频率、溶剂、温度、pH值等。,8.5.1液-液萃取,是利用待测组分与样品中干扰杂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样品的纯化,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方法: 溶剂选择:常用溶剂有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