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54781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摘要:关键词:正文: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在临床常见常见临床症状有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甚至消瘦、贫血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临床疾病 , 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 数量减少, 功能减低, 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 且临床上常反复发作, 不易治愈, 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其中医病因病机及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病位主要在胃脘 ,继而影响肝脾 ,最终导致脾胃、肝脾同病。陈更新等 1 认为本

2、病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或感受外邪 ,引起机体阴阳气血失调 ,脏腑经络功能失常 ,出现食滞、气郁、血瘀、痰结等一系列病理性改变 ,其病机关键在于气阴亏虚为本 ,气滞、痰凝、血瘀为标 ,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张春妮 2 认为本病多由于外邪入侵、饮食劳倦、情志不遂等因素所致脾胃受损 ,日久气血生化乏源 ,胃络失于濡养 ,胃黏膜腺体萎缩。董晓蕾 3 认为命门火衰兼夹血瘀是老年 CAG 的基本病机。周信有 4 认为 CAG 的病因不外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金鑫 5 认为形成本病的病因病机一是外感温邪 ,内传入里 ,化热化燥 ,以致在疾病的中、后期 ,邪热耗伤胃津 ,劫夺胃液

3、;或过服辛热暖胃行气类药 ,或因暴吐大泻 ,导致胃阴枯竭。二是情志内伤 ,肝气郁而化火;或素来肝火偏旺 ,情志之火内燔 ,或肝气郁结 ,木旺侮土 ,胃气郁滞 ,进而气滞血瘀 ,郁久化火;二者均可因火灼伤阴 ,致胃体萎缩。三是饮食失节 ,酿成食积、痰浊 ,郁久化火伤阴 ,使胃体萎缩;过食辛辣香燥 ,嗜酒无度;过食生冷 ,寒湿伤中 ,中阳不振 ,胃体失于温养而致萎缩。2 辨证施治楼焕进等 6 将本病分为 5 型。脾胃虚寒证 ,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用黄芪建中汤。肝郁化热证 ,治宜疏肝和胃、泻热止痛 ,方用化肝煎为处方。脾胃湿热证 ,治宜运脾化湿、和胃清热 ,方用王氏连相饮合三仁汤; 胃阴亏虚

4、证 ,治宜养阴益胃 ,方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瘀血停滞证 ,治宜活血化瘀 ,实证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大黄甘草 ,虚证方用调营敛肝饮。王常松 7 则将 CAG 分为肝胃不和、脾虚湿热、脾胃虚寒、胃阴不足、气血两虚、胃络瘀血 6 型 ,以疏肝和胃、健脾和胃、调气活血、补虚泄实为治疗原则。游涛等 8 将 CAG 分为 5 型。脾胃湿热型 ,治宜清热化湿、和胃止痛 ,方选清中汤加减。肝胃不和型 ,治宜疏肝和胃、行气消胀 ,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四逆散加减。脾胃虚弱型 ,治宜健脾益气养胃 ,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胃阴不足型 ,治宜养阴益胃 ,方选一贯煎加减。胃络瘀血型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选活络笑灵

5、丹合失笑散加减。刘敏 9 将 CAG 分为 5 型。食滞胃脘型 ,治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用保和丸加减。肝气犯胃型 ,治宜疏肝理气 ,方用四逆散加味。寒热错杂型 ,治宜辛开苦降、理气和胃 ,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脾虚气滞型 ,治宜补气健脾、理气和胃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湿滞脾胃型 ,治宜祛湿和胃消痞 ,方用平胃散加减。3 专方用药陈亚萍 10 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白花蛇舌草、八月札、莪术、丹参、白芍、三七粉、石菖蒲自拟益气清热化瘀治萎汤为基本方从虚从瘀治疗 CAG,取得较好的疗效。白家温等 11 根据健脾益气、滋阴养液、活血化瘀等法则以党参、白术、茯苓、石斛、沙参、乌梅、丹参

6、、白及、三七粉、蒲公英、枳壳 ,从宏观 (中医辨证 )与微观 (西医辨病 )相结合 ,并针对主症等进行加减取得了较好疗效。郭遂成等 12 用参七芍草汤治 CAG63 例 ,总有效率 90. 48%。徐晓峰等 13 治疗以益气理气、清热活血为原则 ,用党参、茯苓、当归、丹参、莪术、佛手、蒲公英、炒白术、徐长卿、铁树叶、露蜂房、陈皮、炙甘草治疗 ,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而且还能预防和部分逆转胃黏膜萎缩。王万卿等 14 予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 CAG68 例 ,总有效率 88. 2%。朱永苹、林寿宁等 15 用半夏、黄连、百合、乌药、白芍、炙甘草、丹参、木香、薏苡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32

7、 例 ,总有效率 90. 63%。陈更新等 1 用太子参、百合、佛手、莪术、胆南星、山慈菇、生甘草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取得较好的治疗作用 ,并且能降低胃黏膜 EGF、EGFR 的蛋白表达。杨丽萍等 16 发现太子参、石斛、白术、当归、白芍、竹茹、土鳖虫等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逆转作用。张杨卿等 17 以党参、茯苓、蒲公英、山药、炒薏苡仁、芡实、白术、陈皮、藿香、丹参、赤芍、白豆蔻、甘草组成健脾顺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30 例 ,显效 7 例 ,有效 21 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 93. 3% ,胃镜总有效率 60. 0%。陈芝芸等 18 以中药复方制剂胃尔康治疗

8、 CAG,发现胃尔康对 CAG 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张太坤等 19 三七粉、蒲黄、三棱、莪术、白及、党参辨证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62 例 ,治愈 19 例 ,显效 20 例 ,有效 19 例 ,无效 4 例 ,总有效率为 93. 55%。陈学珍 20 胃必灵胶囊配合针刺治疗 CAG,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过高的血清 EGF水平。曹雪枫 21 以党参、黄芪、白术、蒲公英、丹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芍、枳壳、甘草组成参芪蒲丹汤加减治疗 CAG34 例 ,显效 26 例 ,有效 6 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 94. 1%。袁红霞等 22 由太子参、黄精、石斛、天花粉、白花蛇舌草等药组成中药善胃

9、方对胃癌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并通过适当降低 EGF 及 EGFR 表达水平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杨国栋 23 自拟萎胃汤加减 (黄芪、党参、砂仁、当归、丹参、莪术、白及、蒲公英、炙甘草、佛手、枳壳、半夏、陈皮、黄芩、黄连、大枣 )辅以丹参酮注射液治疗 CAG120 例 ,总有效率 92. 73% ,且观察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4.饮食调护俗话说 “三分药物七分养 ”, 笔者认为 CAG 更应重视饮食的调养。CAG 患者饮食宜清淡 , 少食多餐 , 忌烟酒、生冷、辛辣厚腻之品 , 同时可据食物性味、病人体质和疾病证型来指导患者选择饮食。如阳虚体质或胃中有寒者 ,可选生姜、龙眼

10、肉、羊肉等温热食品; 阴虚体质或胃有积热者可选用山药、莲子、薏苡米等健脾和胃之品; 性格急躁易怒者可选用百合、大枣、小麦熬粥 , 有宗甘麦大枣汤之义。另外 , 情志因素在胃病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 CAG 与情志不舒关系十分密切 , 精神调护对 CAG 预后有重要作用 , 它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 , 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 从而产生各种病患。所以应指导病人远烦戒怒 , 怡情悦性。5 结语与展望综合近十几年国内运用中医药治疗 CAG 的临床研究情况 , 辨证论治、固定方药及中成药等中医药疗法在治疗 CAG 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中医药治疗具有增强黏膜屏障 , 改善黏膜下微循环 , 阻止胆

11、汁反流 , 抗 Hp 感染 , 促使萎缩腺体及肠化、非典型增生的逆转等综合作用 ,而且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小 , 疗效持久 , 展现了中医药在该研究领域的广阔前景 , 是目前及今后科研的重点内容。但参考文献: 1 陈更新 ,李合国. 养正散结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黏膜 EGF、EGFR 的影响 J . 中医药导报 , 2007, 13(12) : 20 - 22. 2 张春妮. 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J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08, 2 (24) : 77 - 78. 3 董晓蕾.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宏观与微观辨证 J .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 2006, 28 (4) :

12、7 - 8. 4 周信有.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经验 J . 世界中医药 ,2007, 2 (2) : 101 - 102. 5 金鑫.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治思路 J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8, 32 (3) : 310 - 311.6 张 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及分析 52 例 医学信息 7 张倩 ,万小刚,岳小红.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5):354-3558 李树标,庞家善 ,徐奎,黄慧珍,李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84-85 9 杨莉琼.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 医学信息 2010 , 23 ( 8 ):2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