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民居——西递村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547693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南民居——西递村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皖南民居——西递村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皖南民居——西递村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皖南民居——西递村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皖南民居——西递村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皖南民居——西递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南民居——西递村(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皖南民居西递村,09级文化产业管理 李歌 刘丽,安徽民居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宏观世界与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别。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的特点,安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参差起伏,有的层楼叠院,精致朴素、堂皇俊秀。其中皖南民居最具有代表性,而皖南民居中西递和宏村最为著名。西递是安徽省南部黟县的一个村庄。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此处添加演示文稿标题,西递村简介,以履福堂和大夫第为例介绍西递村的建筑,皖南民居的建筑特点,西递村简介西

2、递村座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 皇佑年间,由于河水向西流经这个村庄,原来称为“西川”。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这个村子的兴衰都与胡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胡家从1465,年起开始经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在17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官场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

3、。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最顶峰,当时村里有大约600家华丽的住宅。至今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枕石小筑“商”字门,街景“居易”门前,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在敬爱堂、履福堂、刺史牌楼等公共建筑之前有小广场。今天,主要旅游景点包括124幢保护完好的明清建筑,大多数民居都对公众开放,主要建筑有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青云

4、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古民居内的楹联,胡文光刺史牌楼,追慕堂,富丽堂皇的迪吉堂,瑞玉庭,敬爱堂内院,履福堂,履福堂1位于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司城第”弄内。建于清康熙年间,为收藏家、笔啸轩主人胡积堂故居。,胡积堂在中国美术名人大辞典上有记载,著有笔啸轩画知录。,大夫第,大夫第,一般是指文职官员的私宅。在明清时期,大夫一般指中下级政府文职官员。,大夫第,宅居名。位于黟县西递村正街。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飞檐翘角的绣楼,建筑别致,玲珑典雅。,建筑特色,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当选择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

5、却大多是大门朝北。原来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究其原因,据五行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徽州明清时期,徽商鼎盛,他们一旦发了财,就回乡做屋,为图吉利,大门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数以万计的朝北古民居。,屋套屋:徽州宅居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住人,厅堂用中门与后厅堂隔开,后厅堂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仍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一进套一进,形成屋套屋。,重檐:徽派民居皆建成双层屋檐。这重檐习俗的形成,有着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满顶床:徽州传统床具。因为床顶、床后和床头均用木板围成,故称“满顶床”。,荫馀堂,翠屏居,参考文献与网址,中国民居 上海文艺出版社 http:/ 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